消費金融前沿系列講座詳解“消費者借貸概論”

時間: 2017-12-08 15:50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債務對于消費者而言到底意味着什麼?126日,消費金融前沿系列講座迎來第八講——消費者借貸概論,為大家揭開了謎底。本期講座由美國羅德島大學消費經濟學教授、《财務咨詢和規劃期刊》主編肖經建主講。

肖經建認為,消費者借債是為了消費。因此,為了更好理解消費者借貸行為,應該對消費經濟理論有所了解。最有名的消費經濟理論為生命周期理論,該理論認為理性的消費者會綜合考慮當前與未來的收入、當前的資産、當前與未來的消費等因素來做出消費決定。該理論的一個最簡單的模型認為消費者會在工作時進行儲蓄,待退休後将儲蓄的錢用來消費,在去世時正好将儲蓄的錢花完。該理論認為消費者一生的消費水平是不變的,而後期實證研究發現,消費者生命周期的消費為拱形狀态,在中年時期消費達到最高。肖經建認為,相比凱恩斯的消費理論,傳統的生命周期理論能較好地解釋宏觀經濟數據,但不能解釋微觀數據。而且傳統的生命周期理論并沒有具體描述解釋消費者借貸行為。


後來,許多經濟學家對傳統的生命周期理論進行了改進。在1997年,萊布森(Laibson)提出了雙曲線模型,這個理論考慮了心理學的發現,即人們擁有缺乏自控的雙重性格,對長期目标有耐心而對短期目标沒有耐心。通過修改效用函數的形式,使其理論更精确地描述消費行為。該理論認為消費者的消費與收入密切相關。當消費者退休、即收入減少時,消費也随之減少。其次,消費者通過購買房産等非流動性資産來儲存财富和抑制沖動消費,同時通過使用信用卡來滿足即時資金需求。模拟研究發現,雙曲線模型下描述的家庭相比較于傳統的生命周期理論描述下的家庭,擁有更多的信用卡債務和更少的流動資産,表明消費者在整個生命周期都願意借款,即使是在退休後,也會發生借貸行為。雙曲線模型理論從總體上描述了債務行為,但并未具體描述細分不同種類的債務。

債務的種類繁多,主要形式有房屋貸款、信用卡貸款、教育貸款、車輛貸款、購物分期貸款、高成本貸款等。衡量債務的指标也很多,包括信貸渠道,杠杆率,債務與收入比率,貸款支付與收入比率,債務困境,信貸約束等。

債務對于消費者到底是好還是不好?肖經建認為,債務的優勢在于可以幫助消費者平滑消費,維持正常的生活以及消費水平,也可以幫助消費者投資自己的未來,如教育貸款。債務的缺點在于借款人需要支付利息,如果管理不當,有可能承擔沉重的債務甚至陷入債務泥潭。

肖經建認為,房屋貸款和教育貸款是有利于消費者福利的貸款,因為房屋所有權是美國夢的體現,教育貸款是人力資本的投入。而信用卡債務、車貸和購物分期貸款是不利于消費者福利的貸款,因為它們沒有稅收優惠,需要支付高利息成本。根據美國最新數據統計,在2016年,消費者的信用卡債務持有率首次超過了自住房屋的債務持有率,占據消費者持有不同債務比例中的第一位。


美國消費者在嚴重負債情況下可以得到的最後一道社會援助是消費者破産。債務人申請破産後可以清償大部分無擔保債務,但是兒童撫養和贍養費,學生貸款,與稅收相關的債務不能免除。由于消費者債務不斷增加,從1980年到2005年,美國的個人破産申請數量增加了5倍,從1980年的每年30萬增加到2002-2004年的150多萬。新破産法開始實施的2005年,個人破産申請數超過200萬。截至2013年,每年有4.1%的美國家庭在過去五年中宣布破産。

       新破産法雖然有效地減少了消費者破産的數量,但未能解決一些更為基本的社會問題,如大量不适當的信貸供應、軟弱的高利貸法、消費者财務沒有保障、高昂的醫療成本以及向借款人發放高利貸款謀取暴利等。有學者提出,美國政府應該通過幫助消費者增加家庭儲蓄,減少依靠債務來對付日常生活開支,鼓勵企業開發高成本貸款替代産品,對濫發貸款而導緻大量違約債務的發貸機構征收貸方稅等來減少消費者債務問題。

       本期講座反響熱烈,肖經建與聽衆展開了積極的讨論。消費金融前沿系列講座由陽光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舉辦,旨在與聽衆分享和交流國内外消費金融的理論、實踐和發展,講座共分為十二講,涉及消費者金融能力、政府政策等内容,每周三中午定期舉行。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