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76名清華-康奈爾雙學位金融MBA2017級新生們,在經曆了激烈的競争和考試,克服了重重困難後,懷揣着對未來學業的憧憬和向往重返校園,目前他們已經奔赴康奈爾大學開啟美國學習模塊。
他們是行業内的佼佼者,62%來自于金融行業,其他學生多來自于大型國企、央企以及自主創業,企業中高層及以上管理者比例占77%。他們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擁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曆的學生占50%;具有留學經曆的學生占39%。選擇五道口,選擇雙學位金融MBA項目是他們人生一個重要的決定,也是他們邁向更廣闊天空的基石,讓我們聆聽他們的故事,感受他們身上蓬勃而出的活力與展翅高飛的夢想吧!
我是馬維淩,是清華-康奈爾雙學位金融MBA三期班的新生。目前在慕尼黑再保險公司北京分公司任職,主要從事大中華區人壽險和健康險的再保險業務管理工作。從專業背景上來說,我既是一名工程師也是一名精算師。但由于在工業領域的經曆十分短暫,所以嚴格的來說,我隻能算是一名精算師。在我六年多的精算從業經曆中,我曾經為直保公司,再保公司和戰略管理咨詢公司服務過。不同的工作崗位讓我對精算專業廣闊的應用空間有了深入的認識,同時對精算師如何更好參與保險企業管理決策這個問題有了更多的思考。
傳統意義上,精算師通常被視為險企内部的技術員,主要在保險産品定價和準備金評估上提供量化支持。但随着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新技術的不斷滲透,客戶的需求更加多樣化,保險産品的複雜度日益提升,精算師依托自身堅實的數理基礎完全有潛力在險企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但是為了做到這一點,需要精算從業人員能夠突破自身的專業限制,從更宏觀的視角看待保險行業的發展趨勢,險企的管理運營,以及新興技術對這一行業的挑戰。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我選擇來到Betvictor中文版繼續深造,希望能夠借此機會提升自己在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水平,也希望能夠認識更多的在不同金融分支領域工作的同學,加強對金融業不同商業模式之間交互作用的理解。另外還有一點是,由于我之前長期在國外生活,對國内金融業的發展缺乏第一手的認知,這次回到北京工作,也希望能夠在日常工作之外更系統地去了解國内金融行業的發展背景。
中國企業在西方企業面前總是非常自謙,常常認為自己的水平有限,需要更多地學習。我覺得這是十分可貴的,但另一方面,在很多領域,特别近幾年在保險行業,中國企業在産品開發,新技術應用,市場營銷,數據管理等方面大有趕超之勢。這既讓我感到好奇,同時也為能夠親身經曆中國保險行業的大變革感到興奮。作為外資再保的一員,我也深深感受到,如果不能在這關鍵的幾年做出正确決策,實施變革,我們将無法跟上中國市場的節奏。
在之前的同學見面會和團建活動中,我陸陸續續認識了很多未來兩年的同窗。和他們中的很多人相比,我還真是算不得什麼成功人士。
精算師更像是醫生,會計師,
是一個需要不斷磨砺的職業,很多在認知層面的飛躍其實是在點滴、平凡甚至枯燥的工作中慢慢積累升華而來的。所以不好意思地說,我還真沒有什麼大夢想,隻是希望能夠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一方面在前端加強對市場的理解——即精算師如何通過量化分析更有效的支持甚至引導市場決策,另一方面在後端加強對新技術的理解——即險企如何通過新技術升級商業模式,改善運營質量和效率。
最後我想說的是,兩年的在職學習對很多像我這樣人到中年的同學來說,精力、體力是個不小的挑戰。要想高質量的完成學業,需要強大的動機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時也離不開家人,老師和同學們強有力的支持。希望我和我的同學們能夠互相鼓勵,攜手完成這段不尋常的旅程,最終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