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成效的經濟學分析——來自金融市場的證據

時間: 2016-12-29 10:58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自2012年11月十八大召開後,中國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反腐運動。反腐運動開始後,在社會效應層面看法較正面,認為較好的整治了官員不良作風。但在經濟層面則有一種看法,認為反腐是經濟增速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反腐究竟對地方融資成本影響如何?反腐如何影響民營經濟?針對企業的反腐是否更多是政治鬥争? 針對以上問題,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相關研究人員在反腐領域做了三個基于學術研究的最新政策研究報告。

       這三篇研究報告分别為Andrew Ang,白潔,周皓寫就的《債務長城:腐敗、房地産與中國地方政府債務》;李波,王正位,周皓主筆的《反腐帶給行業的是傳染效應還是競争效應?來自中國的證據》以及由John Griffin,劉悅,舒濤所做的《中國的反腐運動有效嗎?》三篇工作論文。
       報告認為,第一,反腐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融資成本;第二,反腐有助于民營經濟更大的發展;第三,調查企業确實是更腐敗的企業,但是效果還要更長期才能體現出來。一直以來,在學術界、政策界、世行、IMF對腐敗經濟發展的關系存在兩種争論,有一種争論認為,腐敗可以是潤滑劑,對經濟發展可能有促進作用。另外一種觀點則認為腐敗及尋租損害了經濟價值,所以腐敗對經濟的損害是永久性、長期性的。兩種學術觀點都有實證研究的支持,《債務長城:腐敗、房地産與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研究成果則顯示,腐敗和地方GDP沒有絕對的相關關系。在圖1中,橙色的方塊代表的是“老虎”數(副部級官員涉腐人數),藍色的方塊代表的是“蒼蠅”數(副部級以下官員涉腐人數),圓圈代表的是GDP。有的省腐敗案件特别多,GDP也很高,但另外一些省,腐敗案件很少,但是GDP很高。因此,就中國數據來看,難以直觀地判斷兩者之間是正相關,是零相關,還是負相關關系。
 
圖1:各省腐敗案件數與GDP情況  
       《債務長城:腐敗、房地産與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報告數據實證結果顯示,地方債的收益率和當地腐敗的嚴重程度特别是副省級以上腐敗官員被查處的數量呈正相關關系。即一個地方政府越腐敗,融資成本越高。因此,反腐可以促進資源在不同地方之間重新配置,資本和資源就從高融資成本的地方(腐敗嚴重的地方向)向低融資成本的、房地産市場健康的地方、GDP發展好的地方流動,從而實現了社會資源的一種有效分配。
 
圖2:地方債收益率與腐敗指數回歸情況
       此外,數據實證結果顯示,房地産行業是引發當地腐敗的重要因素,從而擡升地方政府融資成本。事實發現,腐敗程度和地方債成本是正相關的,房地産是地方債成本的最重要的解釋變量。統計上發現,如果把腐敗的案件數和房地産GDP相比較,房地産可對腐敗的變量直接替代。這一統計結果表明,腐敗對地方融資成本的負面影響是通過房地産渠道來實現。另一方面,中紀委報告統計顯示,在查處的副部級官員中,80%的落馬官員因為涉及房地産、土地交易而落馬。腐敗特别是副省級以上的腐敗嚴重提高了當地地方債融資成本。因此,以上兩個實證數據顯示,腐敗和房地産開發有着密切聯系。
       《反腐帶給行業的是傳染效應還是競争效應?來自中國的證據》認為查處腐敗國有企業可促進同行業其他民營企業的發展。圖3的數據顯示,如果同行業中涉腐的是一個國企,新發債數量和新發股票的數量會顯著下降。但是,非國有企業的新發債和新股發行則顯著增加的。這就意味着,在國營企業内部,反腐調查有很強的傳染效應,調查一個企業也會影響同類的國營企業。而對民營企業或者這個行業整個其他的企業來講是一種競争效應。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當行業中有企業被調查後,國營企業可能暫時很難從銀行拿到貸款,但是其他企業的市場份額開始上升。因此,反腐對經濟有積極意義,即:反腐事件對于行業是一次資源再分配,資源更多地傾斜到了民營企業——與國進民退的刻闆印象恰好相反,研究數據表明,2012年以後經過反腐的洗禮,實際上有明顯的國退民進的現象。
圖3:對于國有企業的反腐行動對于同行業其他企業的影響
       針對企業的反腐運動是否是一次政治鬥争的争議,《中國的反腐運動有效嗎?》數據研究發現,被調查企業在2012年之前,其關聯交易,關聯貸款,盈餘管理等指标較同類其他企業更多,這說明被調查企業的腐敗征兆的确比這個行業的平均值顯著要高;其次,從實際的收益來看,企業經營收益特别高、但是利潤很少,這顯示企業經營并不規範。數據顯示,涉腐企業這種不規範的行為也更為嚴重;第三,從輿論的視角來看,涉腐企業在被調查之前,網絡上有更多關于該企業腐敗的言論。因此,這些證據都說明被調查的企業的确更腐敗,并非簡單的政治鬥争。數據顯示,反腐對公司運營效率并非有明顯改善作用。2012反腐後,相關企業公司治理指标并未顯著的改進,效果不是特别的明顯,唯一顯著的改進是招待支出。《中國的反腐運動有效嗎?》報告顯示,2012年以來的反腐是針對更腐敗的企業,并非簡單政治打壓。反腐對企業經營效率提升作用較少,對節省招待支出有所改善。
 
圖4:中國上市公司2005-2014年腐敗指标

參考文獻:
1. Andrew Ang, Jennie Bai, and Hao Zhou, 2016. The Great Wall of Debt: Corruption, Real Estate, and Chinese Local Government Debt. Working paper.
Andrew Ang,白潔,周皓;債務長城:腐敗、房地産與中國地方政府債務。2016,工作論文。
論文鍊接: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2603022
2. Bo Li, Zhengwei Wang, and Hao Zhou, 2016, Contagion or Competitive Effects of Anti-Corrup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Working paper.
李波,王正位,周皓;反腐帶給行業的是傳染效應還是競争效應?來自中國的證據。2016,工作論文。
論文鍊接:http://cfrc.pbcsf.tsinghua.edu.cn/Public/Uploads/paper/day_160331/20160331221855847.pdf
3. John Griffin, Clark Liu, and Tao Shu, 2016. Is the Chinese Anti-Corruption Campaign Effective?  Working paper.
John Griffin,劉悅,舒濤;中國的反腐運動有效嗎?2016,工作論文
論文鍊接: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2779429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