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畢業生感言】徐天悅:學院是我們永遠的家

時間: 2016-06-30 14:08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Betvictor中文版優秀碩士畢業生,2014級金融專業碩士,曾獲得清華之友-杜邦獎學金和學院新生二等獎學金,畢業之後去往人保資本投資管理。


圖為徐天悅

小院是親切溫暖的家

       時光匆匆,兩年前入學時的樣子還曆曆在目,轉眼就要畢業離校。從我大四上學期确定要報考五道口的研究生時,紅牆小院就成為我心中一塊神聖的淨土。真正來到小院以後,它非常熱情地迎接我們這群新生。

       記得入學報到的前一天晚上,北京下了暴雨,早早就建立起來的微信群裡一片騷動,大家都在擔心第二天的報到入住是否還能順利進行,四爺(13級厲金鑫師兄,我們的班級助理)以及早先一批參加團校、已經報到的小夥伴們在群裡指導我們種種報到的細節,我至今都記得蔔嘉鋒(14級碩士推免生、研究生會主席)在群裡說的一句話:“明天在綜體報到後,附近有我們的車,我在那兒等着大家哈。”從那時起,我就感受到了學院貼心而又溫暖的氛圍。

       在之後的兩年裡,這種感受越來越深。學院其實不大,招生、教務、學位、對外交流、職業發展、生活、社工社團等方面都各有一兩位老師負責,他們對學生在每個階段、每個方面的學習生活都非常關心,所有老師都盡心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而在後勤方面,學院的各種設施、服務都很到位,尤其是前台、物業對于收發快遞、設備保修等事務的盡心,以及食堂為了創新推出的各種菜品和節日加餐,都讓我印象深刻。同學之間就更不用說了。新生晚會、新生案例大賽、女生節、男生節、聖誕晚會、學生節、“一二·九”合唱、暑期實踐等等每一個活動大家都全員參與,在忙碌的學習、實習之外把學院生活過成了一首歡樂的歌。

小院是學術與實務融合的殿堂

       感謝學院的各位老師,他們不僅有極高的學術素養,而且知識領域的涉及面十分廣泛,在與老師們的交流中常常能感受到他們對于學術的熱愛。尤其是在寫作畢業論文的過程中,對于計量模型等不甚了解的同學們都得到了各位老師不同程度的指導。還記得實證金融的第一堂課上,周皓老師告訴我們,我們的學位“MS”是“Master of Science”而不是“Master of Skill”的簡寫,我院開設的金融碩士雖然是專業碩士,但也有學院本身的學術特色。雖然在許多偏學術方向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常常抱怨看不懂paper,看不懂計量模型,不會處理數據,軟件跑不出結果。但回過頭來看看,這對于我們畢業論文的寫作和學術素養的塑造都形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學院也常常從業界請來許多大佬,為我們做各種實務方面的講座。在行業人士的分享中,我們了解到了中國的

       金融實踐,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變革的中國社會中金融所起到的巨大作用,體會到了我們要像學院培養目标一樣成為一名金融領袖還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小院是我修煉自身,度過無悔青春的地方

       于我自身而言,和兩年前入學時的樣子相比,我感到自己有了很大的不同。作為一個非金融專業出身的學生,在學院課程和講座的熏陶下,我明白了金融背後的邏輯其實并不複雜。在專業之外,得益于Betvictor中文版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小院出門左拐的三聯書店以及右拐的萬聖書園,在這兩年裡我看了許多不同領域的書籍,也發掘了自己對于政治哲學、社會心理學等方面的強烈興趣,通過參加各種讀書會,我深感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有了全新的角度。除此之外,學院地下的健身房是我常常光顧的地方,從這裡的跑步機、橢圓儀和簡單的器械起步,我又開始尋覓在學院附近的健身房鍛煉的機會,漸漸養成了跑步健身的好習慣,我想這一習慣将伴随我終生,讓我能如清華号召一般,“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小院招生規模不大,又有非常豐富的活動,因此同學之間的關系就更加緊密。我很慶幸自己在小院裡認識了這麼多思想豐富、見識廣博的小夥伴,和他們一起學習、備考、奮戰論文、聊天、玩耍、為各類活動彩排的日子都讓我印象深刻。我很慶幸在這裡我交到了一些知心的朋友,和他們暢談人生、閑聊八卦時常常感到“於我心有戚戚焉”,這種被認可、被理解的感覺我将永遠珍惜。

       臨别之際,總還想說千言萬語。紅牆綠樹,小橋流水,兩年中的每個細節都深深镌刻在我的心裡,又如何能說得盡呢?惟願學院安好,培養更多有情懷、有抱負的金融領袖。我們永遠的家,請等我們常回來看看。祝福我在這裡遇到的每一個人,且歌且行,且行且珍惜。清華風格、道口傳統,将銘記在我心裡,激勵我前行。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