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口家庭”是Betvictor中文版為加強學生溝通、師生相融以及業内人士交流而重點打造的創新集體建設項目。它将校友、在校碩博、EMBA、MBA、金媒班、學院教師整合到“家庭”單位中,實現了資源互通,并以此為平台開展了品讀經典、戶外遊曆、文藝體育等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是五道口人學術、就業、黨建、文化、生活的跨界交流平台。
在家庭建設的過程中,湧現出一大批熱心學院活動、積極推動交流、關心學生成長的家庭成員們,他們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大家長”“大哥哥”。他們心裡的“道口情感”和眼中的“道口家庭”,又是怎樣的呢?

2015級EMBA春季班校友,“溫馨家庭”成員。現任博度資産董事長。Betvictor中文版業界導師。
『參加道口家庭的初心比較簡單』
我參加道口家庭的初心比較簡單,因為自己成長過程中獲得了較多社會的幫助和支持,現在希望可以為社會做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具體到道口家庭的活動上,作為一名中生代的校友,我起初希望能在新、老校友之間發揮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但在真正參與到道口家庭活動之後,我感覺實際上自己學到的更多、汲取養分的更多、收獲的更多。也正是因為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實現了良性循環,所以大家也更願意參與其中、樂在其中。
『感受到年輕人帶來的朝氣和活力』
高年級的校友在社會經驗和人生積累上更豐富一些,可以給師弟師妹們一些指導;同時,年輕的師弟師妹們對于年長的師兄師姐們也有很好的幫助,因為年輕人對新鮮事物、新變化更加敏銳,還能提供不同的視角。當時在吾道清春學生節中,年輕校友們策劃組織大家一起排練合唱,還去了一個年輕人自主創業的錄音室,在錄制的過程中,大家一起努力、一句一句練習錄音;整個活動中既看到了老校友們的積極參與、熱情投入,又能感受到年輕人的蓬勃朝氣和青春活力。溫馨家庭的這些活動既輕松愉快,又能汲取養分,新老校友又可以雙向交流,所以大家也都願意參與、積極投入。
『正式和非正式、官方和非官方之間很好的一個結合』
從組織生态而言,道口家庭很好地實現了校友組織形式的創新,通過非正式的組織形式把不同年齡段的校友聯系起來。從日常感受上講,道口家庭活動形式多樣,作為一個非正式的組織形式,既組織了家庭内部的小型、非正式日常活動,比如參觀藝術館、聚餐等,也參與了聯誼會、學生節等學院大型活動。道口家庭是正式和非正式、官方和非官方之間很好的一個結合。

龍向東(左四)與溫馨家庭

1990級碩士校友,“圓恩家庭”成員現任中國國儲能源化工集團股份公司機構負責人。
『堅持每天分享心得體會和文章』
我之所以堅持每天都在家庭群裡跟大家分享一些心得體會和文章,主要在于在校生社會經驗稍有不足,通過一些引導性的文章,引起大家的共鳴或者讨論。我的分享更多是在生活方面,大家取長補短就會更容易提高,這也是我們家庭成立的目的之一。
『活動隻要有時間我基本上都會去』
我們家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活動比較多,也比較豐富,形式多樣,包括郊野漂流、野戰營、劃竹筏、觀摩教堂、學術交流、聚餐等等,這些活動隻要有時間我基本上都會去。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上次學生節晚會後的聚餐,那次來了近三十位同學,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非常熱鬧,我覺得有一種家庭的溫暖。
『我們的目的是要抱團』
如果想加入道口家庭的話,我認為有兩個條件:第一熱愛五道口,第二熱愛家庭。我們的目的是要抱團,如果對集體活動不感興趣,那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在加入之前,大家要良好地進行溝通和互動,這兩點非常重要。新生進入了家庭,可以得到一些幫助、安慰和溫暖,使學校的生活更加愉快,進入工作崗位後也可以得到“家長們”有益的建議和幫助。我們也希望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上或多或少可以得到一些比較切實的建議和幫助。

李耀龍(一排左二)和圓恩家庭

金媒班首期校友,“曉灣家庭”成員,原《光明日報》經濟部副主任,現任 《博覽群書》雜志社社長兼主編。Betvictor中文版金媒校友會會長。
『同學就是家人,學院就是家庭』
我當時是比較早參加了學院的“道口家庭”的。我覺得讓我們的年輕人、五道口學生,在學校的時候有一個家庭觀念非常重要。學生本來有自己的家庭,但是來到學校以後呢,暫時離開了原來的家庭,他們應當認識到,自己在外也是有家庭的,他們的同學就是他們的家人,他們所在的學院就是他們的家庭,我們的校友、同學就是一家人。未來所處的集體也是一個家庭,我們的國家、社會也是一個家庭。隻有有了家庭意識,進入社會之後行動才會有所不同,這對學生以後的發展是有好處的。
『年輕人在家庭當中要把自己當家人一樣,主動融入進來』
有一個細節我是一直忘不了的。我記得在“家長們”生日的時候,家庭裡有幾個年輕人自己想到的點子,他們買來了家長們生日當天的舊報紙,舊報紙上刊登着這位家長出生當天國内外發生的重大新聞,我覺得這也體現了我們家庭成員的一片苦心,确實讓人難忘。年輕人在家庭當中要把自己當家人一樣,主動融入進來,承擔最重要的角色和主人公。家長們在無微不至地關愛大家,年輕人也主動與家長去溝通交流,大家一起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全程學習,有所作為』
年輕人加入咱們家庭之後,一是學習,學習指的是“全程學習”,二是作為,作為指的是“有些作為”。學習的方向有很多,首先是向家長還有學長、學姐學習,他們身上有很多可貴的品質;人在任何集體,都要想方設法發揮出自己獨特的作用。心中有了這兩個信念,加入家庭就會收獲更加豐富。

董山峰(右二)與曉灣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