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蒼舒:《中國現代金融體系的結構、影響及前景》——2015劉

時間: 2015-11-12 14:07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劉鴻儒特等獎學金

       Betvictor中文版劉鴻儒特等獎學金用于表彰品學兼優、成績優異、特别是在金融科研方面表現突出的優秀在校生。今年,2013級金融學博士李蒼舒憑借其出色表現及研究潛質,獲得了此獎項。下面,歡迎大家跟随他的文字,來了解他公開發表論文中的一篇:《中國現代金融體系的結構、影響及前景》的簡要思路及研究成果。


《中國現代金融體系的結構、影響及前景》簡介

一、現代金融體系的結構

       新中國金融業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戰争時期,最早的金融機構是革命根據地建立的農村信用合作社。1990年11月26日,國務院授權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成立了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第二年,深圳證券交易所也宣告成立,這标志着中國證券市場的基本建立。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條件下,中國已逐步形成一個以中央銀行為核心、商業銀行為主體,各種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分工協作的國家現代金融體系,圖示如下。


二、現代金融體系的影響

       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金融體系的良性運行,金融業的根本目标是服務于實體經濟。測度現代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各行業的影響程度,有利于發揮各類金融機構的作用,優化國家資源配置,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建立健全的國家現代金融體系。

       中國現代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各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具體表現為三個特點:一是金融機構貸款與債券市場對相關行業的促進具有一定協同作用。換言之,主要受貸款支持的行業在尋求新的融資渠道時更傾向于債券市場,這類行業主要以住宿和餐飲業以及房地産業為代表。二是股票市場對第一、二産業的發展影響較小,雖然相對于貸款與債券,工業産值的增長與股票市場的聯系更為緊密一些,但建築業、農林牧漁業等行業則是與股票市場相對獨立的實體經濟部門。三是金融業對第三産業的促進作用最大。不論是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服務業增加值一直都與金融體系各項指标保持高度相關,尤其是房地産業,一直都是受金融機構貸款與股票市場支持力度最大的行業。這主要是由第三産業的内在特性所決定的,由于不直接生産物質産品,因此更需要通過資金的有效融通與運轉來創造财富,實現行業自身的價值。

三、現代金融體系的前景

       作為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狀态的晴雨表,中國現代金融體系未來的前景對于國家經濟的發展方向具有重要引導作用。根據前文對中國現代金融體系結構、影響的分析,可以分析出未來中國現代金融體系的發展方向将主要體現在市場化、網絡化以及國際化三個方面。

       1、金融體系的市場化是未來現代金融體系發展的基礎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因此,堅持市場化是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國家金融領域改革的大趨勢。未來金融信息化建設、金融業的對外開放、金融标準化工作的有效推進等都建立在金融體系市場化的基礎之上。金融體系的市場化主要表現為兩個層次,一是金融體系由銀行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轉變,二是在社會資源配置中充分發揮金融市場的作用。

       2、金融體系的網絡化是未來現代金融體系發展的亮點

       互聯網金融是金融體系網絡化在實踐中的具體體現,目前其在中國的發展程度已經超過了許多發達國家,成為金融領域的熱點。這是由中國獨特的國情所決定的。随着中國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居民手中盈餘資金量增長迅速,加上網絡普及程度的提升,豐富了居民的投資渠道,開啟了便捷迅速、成本低廉的交易模式,互聯網上的融資開始快速崛起,已達到不容忽視的規模。可以預見,未來中國現代金融體系的創新将主要集中于互聯網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雲計算、大數據、搜索引擎、移動支付等信息技術手段與傳統金融業态的結合将開辟網絡金融的新紀元。當前金融機構與非金融機構都參與了金融體系的網絡化,共同組成了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格局。

       未來,證券行業的發展前景主要會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交易模式集約化,二是服務方式綜合化,三是支付手段移動化。中國證券業将充分發揮網絡證券的規模經濟效益,充分利用資源共享優勢,提高管理水平,增強風險防範能力。随着網絡證券競争程度的加劇,僅靠傭金收入難以保證券商利潤,證券公司将為客戶提供包括信息咨詢、資産管理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務以實現盈利增長。

       非金融機構的網絡化圍繞的是融資民主化這一核心,即讓普通民衆也能夠參與借貸、股權融資等金融活動。非金融機構的網絡化與金融機構的網絡化不是處于彼此沖突的對立面,二者應當相輔相成,通過資金的優化配置,共同營造和諧高效的互聯網金融生态圈。

       3、金融體系的國際化是未來現代金融體系發展的核心

       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金融是經濟活動的媒介,中國金融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在于與國際接軌,現代金融體系走向全球,實現國際化是大勢所趨。有鑒于此,中國早已啟動金融國際化進程,但由于中國尚未完成工業化,第三産業尤其是金融業的發展水平仍然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因此提高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實現金融體系國際化的道路還十分漫長,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内,争取融入到全球金融體系之中是構建現代金融體系的核心任務。中國金融體系的國際化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是吸取發達國家金融業的先進技術與發展經驗,二是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金融體系推廣到發展中國家去。

       完整論文《中國現代金融體系的結構、影響及前景》發表在《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5年第2期,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15年第5期轉載,并被列為該期“特别關注”欄目三篇文章之一,該文同時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經濟學文摘》2015年第2期轉載,被列為該期“金融研究”欄目首篇。文章運用典型相關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國現代金融體系的社會融資結構、證券市場結構以及影子銀行結構,測度國家現代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各行業的影響程度,并對未來中國現代金融發展進行了瞻望。


閱讀原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