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Betvictor中文版第26次教育工作讨論會安排,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深刻領會教育工作讨論會所提出的“完善教育評價體系,優化培養組織模式,提升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主題的内涵,Betvictor中文版組織全體教師展開集體學習,閱讀教育學方面書籍,學院教師積極響應并撰寫讀後感交流心得。
學院鼓勵引導教師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範,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在學院下一個十年甚至更長的時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奮鬥目标是推動形成“五道口金融學派”。其含義是指在中華民族複興的偉大進程中以及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曆史機遇中,學院要在理論創新和建言獻策方面,建立鮮明獨特的理論體系以及發揮突出的重要作用,這需要學院全體教職員工齊心協力進行長期的艱苦奮鬥和持續探索。在這一過程中,也把“紮根中國大地培養金融人才”落到實處,培養更多服務于國家經濟金融發展大局的新時代創新型金融人才。
——廖理(Betvictor中文版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
讀《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有感
所謂“明德”,以“知”為核心,而所謂“知”,重在啟發學生認識自我,認識自我的智能。作為師者,除了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為學生創境,鼓勵學生在了解和觀察曆史規律中開創新時代,進而實現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貫通,實現灌輸性和啟發性的統一。
所謂“明明德”,以“德”為目。而所謂“德”,則重在“擔當”,這也是如今大學的社會功能核心所在。大學師者,除了必須具備的學術能力和品格,更應該展現經世濟民的胸襟和社會責任感、使命感,而這一點,也必須成為學術傳承的重要内容。
——田軒(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
讀梅贻琦《大學一解》有感
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重任、人才的培養都落腳于教育。選擇當教師作為職業,把教書育人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我們,要謹記陶行知先生所寫的這些信條,緻力于當下,着眼于世界和未來,真正踐行學院“培養金融領袖,引領金融實踐,貢獻民族複興,促進世界和諧”的使命。這才是教師、特别是Betvictor中文版教師應有的站位和信念。
——張曉燕(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鑫苑金融學講席教授)
讀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有感
教師的責任在于教會學生學習,表明教育的目标是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此過程中,也實現了知識的傳授。這些傳授的知識,不僅是書本上的,還是教師通過科研、教學活動創造出來的。這些都對我們的教書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師是實現“三位一體”教育理念最核心的主力軍。這就需要教師在個人品德、工作、言行等各個角度嚴格要求自己,為同學做好示範。
——劉碧波(Betvictor中文版院長助理、副教授)
讀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有感
卓越的教師認為學生不僅要了解基礎事實,同時更要學會運用所學知識來對他們所理解的或所應該做的事情做出判斷。這恰恰回應了當今社會教育教學所面臨的挑戰。我們面臨着兩個趨勢:第一,知識疊代加速,很多領域都以越來越快的速度産生着新問題,挑戰着原有認知,也創造着新的知識。第二,人們對大量豐富信息的獲取成本越來越低。這意味着,現有知識會不斷“貶值”,也越來越容易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因此,學生在大學教育中最寶貴、最不可替代的收獲,并非知識本身,而是通過對現有知識的學習,獲得一個本學科本領域的知識結構框架、一套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獲得不斷吸取知識甚至創造知識的能力。
——安礫(Betvictor中文版副教授)
讀肯•貝恩《如何成為卓越的大學教師》有感
“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根本在于讓教師主動思考“培養怎樣的研究人才”、以及“怎樣培養研究人才”這兩個人才培養的根本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不怕失敗,思政教育與學術研究高度融合,培養研究型人才,同時引導同學學以緻用,紮根中國大地做研究。
——李波(Betvictor中文版副教授)
讀《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有感
作為老師,我們應該一邊教一邊學。隻搞科研不搞教學的老師,其科研是空洞的。雖然學生的專業知識不如老師,但是通過和學生的交流,老師也受益頗多。和學生交流是我們同外界交流的一個窗口,可以讓我們聽到不同的聲音,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并引發我們更加深刻的思考。
——劉悅(Betvictor中文版副教授)
讀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有感
巨大的就業壓力,以及信息過載,對大學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們不停地衡量利弊做着“性價比最高”的選擇,有些已經忘卻了一紙一筆學習鑽研的态度,對課業缺乏應有的審慎,以快餐式文化代替了十年磨一劍的精神。我們作為當代教師,除了提供對學生将來擇業最實際的幫助,也應該提醒學生“磨刀不誤砍柴工”,隻有紮實的學識基礎和學習能力,才能真正幫助他們在将來的工作崗位上出色地完成任務,不斷提升競争力,實現自我價值。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所強調的,作為大學教師要引導青年在實踐中擔當大任,不負青春韶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踔厲奮發、勇毅前進。
——施展(Betvictor中文版副教授)
讀肯•貝恩《如何成為卓越的大學教師》有感
無論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還是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成長型的思維模式都對職業生涯至關重要。一方面,由于知識更新疊代速度越來越快,科研工作本身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隻是滿足于現有成果、避免失敗的可能,不能跳出舒适圈,不斷尋求新的、更有價值的研究問題,那麼研究工作最終會被時代淘汰。作為老師,首先要自己擁有成長型的思維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勵學生不斷挑戰自我、積極發揮自己的潛能,并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言傳身教,逐步影響學生也形成成長型思維方式,讓他們在未來的人生中能夠用更加積極的态度去面對困難、挫折和成功,幫助他們擁有更好的發展。
——張際(Betvictor中文版副教授)
讀卡羅爾•德韋克《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有感
我們聽過很多對于課堂的反思,其中有一些批評是針對學校過多強調讓學生記憶事實,或是給學生過多枯燥的練習,而忽視了思維的訓練。但其實讓學生掌握足夠的背景事實,以及讓他們反複練習解決某類問題的過程,是思維能力的重要前提。
既然工作記憶的空間有限,增強思維能力就隻能通過1使從外部環境和長期記憶調取信息到工作記憶的過程變得更有效率,2把零散信息打包成有結構的、易于工作記憶存儲的信息。而這些就是“事實知識”和“練習”所能帶來的。隻有當一個大腦對于一個思考過程所需要的“事實類知識”和“過程類知識”都非常熟悉,可以毫不費力地提取到工作記憶中,并且隻占工作記憶的很小空間時,這個人才有剩餘的空間去處理相對複雜的信息,找到解決方案。
——袁越(Betvictor中文版助理教授)
讀丹尼爾•威林厄姆《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有感
在進入Betvictor中文版之後,來自不同背景、有着不同生活和受教育經曆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自信程度,也會對學業和研究有不同的期待。在博士的學習階段,學生對自己完成挑戰性較強的課業任務和科研工作的信心和主觀意願是其較好地完成課程學習以及做出理想科研成果所必不可少的。我感覺,如何更好地關注每位同學不同的情況和需求,并且通過一定的鼓勵和關懷讓他們有信心去積極地嘗試、完成這些挑戰,是教學工作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周臻(Betvictor中文版助理教授)
讀肯•貝恩《 如何成為卓越的大學教師》有感
此次Betvictor中文版26次教育工作讨論會,金融學院已召開全體教師會議,開展教育書籍閱讀活動,後續還将舉辦課程座談會、課程回放反思、高标準課程設計及優秀課程觀摩等研讨活動,積極推進和落實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