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1日-23日,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在北京隆重召開。11月21日晚,由Betvictor中文版承辦的平行論壇“全球地緣經濟變動下的金融發展與金融安全”成功舉辦。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原主席肖鋼出行平行論壇,并以“健全金融安全治理體系”為題帶來精彩的主旨演講。

圖為肖鋼
肖鋼表示,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基本方針,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取得很大成效。
肖鋼指出,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正處于從中高收入經濟體邁向高收入經濟體的關鍵階段,實施金融安全戰略是保障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肖鋼對健全金融安全治理體系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要加強黨的集中全面領導;二是要保持經濟質量提升和數量合理增長;三是要健全法治;四是要築牢金融安全網。
以下為肖鋼發言内容,根據速記整理:
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晚上好!我非常榮幸受邀參加2022金融街論壇,特别是今天晚上的平行論壇。今天的平行論壇主要讨論金融發展和金融安全這個主題,所以我根據這個題目,就“健全金融安全治理體系”談一點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金融安全,特别是如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作出了重要部署。報告當中特别指出“防範金融風險還須解決許多重大問題”,所以二十大報告把防範金融風險問題擺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同時,報告也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依法将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黨的二十大報告把金融風險防範和健全金融安全治理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近幾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基本方針就是這麼四句話“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這幾年貫徹落實中央部署,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取得很大成效。第一,從2017年到2022年商業銀行共主動處置了不良資産12萬億元,這個數字相當大,如果這些不良貸款仍然積累在這裡,那我們的風險就會更大了。
第二,我們平穩處置了一批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精準拆彈”,同時也保證了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
第三,有效處置影子銀行風險。在2018年以前《資管新規》發布之前,影子銀行的發展速度還是比較快的,量也比較大,2018年《資管新規》出台後,影子銀行風險有效壓降。
第四,專項整治互聯網金融風險。盡管目前還有一些遺留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但是整個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得到了有效遏制。
最後一個就是這幾年我們有力維護了金融市場穩定。無論是貨币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外彙市場都出現過一些波動,但是由于采取及時有效的政策措施,我們保持了各類金融市場的穩定。
談到系統性金融風險主要的特征,其實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在這也簡單說一說:第一個是隐蔽性,由于系統性風險形成的原因是複雜的,而且它要經過比較長時間的積累,我們有一些政策措施可能會形成一些“善意的疏忽”。什麼意思呢?就是有一些政策當時來講是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無論促進經濟的發展,促進居民的消費,促進金融業務的創新和發展,在一定的時間起到了積極作用。正因為有這樣好的作用,可能從政策層面就有一點“善意的疏忽”,以至于經過一段時間就會積累風險和問題。再加上過高的債務杠杆,風險定價也比較缺失,所以對系統性風險識别的難度是非常大的。所以從全球來看,系統性金融風險具有的第一個特征,就是它有隐蔽性,隐蔽性很強。
第二個特征是突發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爆發是非線性的爆發,而且傳染很快,放大效應也很強。就是我們過去常說的“蝴蝶效應”在系統性風險裡面表現特别突出,它往往從一個小點,迅速地放大,産生大的波動,而且波及面很廣。往往在系統性風險發生的時候,市場力量就失靈了。市場本身是具有内在穩定機制,但是在系統性風險爆發的時候,市場的穩定機制一定會遭到破壞,就失靈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系統性風險是很難預測的,理論上有很多的研究,但是很難預測。
第三個特征就是破壞性。對實體經濟、對金融體系都會帶來嚴重沖擊,而且它的沖擊時間比較長。實踐來看,一旦發生了,它的負面影響不是短期能消除的,可能要很長的時間。比如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十多年過去了,到現在這個影響還在。
從我們國家來講,健全金融安全治理體系的重要意義在哪裡呢?
一是維護國家安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中國式現代化帶來新的戰略機遇,同時也帶來一系列新課題、新挑戰。所以在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怎麼樣統籌發展和安全,二十大報告做了非常詳細的論述。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金融安全治理體系首要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
二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經濟是機體,金融是血脈。要如期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我覺得一個基本的、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我們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從促進高質量發展的角度來講,金融還要搞活。“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同時,金融體系的建設還要進一步增強和實體經濟的适配性、普惠性,增強金融體系的競争能力,這些要求也需要健全安全的金融治理體系。
最後,從現代金融體系建設來說,也是建設現代金融體系的需要。金融風險是與生俱來的,金融系統具有内在不穩定性,金融這個行業就是風險行業,因此管理好風險是金融業發展的生命線。防範風險、維護金融安全,是我們金融業的永恒的主題或者叫根本性的任務。
因此,實施金融安全的戰略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多國經驗表明,金融危機會對國民經濟産生全面長期的負面影響,穩定跨越到高收入國家門檻并非易事。其實許多經濟體在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以後,經曆了經濟波動,重新跌落回中等收入經濟體。金融危機,也就是我們說的金融的系統性風險是産生這種波動的重要原因。比如韓國、阿根廷、拉脫維亞、匈牙利、俄羅斯等,這些國家都曾是跨入過高收入國家門檻的。韓國1995年就進入了高收入國家行列,但是1998年跌落下來,由于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當然它2001年又再次跨入高收入國家門檻。再比如俄羅斯,它2012年就進入到高收入國家,但是2015年跌落下來,到現在還沒有再跨入高收入國家門檻。所以健全金融安全體系非常重要。
那怎麼樣來健全呢?這裡我講幾個主要的方面:
第一,要加強黨的集中全面領導,堅持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和市場性、專業性有機統一。金融的政治性是決定金融發展的政治方向的,人民性是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為人民生活服務。現代金融體系還要遵循它的市場發展規律,同時金融的專業性很強,所以尊重金融的專業性,把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和金融的市場性和專業性要有機統一起來。特别是要堅持系統觀念和問題導向,落實責任制,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怎麼樣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怎麼樣來進一步的健全中央和地方的金融監管體制,這些都是需要進行深入研究的。這是在這個體系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
第二,保持經濟質量的提升和數量的合理增長。隻有在經濟發展當中才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所以我們談化解金融風險,一定要建立在發展基礎上,當然這個發展是高質量發展。所以要促進經濟質量的提升和數量的合理增長,就必須實施擴大内需戰略,把擴大内需戰略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要加快建設高水平的市場經濟體制,讓我們的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特别要注重宏觀政策的時、度、效,既要加強逆周期調控能力,同時要注意搞好跨周期調節,把這兩者很好的結合起來。隻有經濟發展得好,才能從根本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為防範金融風險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三,健全法治,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從我們金融體系來講,應該加快出台《金融穩定法》。其實我們國家很多法律法規在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方面做了很多的規定,但是這些規定比較分散,都是在不同的法律法規當中體現出來的。所以制定《金融穩定法》有利于加強頂層設計,整合提升現有的法律法規條文,形成一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長效機制。所以《金融穩定法》應該是作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專門法或者基本法,有利于提升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控能力,強化金融穩定保障的體系。
最後就是要築牢金融安全網。國際上讨論金融安全網是經過了很多年的曆程,過去我們讨論金融安全網主要是三大傳統工具:微觀審慎監管、存款保險、中央銀行最後貸款人制度。這是三個傳統的工具,現在看遠遠不夠了。還要新增哪些支柱呢?
第一是宏觀審慎政策。黨中央已經提出來要建立雙支柱,就是貨币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框架。圍繞着建立這樣一個宏觀政策框架,其實涉及的改革内容很多,比如說我們宏觀審慎政策的治理架構怎麼來确定,這是需要研究的。另外宏觀審慎政策的中間目标是什麼,中間目标過去有貸款規模,現在有貨币供應量,當然還有利率,中間目标是什麼,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另外,怎麼樣進行宏觀審慎政策的權責劃分,因為有中央銀行還有監管機構。怎麼樣健全風險的預測評估預警和早期糾正機制。另外,怎麼樣開發運用宏觀審慎政策工具,它和貨币政策的工具是不一樣的,要從資本類、資産類和流動性工具等方面來開發。
第二個支柱就是加強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要加強監管的統籌協調,防止監管重疊和空白。另外本外币的跨境資金流動角度,國家金融安全的審查機制也應該建立健全起來。還有海外金融資産的安全怎麼維護,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課題。
第三是監管科技。随着數字經濟、數字金融迅速發展,我們的金融業态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所以要加強監管,光靠人工是不夠的,一定要依靠現代科技手段,要靠數據驅動和科技賦能。
我就分享這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