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城市新市民金融服務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在22日舉辦的2022北京金融街論壇年會平行論壇四——“治理體系與金融穩定”金融街之聲上發布。《報告》提出了“新市民數字金融服務指數”,通過全國地級以上城市新(老)市民享受數字金融服務差異的對比分析,從城市和省級維度對新市民數字金融服務現狀進行了剖析。
本指數為首次編制,包括了2020至2021年的城市級和省級指數,由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發展與監管科技研究中心聯合螞蟻研究院共同編制。課題組感謝數字開放研究平台的支持(www.dfor.org.cn),具體指數結果數據可訪問螞蟻開放研究實驗室。
《報告》由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發展與監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張健華代表聯合課題組發布。據介紹,《報告》主要包含四個方面内容:新市民金融服務調查問卷情況、新市民數字金融服務指數概覽、新(老)市民金融服務差異比較和相關政策建議。

圖為張健華
報告主要觀點:
1.調查問卷:新市民群體樣本特征
問卷通過支付寶消息盒子,針對支付寶活躍用戶投放,并明确告知問卷目的和匿名化脫敏規則。共審核回收13,643份獲得授權的有效答問卷。其中,新市民樣本數量3,782份,占全部樣本比例約27.7%。從構成來看,其中最大比例為城市間轉移人口,占比約53%;其次為農村入城人口,占比約32%;畢業生占比約15%。而老市民樣本數量5,976份,占比約43.8%。

新(老)市民群體數量分布
此外,問卷結果還顯示,新市民樣本平新市民群體普遍年齡較小,學曆較好,但家庭資産和收入狀況相對偏少。新市民對數字金融産品和服務的總體感受金融服務滿意度較一般,金融服務觸達度和質量仍有待提高。
2.指數結果:東南和東部沿海地區較優
城市級來看,東南和東部沿海省份的新市民數字金融指數整體分值較高,而東北地區的分值較低。全國城市新市民數字金融服務總體分布仍滿足“胡煥庸線”的特點。前10名城市分别為杭州、上海、南京、武漢、廈門、北京、合肥、麗水、深圳、汕尾。

全國城市新市民數字金融服務指數地圖
省級來看,東中部發達省區排名明顯靠前,省域内差距對指數排名有顯著影響;全國省級排名上海第一,北京第二,湖北第三。

全國省級新市民數字金融服務指數地圖
從南北方來看,無論是總體指數還是分類使用和質量指數,新市民數字金融服務南方城市(176個)優于北方城市(145個),但質量指數差距不大。分大區來看,華東地區表現最優,其次為中南地區,但是兩地差别不大,均明顯高于其他地區。并且,在使用指數和質量指數兩個方面的排名中,華東和中南兩個區域也明顯高于其他區域。相對來說,東北和西北地區的整體表現落後,整體分值處于各區域底部。

分區域城市指數排序分布(南北)

分區域城市指數排序分布(六大區)
根據城市級别,總體上行政級别越高的城市指數值越大,即直轄市高于計劃單列市,計劃單列市高于省會城市,省會城市高于其他地級市。除了總指數,使用指數和質量指數也是呈現一樣遞減規律。
3.指數亮點:新(老)市民金融服務差異
從年齡分布來看,新市民群體主要集中于21歲至35歲之間,而老市民群體最集中的年齡段在26歲至40歲之間,且40歲以上比例均大幅高于新市民。從受教育程度分布來看,新市民群體學曆情況普遍不如老市民受教育程度更高,高中、中專、職高、初中及以下比例顯著高于老市民。從資産情況分布來看,新市民群體資産情況也普遍與老市民資産金額有較大差距,10萬以下比例高于老市民。從收入情況分布來看,新市民群體收入也普遍與老市民收入水平有較大差距,在10萬元以下收入的樣本比例尤其差距大。
從質量情況來看,除投資理财外,新市民的各項金融服務觸達度并不比老市民低,甚至由于平均年齡更小而基本略高于老市民。從産品和服務的其他質量情況來看,除信用度外,老市民享受到的實惠度和便利度均優與新市民。從滿意度來看,信用免押和貸款融資選擇較滿意和非常滿意的新市民樣本比例高于老市民,其餘支付結算、投資理财和保險産品滿意度均落後于老市民。從需求來看,新市民最迫切需求的選項依次為住房、醫療、創業、就業、養老和教育,而老市民的選項依次為醫療、養老、教育、住房、創業和就業。
從總指數來看,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總指數和分指數均顯著高于三、四五線城市,城市新(老)市民數字金融服務水平與城市層級正相關。

城市分層級新(老)市民數字金融服務總指數
此外,從指數差異來看,溫州連續兩年排名第一。省級來看,浙江、上海、北京、廣東、江蘇、福建、天津等省份排名靠前,對新市民金融服務支持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全國城市新(老)市民指數差異地圖

全國省級新(老)市民指數差異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