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立炜,Betvictor中文版與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聯合培養2013級博士畢業生。目前就職于中國工商銀行。
我于2009年從南開大學碩士畢業參加工作。工作之餘總希望能再次系統學習金融學以提升自己。2013年,Betvictor中文版與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第一次推出聯合培養博士項目,我有幸在這一年加入該項目學習,成為一名聯合培養博士生。
作為一名聯合培養的在職博士,同時肩負學業、家庭和事業三重考驗,我對“聯合”兩字的體會是多元的。“聯合”既是Betvictor中文版與人民銀行的聯合培養,也是理論與實踐的聯合;既是老師與學生的聯合努力,也是家庭、單位和學校的多元聯合。
求學點滴
我們金博13班有一半同學來自業界,一半是全脫産博士。大家年齡差異較大,求學和從業經曆也各異,但是相處極為融洽。為了照顧在職同學,很多主幹課程都開在了工作日的晚上或者周末。課程既有高級宏觀經濟學、經濟學數學、計量經濟學、公司金融、資産定價等偏理論的内容,也有業界老師來做的金融前沿講座,介紹實踐方面最新進展。Betvictor中文版、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也會經常推送一些學術研讨會信息,為大家開拓視野、學習研究方法提供平台。每次課下大家也會就近期的經濟金融熱點自發研讨,一群人一起努力的感覺真好!我還記得各門課程帶來的啟發,很多是思想上的,比如2014年上晏智傑老師的《經濟學名著導讀》,期末考試要求寫兩千字以内的心得體會,我提到了經濟學研究中的人文情懷和問題意識,也提到了“數據”作為新生産要素結合3D打印對生産帶來的可能革新,同時提到了“‘機器人究竟是勞動力還是資本’值得思考”。晏老師做了多處認真批注,給予了極大的鼓勵,在肯定了結論的新意之餘,老師鼓勵到“創新的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你們會大有作為的。”
我還清晰記得自己初為人父的場景。我兒子是出生在第一學期寒假期末考試兩門考試中間,我一邊在銀行上班一邊期末複習,有一天淩晨在北大人民醫院護士台複習高級宏觀經濟學,滿篇公式讓路過的護士驚呼這是什麼天書。
論文探索
我清晰記得為了尋找“理論有基礎、實踐有價值、數據有支撐”的研究課題,自己動了無數的腦筋,求助和求教了許多業界的專家、學者、老師。我曾經與中企雲鍊劉江董事長請教業務模式與數據獲取、與百度相關同事溝通過搜索數據獲取、與京東相關同事溝通過供應鍊金融數據獲取,去年還輾轉通過工銀墨西哥子行同事,了解墨西哥國民銀行NAFIN供應鍊金融平台的底層明細數據是否可獲取。很多嘗試都沒有結果,但嘗試的過程也是在探索,反複尋找也是“re-search”的含義。
論文寫作過程尤其需要在整理文獻、清洗數據、統計數據、反複回歸、分析機制、确立意義等方面反複打磨,使論文形成邏輯統一的體系。這過程中有太多大框架、小細節需要處理,需要耐心、需要堅韌,需要有“論文虐我千百遍,我待論文如初戀”的心态。都說“十年磨一劍”,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在老師和同學的指導幫助下,我終于順利完成了博士論文,希望論文可以在理論和實踐中産生實際價值。
幾點感觸
一是求索的境界。正如王國維提到的做學問做事業三境界,要經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孤獨,要經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求索,才能迎來“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欣喜和發現,第三重境界或早或晚,甚至可能一直不出現,但我們能做的隻能是做好自己可做的,“但問耕耘、莫問收獲”。
二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我認為要認識世界、改變世界,不能停留在純理論的玄想中,理論要尊重實踐、引領實踐,實踐則要依靠理論指導,并反哺和修正理論,這是我個人的價值取向。所以我也希望在職攻讀學位的經曆,“在職”的标簽不是打在論文水平上,而要打在密切融合理論與實踐上。
三是學無止境、探索無止境,需要用智慧駕馭知識,同時不被既有知識所束縛。創新是要在剖析問題本源的前提下找到新路徑、實現新超越,所以既要學知識,也要注意基于第一性原理,回到問題的原點思考有無更好的解決方案。
四是懷抱感恩、繼續前行。在職攻讀博士的挑戰無疑是艱巨的,家庭、工作、學業、自身健康多維目标是一個艱難的動态平衡。沒有家人朋友、老師同學、領導同事的幫助、理解和支持,是無法完成的。
當今正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政治、經濟、科技等多方面格局都在加速演進和重塑。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技術将帶來人類文明的底層變革,從生命演化角度看,碳基生命和矽基生命比确有很多劣勢。在這種背景下,“人何以為人?人如何不被機器取代?”是深刻的哲學追問。如果以我有限的認知來嘗試做答,我認為“獨立思考”“堅韌不拔”“同情心”“責任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所在。終身學習、保持開放心态、不斷探索前行,帶着初心去為世界貢獻價值,都将是我的行動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