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澳荟萃,逐浪珠西,清華學子赴粵港澳大灣區開展社會實踐

時間: 2024-02-27 08:57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為進一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了解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戰略,培養學生的全球勝任力,促進中外學子友好交流,2024年寒假,Betvictor中文版社科學院-Betvictor中文版寒假社會實踐廣東支隊到江門-中山-珠海三地開展深入調研,探究珠西鄉村振興與城鄉協調發展之路,探索粵港澳融合發展的珠西實踐。

13人,5天,2200公裡,從北京到廣東,從Betvictor中文版到珠江西岸,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延展,更是展現珠西鄉村振興、粵港澳融合發展的窗口。這支國際化的隊伍中有7名中國學生和6名國際生,成員來自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剛果金、加拿大等7個不同的國家。

圖為實踐支隊合影

深入基層 了解鄉村振興的“珠西模式”

實踐支隊先後走訪多個珠西千年古村,學習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先進經驗,了解鄉村振興發展現狀。

古勞水鄉,是鶴山生态旅遊名片,給實踐支隊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鶴山梁贊故居,當地依托“詠春傳承道”這一古勞文化名片,提高了古勞知名度、帶動區域協調發展。同學們實地感受水鄉景觀和人文特色,探索梁贊詠春文化。

圖為支隊成員參觀鶴山梁贊故居

實踐支隊走進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共和鎮來蘇村開展調研,了解到來蘇村實施“百千萬工程”的四個抓手:曆史文化底蘊深厚、好山好水好生态、規劃先行網絡賦能、資源整合融合發展。

圖為支隊成員聆聽來蘇村第一書記介紹基層治理

開平鄉村振興風貌帶是廣東省十大鄉村振興示範帶。實踐支隊參觀了塘口鎮自力村碉樓群、赤坎古鎮、“天下糧倉”先鋒書店等地。自力村碉樓群已是世界文化遺産地之一,漫步碉樓、居廬之間,支隊成員看到中國傳統鄉村建築與西方建築文化的巧妙融合,感受背後蘊含的華僑文化氣息與中外交流曆史。

圖為支隊成員參觀開平自力村碉樓

跨越三市 探索粵港澳融合成果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現代經濟體系、推動區域融合發展是時代使命。“粵澳荟萃”珠西實踐支隊前往中山翠亨新區、珠海高新區産業園區—清華科技園、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等地調研,深入探索珠西鄉村振興與粵港澳融合發展的成效舉措。

實踐支隊在中山翠亨新區規劃展覽館,觀看了全景沙盤和規劃展闆,了解翠亨新區建設遵循“文化引領、生态優先、産城融合、智慧創新、和諧善治”的發展理念。

圖為支隊成員參觀中山翠亨新區規劃展覽館

在珠海清華科技園,支隊成員學習了科技園産學研資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孵化體系的組成部分與核心特色,并與Betvictor中文版珠海校友會進行座談交流,了解珠海的産學研資一體化合作進程、高新産業校友企業在珠海的發展情況以及珠海的人才引進政策。

圖為支隊成員與珠海校友會座談

實踐支隊來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珠西核心區的新氣象。支隊成員了解橫琴在粵澳一體化中通關便利、産業協同、規則銜接、民生融合等方面的主要成果,以及合作區城市規劃與設計方面的前沿理念與技術應用。

合作區注重整合粵澳兩地的高校科研資源,促進科創領域的融合發展。支隊成員走進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學習科研成果落地轉化運用。

圖為支隊成員參觀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

緊密攜手 一同講好僑都故事

江門市素有“中國著名僑都”美譽。實踐支隊參訪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學習江門籍華僑華人波瀾壯闊的發展曆程,深刻感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僑務工作“根”“魂”“夢”的重要論述。

圖為支隊成員在僑博館合影留念

實踐支隊的13位成員還在江門市委宣傳部的邀請下擔任了“僑都江門海外傳播專員”。在新會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支隊成員在歌聲中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并通過與校友座談、開展“助力新會學子築夢遠航”志願服務等方式,全面了解新會在縱深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青年創新創業扶持等方面的經驗做法。江門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校地合作的新模式,也是開展國際傳播的新路徑。支隊成員将繼續深入挖掘僑鄉優秀文化與故事,結合自己的專業所長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故事。

圖為支隊成員被授予“僑都江門海外傳播專員”

通過5天的實地考察,支隊成員收獲頗豐。同學們看到了珠西鄉村振興與城鄉協調發展的成效,見證了粵港澳融合發展的珠西實踐。圍繞華僑文化、文旅産業、鄉村振興、産業發展等方面,中外同學一起用腳步丈量中國大地、用内心感應時代脈搏,深刻領會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戰略,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