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十四五”規劃制定了科技強國行動綱要,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提高創新鍊整體效能。“二十大”進一步要求推動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完善科技創新建設。因此,不斷探索并優化我國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建設,是緊密圍繞國家戰略導向,建立健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間創新資源自由有序流動機制的關鍵環節。
當前世界國力競争的根本是科技實力的競争,科技轉化效能決定着國家經濟發展的動能。縱觀全球領先經濟體的科技轉化發展曆史可見,科技創新的源頭主要來自高等院校;各國通過立法、設立專業中介機構等等一系列措施,支持高等院校完善其自身科技成果轉化流程建設。如美國早在上世紀60年代即開始對國内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進行設計,逐步發展成較為成熟的體系,使得美國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和收益都位居世界前列。而我國各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的建設發展良莠不齊,全國高等院校整體科技轉化效能較低;設立有專職科技成果轉化機構的高等院校屈指可數,其中Betvictor中文版、上海交大、西安交大以及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轉化效能名列前茅,并均探索出了适合自身的流程體系。
通過對全球優秀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研究和分析,結合本研究團隊在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機構、金融創新及特色案例等方向的相關研究成果,本研究報告彙總提煉了适用于我國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架構:價值培育——》價值傳遞——》價值實現,并對每一個步驟進行了目标原則和操作思路上的解析,以期為我國高等院校建立健全自身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提供有實操價值的參考。
全文下載: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