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治理50人論壇邀請IMF專家解讀“2024世界經濟金融形勢分析”

時間: 2023-12-11 16:39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12月6日,全球經濟治理50人論壇邀請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以下簡稱“IMF”)副總裁李波一行舉辦“2024世界經濟金融形式分析”閉門研讨會,就全球經濟金融的現狀與未來進行分析和展望。本次研讨會由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全球經濟治理50人論壇發起人朱民主持,近百位專家學者參會。

李波首先對10月份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做了總體介紹,并針對全球經濟走向提出幾點預測:一是近期實際利率有可能居高不下;二是發達經濟體在2023年會進一步放寬财政政策,預計2023年發達經濟體總體會出現赤字;三是全球增長率在2023年和2024年會有所下降,疲弱的狀态會一直持續到預測期的末期;全球GDP的累計損失與疫情前的預測水平相比将達到5%。最後,李波從貨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角度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議。

圖為李波(左)、朱民(右)

IMF财政事務部主任維托爾•加斯帕爾(Vitor Gaspar)指出,全球負債水平的變化受中美兩大經濟體的影響最大。各個國家的财政框架和機構需要進一步的升級,以确保中長期的穩定。對中國而言,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需要得到财政政策的精準支持。

IMF貨币和資本市場部副主任法比奧•馬西莫•納塔盧奇(Fabio Massimo Natalucci)對全球金融穩定進行了分析評估。他指出,當前市場對于通脹基本持比較樂觀的态度,發達國家有望逐步回到目标區間。從美國市場表現來看,未來長期國債收益率可能會進一步下降,這将對美國股票市場産生較好的推動作用。風險方面,随着貨币政策的收緊,需要重點關注利率上升帶來的問題,包括銀行破産倒閉風險、對股市産生的不利影響以及企業償債能力的影響等。

IMF亞太部主任克裡希納•斯裡尼瓦桑(Krishna Srinivasan)指出,得益于中國疫情政策調整後經濟快速複蘇和印度經濟增長的韌性,預計兩國将貢獻2023年全球增長的50%,整個亞洲地區将貢獻2/3。核心通脹率在整個亞洲地區呈持續下降趨勢,受美元加息影響的彙率壓力也在逐步減弱。展望未來,亞太地區面臨經濟碎片化的重大風險,任何形式的經濟脫鈎和生産價值鍊轉移都會導緻全球GDP增速的放緩。

IMF非洲部主任阿貝貝•埃米隆•塞拉西(Abebe Aemro Selassie)表示,非洲國家在疫情後的經濟複蘇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許多國家面臨高債務和資金短缺的問題。但同時,非洲的人口紅利将為非洲的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91C0A

左上:維托爾•加斯帕爾;

右上:法比奧•馬西莫•納塔盧奇;

左下:克裡希納•斯裡尼瓦桑;

右下:阿貝貝•埃米隆•塞拉西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市場監管一部副主任談從炎、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張曉燕、中央财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張禮卿、國務院參事室自貿試驗區研究中心研究員趙晉平、中山大學吳小蘭講席教授趙昌文、瑞士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建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崔曆、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缪延亮、上海AI實驗室數字經濟研究團隊執行負責人楊燕青等全球經濟治理50人論壇成員與IMF的各位專家學者進行深入互動、讨論。

4A2CED

圖為閉門研讨會現場

本次會議由全球經濟治理50人論壇主辦,Betvictor中文版承辦。

“全球經濟治理50人論壇”緻力于圍繞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完善和變革,展開獨立的、前瞻性的和具有學術支撐的政策研究,并為中國更好地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供方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