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回首強國路,“清”年賦能新發展丨清華五道口暑期實踐走進新疆

時間: 2024-09-10 10:53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8月14-21日,由12名Betvictor中文版研究生組成的“北疆回首強國路,‘清’年賦能新發展”赴新疆克拉瑪依支隊如期開展行程。通過深入了解克拉瑪依從建城、探索、發展到創新轉型的全曆程,實踐支隊深刻感受這座石油之城的曆史底蘊、自然風光和發展潛力。

支隊成員陸續調研了黑油山景區、白堿灘美術館、獨庫公路博物館、百裡大油田等,感受到北疆人民艱苦創業、産業報國的铮铮熱血;實踐團隊參訪克拉瑪依教育局、核心金融部門(如克拉瑪依市财政局、城投公司)和基層組織(如人大代表之家、黎明社區等),感悟金融助力自治區發展、黨建引領和服務民生的初心使命;支隊一行實地走訪了新質生産力的典型代表(烏爾禾高新區,華為雲計算産業園,中試基地等),探索老石油城的現代化新發展路。同學們從強國之路中汲取和凝聚奮進力量,繼承石油人的奉獻精神、犧牲精神和革命精神,為克拉瑪依創新發展之路,發展新質生産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清華人的力量。

一、黑油山&克拉瑪依博物館:克拉瑪依石油城,匠心打造“沙漠美人”

克拉瑪依市作為國家石油工業的重鎮,“一帶一路”上的閃亮明珠,“因油而生、因油而興”,鑄就了特有的石油精神。為了領悟克拉瑪依的“石油精神”,汲取奮鬥征程的紅色力量,8月14日下午,支隊成員先後調研了黑油山景區和克拉瑪依博物館。

“先有黑油山,後有石油城。”黑油山是最早發現油苗露頭的地方,是這座石油之城的源起,“踩一腳就能出油”是對黑油山最形象的描述。建國初期,百業待興。1955年,黑油山一号井噴出工業油氣流,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宣告誕生,從此打破世人對“新疆無油論”的認知。至1958年,克拉瑪依市依油而設。在景區内,支隊成員近距離觀賞油泉的湧動,感受石油的脈動。黑油山的表面凹凸不平,山丘上遍布着無數油泉,永不間歇的低凝油汩汩而出。日頭晴烈,油池凝光猶如鏡面,池内油亮如墨玉。油呈粘稠狀,油質為珍貴的低凝原油,可提煉出航空液壓油、低凝柴油、橡膠、瀝青等。通過浏覽展覽館豐富的圖片、實物和模型,隊員們深入了解了黑油山的曆史、地質構造、石油開采過程以及石油工人的奮鬥故事。

圖為實踐支隊與賽裡木老人雕像合影

圖為實踐支隊與“黑油山”花崗岩石碑合影

從黑油山下來,支隊一行來到克拉瑪依博物館。克拉瑪依博物館成立于1988年,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集石油文化、曆史、藝術、科普教育為一體,是新疆地區乃至全國石油文化的璀璨明珠。基本陳列通過實物、圖片、模型、場景等多種形式,生動展現了克拉瑪依油田從發現、開發、建設到現代化發展的光輝曆程;專題陳列通過石油地質、勘探、開發、煉化、環保等多個領域的展示讓支隊成員深入了解石油工業的産業鍊。館内存有大量的曆史照片、文獻資料、地窩子、克一号井、101窯洞房舊址……這些工業遺存訴說着一代石油人轉戰天山南北、鏖戰沙漠戈壁“找油找氣”的往昔峥嵘歲月,是“共和國石油長子”以産業報國的光輝曆史見證。

在博物館外,一條書寫着“安下心,紮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橫幅在微風中輕輕飄揚。來自清華Betvictor中文版的同學們駐足凝望,不由得深感觸動。這十二個字與“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的道口精神遙相呼應。“不怕苦,敢為先”的精神在石油工人“不出油,不死心”的堅定信念中得到了生動體現,而“講團結,重貢獻”則映射在“安下心,紮下根”的無私奉獻精神上。在這裡,同學們不僅學習了發展史、拼搏史、激勵史,更通過回顧我國石油強國的輝煌曆程,汲取了在艱苦環境中勇往直前、為國家利益奉獻一切的磅礴力量。

圖為老一輩石油人的生活展示

圖為克拉瑪依博物館之一号井展示

二、百裡油區:百裡油區觀迷人“井”色,戈壁淺灘溯奮鬥足迹

8月17日,實踐支隊前往‌克拉瑪依烏爾禾區,分别參觀烏爾禾百裡油區、世界魔鬼城和戈壁胡楊林。

在準噶爾盆地西北緣,南起紅山油田,北至烏爾禾風城,全長150公裡的狹長區域中坐落着一片充滿生機與曆史沉澱的土地—百裡油區。1957年至1960年,石油人先後在烏爾禾一帶發現了白堿灘高産區、百口泉油田、烏爾禾油田、紅山嘴油田等,共探明含油面積290平方公裡,使克拉瑪依油田一躍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油田。在這裡,有新中國第一口高産油井、巍峨的鑽井塔、密集的抽油機、忙碌的輸油管道……更有數不盡的奮鬥故事和曆史遺迹。這片壯觀的工業景觀,是整個克拉瑪依的縮影,彙聚了各族同胞在無比惡劣的環境中共同勞動的汗水,見證着這座石油工業城市的輝煌成就。站在觀景台上,支隊成員仿佛能聽到地下深處油氣流動的聲音,感受到這片土地上蘊藏的巨大能量。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盡是橙黃色的磕頭機(鑽油機),一二三四五……數不盡的磕頭機不規則地散落在茫茫戈壁上,永不停歇地運作着,每一台都日以繼夜不斷重複着嗑首擡頭的動作,每一次嗑首擡頭,都是對大自然的掠取,也是對人類的恩施。

從觀景台下來,實踐支隊來到了戈壁灘觀看胡楊林。胡楊生長在條件惡劣的戈壁沙漠,不怕沙塵狂風與斑斑鹽堿,不懼夏日酷熱和刺骨寒流,穿透20多米甚至是30多米的沙層向下紮根。狂風在肆虐,沙漠在蔓延,嚴寒在咆哮,酷熱在呻吟……然而,胡楊依然挺拔,依然高貴,依然壯美!“生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朽”,說的不僅僅是胡楊,也是北疆人民铮铮鐵骨、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象征。

“铮铮鐵骨千年鑄,不屈品質萬年頌。”在這片浩瀚的沙漠戈壁中,實踐隊員們見證了石油之城的繁榮與發展,回憶了石油工人激情燃燒的歲月,深刻感受到了石油人無私奉獻的精神。茫茫的戈壁灘上胡楊林立,似乎講述着一代又一代石油人在石油精神的鼓舞下不忘初心、薪火相傳的奮鬥史詩,彰顯着遇強更強、逆境奮起、絕不放棄的中華民族精神。

圖為百裡油田之井塔

圖為百裡油田之采油機

圖為實踐支隊走上百裡大油田

圖為實踐支隊深入戈壁胡楊林

三、獨庫公路博物館:探尋天山脊梁,弘揚築路精神

為銘記築路曆史,弘揚天山築路精神,2024年8月17日下午,實踐支隊前往‌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在獨庫公路博物館等地展開參觀調研活動。

獨庫公路,北起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南至庫車市,橫穿天山山脈,連接新疆南北,全長561公裡。獨庫公路的建成通車,縮短了南北疆的行程距離近600公裡,對于增加各民族團結,開發建設邊疆,活躍經濟以及鞏固國防,具有深遠的意義。這條公路不僅是一條交通要道,更是一條展現中國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曆史之路。以當時的生産力水平,基建士兵全靠人工作業,使用的工具是鋼釺、鐵錘、小推車和手風鑽等。吃住行十分難艱,數百萬噸物資靠人拉肩扛送上山;吃的是壓縮菜加粗糧,喝的是天山雪水,住的是帳蓬。在獨庫公路博物館,支隊成員觀賞了仿真沙盤模型、曆史文件和宣傳資料片等,聆聽了獨庫公路背後可歌可泣、恢弘壯觀的十年築路曆史,了解到公路修建時基建士兵“爬冰卧雪攀絕壁,攻堅克險戰飛線”的艱難險阻,切身感悟到萬餘名戰士的汗水與心血。

一部築路史,亦是中華兒女筚路藍縷的奮鬥史。雄渾蒼莽的“獨庫天路”,昔日是具有重大國防意義的戰略通道,是保衛國家邊防安全的“定海神針”,今日又成為克拉瑪依發展文旅事業的閃亮名片和各族人民的“緻富路”。在獨庫公路角色的變遷中,支隊成員見證着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滄桑變化,但任憑歲月流逝、鬥轉星移,始終不變的是基建工程兵戰士一心為國、奉獻人民的紅色初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道口學子更應以“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的紅色基因同“不畏艱險勇向前”的築路精神有機結合起來,弘揚“信念堅定、甘于奉獻、耐得寂寞、頑強拼搏、争創一流”的“天山精神”,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更多“清”年力量。

圖為實踐支隊在獨庫公路博物館合影

圖為獨山子大峽谷的獨特地貌,在山川縱橫中開辟出保家衛國的最美公路

四、白堿灘區美術館:刀筆馳騁勾勒大美北疆 油墨印展傳承版畫薪火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了解文化潤疆工作,8月16日上午,支隊成員走訪白堿灘區美術館,尋夢非遺版畫之鄉。一字一方圓,一筆一江山。克拉瑪依版畫發轫于上世紀50、60年代,2019年6月,“克拉瑪依綜合版版畫新技法”被确定為克拉瑪依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克拉瑪依版畫以刀代筆,以闆代紙,在傳統版畫的基礎上集衆家之長進行創新和改良,采用多種特殊技法、毀版、限量進行多版多色套印。将油畫缤紛的色彩、攝影奇特的光影、國畫靈動的構圖、版畫古樸的傳統有機融合,令人耳目一新。在“克拉瑪依綜合版版畫新技法”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崔清風老師的帶領下,支隊成員參觀了館内的“石油精神”“胡楊”“大美天山”等主題展區,遍覽館藏版畫作品300餘幅。活動現場,支隊成員充滿好奇地探索着藝術的奧秘,了解版畫的基本知識和制作流程,包括選題、構思、繪畫、刻闆和印刷等步驟,最後運用顔料和筆刷現場體驗版畫制作技藝。

文化遺産穿越古今,厚重文明砥砺前行。發源于白堿灘區的克拉瑪依綜合版版畫作為石油人書寫新時代、表達精神生活的重要載體,已逐漸成為一張靓麗的文化名片。通過不斷加強版畫藝術的普及和推廣,弘揚地域文化與石油文化多元融合的北疆文化,用藝術創作描繪這片沃土獨有的色彩。支隊成員雷建有感而發:“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我們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以文化發展的創新實踐為基礎,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圖為版畫作品之《石油工人一聲吼》

圖為與紮根克拉瑪依的文藝工作者合影

五、收獲與總結

通過回首北疆強國之路,隊員們深刻體會到:石破天驚的強國之路,必有逢山開路的闖勁;前無古人的民族事業,尤需锲而不舍的笃行。作為清華人,我們深刻領悟到老一輩石油人的奉獻精神和革命精神,将進一步汲取和凝聚奮進力量,為祖國新能源轉型和克拉瑪依創新發展之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書寫新的篇章。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