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禮:用生産關系的視角解決數據确權問題

時間: 2022-02-11 11:00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2022數字經濟高峰論壇近日召開。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原保監會黨委副書記、副主席周延禮發表主旨演講。

    周延禮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制度化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特點。國家先後出台國家大數據戰略、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等國家戰略,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有關法律相繼實施,有關部委配套出台了數據安全管理辦法、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條例等管理規定。國家從制度上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入融合,為建設數字中國、智慧城市和數字社會,推進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數字産業集群,夯實了堅實基礎,并取得了顯著的科技成果。

2020年中國的數字經濟占國民經濟總産值的比例已達38.6%,位居全球第二。預計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占GDP比例将超過50%。要實現這一目标,關鍵要研究數字要素市場化建立的問題、産業數字化轉型的問題,要加大算力投入,提升數字産業化水平,完善公平競争、有序競争、成熟完備的數字經濟的現代市場體系。

周延禮指出,當前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技術的豐富對金融科技的應用産生了極大推動作用。新業态、新模式、新産品層出不窮,數字經濟生活的業态不僅滿足了廣大消費者需求,同時也在推動金融機構高效地落實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項任務的要求,不斷地增強金融業服務能力和水平。長期來看,科技賦能金融服務是金融業未來重要的主題,要持續研究,做好信息科技超前研究工作。

我國高速發展的5G網絡等新基建為數字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對傳統生産生活方式帶來颠覆性影響。生産網絡化、生活數字化、管理智能化,都得益于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鍊和5G網絡提供的便利。未來,我國數字資源禀賦優勢将對數字經濟、數字金融有巨大推動作用。

1.jpg

圖為周延禮在數字經濟大會上發言

數據作為繼資本、土地、勞動力、技術的第五生産要素,已成為信息化時代最具特征的生産要素。

周延禮強調,從空間、結構、形态、交易價值等方面來看,數據與其他生産要素有很大差異。他認為,數據是生産力,我們要上升到生産關系的高度解決數據确權問題,須從制度化、法制化的角度為數據要素生産提供制度保障。

一要在區分數據與信息上深入研究,探索和實踐個人信息可攜帶權路徑,搭建數據行權平台與應用。

二要按照分級分類的數據安全管理要求,加強網絡安全标準體系建設。

三要統籌做好數據産權保護和利用,激發數據生産要素價值。

四要加大數據安全技術的研發,高度重視數據标準、數據質量、數據治理等方面存在的短闆。

五要加強數據真實性的監管,嚴厲查處數據造假,加大對大數據殺熟、濫用人臉識别技術、過度索取權限等亂象的監管,嚴格查處數據壟斷現象,杜絕數據處理透明度低、平台數據高收益低成本,算法合謀等事件發生,切實保護數據相關方的利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