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雁,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校友,現任山西東方物華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從2006年起,牛雁就在國家深度貧困縣的廣靈縣的土地上投資農業,紮根黃土地艱辛創業。曆經15多年公司已發展成為從育種、種植、加工、銷售圍繞雜糧的全産業鍊運營的現代化科技企業,是國家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和山西省扶貧龍頭企業,中國雜糧十強企業。公司種植基地覆蓋了6個縣,種植面積達到5.1萬畝,直接輻射帶動周邊農戶9300餘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640多人。2021年,牛雁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表彰。

“我生在農村,我是農民的兒子,懂得怎樣和老百姓打交道,也明白農民的不容易。隻有讓農民富了,才是我們企業的發展之道。”剛剛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号的牛雁,從北京回來後就一頭撲在工作上。他說:“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榮譽、百感交集的榮譽、催人奮進的榮譽,我能獲得如此殊榮,離不開黨和政府的幫助支持,離不開父老鄉親們的信賴。在接下來的鄉村振興事業中,我和我的團隊将一如既往地為大同一方的農民增收、農村繁榮作貢獻!”
“開拓一個産業,帶動一方農戶”
牛雁創業的初心就是想帶着農民一起通過科技、市場緻富。
山西,是中華農耕文明發源地,也是“中國雜糧王國”。廣靈縣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稱,盛産高品質的雜糧和小米,是明清兩代貢米“東方亮”小米的原産地。但是當地的雜糧企業多為小而散,雜糧産業沒有形成産業規模和優勢,而且農民普遍存在賣糧難的問題。這使曾經的廣靈縣成為山西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貧困發生率達17.4%。
2006年,在考察了解了廣靈縣等周邊的雜糧種植業後,牛雁決心重新讓“東方亮”發光發亮。他深知,隻有現代化的産業發展起來才能真正幫助當地擺脫貧困。為此,他重組了原廣靈縣最大的小米加工廠——廣靈縣青年小米精加工廠,後又投資1.8億元成立了山西東方物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集約化、科學化的經營理念,徹底扭轉以往弱小分散、粗放經營的産業局面。
在此過程中,牛雁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等形式,為貧困戶搭建市場平台,創造就業機會,使貧困戶和貧困村由被動“扶”貧變為主動“脫”貧,由“授之以魚”改為”授之以漁”,逐漸探索出了農戶、企業、市場一體化的産業生态系統,形成了特色産業扶貧的長效機制,帶領鄉親們逐步走出貧困。
前些年,當地傳統雜糧種子品質出現退化,農民收入受到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公司在牛雁的帶領下,聯合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山西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斥資發展雜糧育種技術,改進種子品質,實現良種繁育量産,并以成本價讓利于農戶,使農戶能夠收獲更好的、适銷對路的糧食作物。當地的谷價也從公司入駐的十年前的每斤平均1.3元,漲到了每斤平均2.1元,谷農戶年均增收約2800元左右。

由于公司全年全時以高于市場均價的價格收購雜糧,徹底解決了當地農戶賣糧難的問題。當地原來存在了幾十年的糧食“二道販子”也消失了。
持之以恒,初心不改,教育扶貧“點燃貧困學生教育希望”
教育扶貧是牛雁多年以來用心投入的事業。“讀書改變命運”,“隻有教育才能真正地、徹底地拔窮根”!這些話在有着幾百年傳統耕讀文化的廣靈縣土地上被不斷印證着。
在2007年的一個冬夜,當看到8位學生在不到20平米的小屋子裡,圍着一個直徑不足30公分的小火爐寒窗苦讀的一幕,牛雁被深深的感動了,他決定做點什麼。
從當年起,牛雁就發起了“東方亮點燃希望工程 ”,通過各種途徑去尋找愛學習、家庭經濟條件差的學生,連續資助其到大學畢業。“無論小學、中學、高中學生,我們都要一直資助其到大學畢業,要親眼看到他們完成學業,自信地走向社會!”談到此,牛雁目光十分堅定。
“廣靈縣的學生讀書很刻苦,這裡所有的人很重視教育,每年都有好幾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牛雁邊說邊認真地向我們展示數據:廣靈縣年均高中應屆畢業生約1600多人,這些年來,被清華、北大錄取的人數,2020年為9人、2019年為6人,2018年為6人,2017年為4人等等。幾乎占全省清華北大專項生的30%,蟬聯山西省第一。十幾年來,公司已經累計資助貧困學生810多人,切切實實改變了貧困莘莘學子的命運。
回顧十五載創業征程,他一直行動踐行着 “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的五道口傳統。艱難困苦中,砥砺前行;激情奮鬥中,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