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禮:堅持金融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的本分

時間: 2021-03-30 14:40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備受關注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獲得通過,成為指導今後5年及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我國保險業發展迎來重要的戰略機遇。國家對保險業發展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對保險業提出了具體的發展要求。保險行業如何抓住這個曆史機遇,找準方向,主動創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服務?

  3月20日上午,清華五道口雲課堂“在線大講堂”特别邀請到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做主題為“數字中國的保險業新話題”的講座。周延禮在講座中深入分析了十四五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将給保險行業帶來的新機遇與新挑戰,并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分享他對保險業數字化轉型、金融與科技互助融合等課題的思考。

      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中,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作為主線貫穿全文。周延禮分享他對這三個“新”的理解時說:“‘三新’是理解當下和未來中國的三個關鍵詞。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國發展的曆史方位,堅持新發展理念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經濟現代化建設的路徑選擇。”

  周延禮認為,中國保險業背靠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内需潛力,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2018年,中國保險市場的全球占比為11%,位居全球第二,但是距離美國的28%還有不小差距。他預計,2029年中國保險市場的全球占比将上升到20%,到2035年更是将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保險市場。想要充分發揮這種潛力,金融保險業“必須做好服務實體經濟這篇大文章”,推動構建“雙循環”新格局,推動經濟向更深層次發展。一方面,金融保險業要守住服務實體經濟的本分,堅持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擴大有效的金融需求。形成生産、流通、分配、消費互聯互通的金融服務體系,積極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作用,做到金融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另一方面,通過一帶一路的共建項目,還有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海南自貿區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等,促進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鍊接國際國内雙循環。

   “數字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是金融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周延禮說。新一代信息技術是金融産品和服務變革的動能,互聯網、5G、人工智能、區塊鍊、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這些數字技術推動了金融機構的轉型升級,數字金融的應用對于金融結構的優化、金融服務效率的提高、金融效益的增強、金融監管方式的創新和金融風險的防範有着特殊意義。他特别強調,“金融保險業要充分認識到數據資産的價值。”數字解決方案的開發、定價、完善都離不開數據要素市場,通過市場來進行數據資産定價和分配。“現在讓大家最困惑的就是數據的權屬問題,”周延禮說,“通過制定法律标準來确定其權屬問題,是個當務之急。”

     面對金融與科技加速碰撞與融合的新局面,周延禮認為,監管部門需要妥善處理金融審慎監管與鼓勵金融科技創新之間的關系。對此,他提出了五項政策建議:一是制定适宜的行業準入标準,科技公司進入金融行業一定要持牌經營,一定要經過監管部門批準;二是建立完善的風險提示和信息披露機制;三是強化以功能監管為重點的金融監管協調;四是及時總結我國金融科技“沙箱監管”試點經驗教訓;五是加大監管科技研發投入。“金融科技要堅持守正創新的原則,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本分。”

     本期在線大講堂是雲課堂新推出的“全球保險科技與康養新生态”系列講座的第一期,本系列講座由清華五道口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策劃舉辦。2016年11月,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是在原中國保監會的指導下,由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等機構支持,在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下設成立的高端研究型智庫。中心專注保險與養老金領域的綜合研究,緻力于成為國際領先的協同創新研究平台,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高端人才培養和交流平台,以及政産學研有機互動的創業實踐與孵化平台。此外,中心在創新課題研究、行業熱點追蹤、線下會議活動、線上直播講座以及學院内部、外部的學術交流會議、高管培訓等領域,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線大講堂”是Betvictor中文版高管教育中心面向公衆推出的清華五道口雲課堂的重要組成。截至目前,在線大講堂已經舉辦了三十三期,線上參與人次超過7905萬。往期各場講座視頻回看和學習資料均已上線,僅在清華五道口雲課堂平台獨家提供,可以通過“清華五道口高管教育”微信公衆号,或者訪問清華五道口高管教育中心官網、清華五道口雲課堂小程序獲取。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