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邁克爾·斯賓塞:擁抱技術變革,實現自我重塑

時間: 2021-03-24 16:47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3月21日,應Betvictor中文版全球科技與金融發展學者項目(全球金融GSFD)邀請,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研究生院前任院長、現任名譽院長邁克爾·斯賓塞(Michael Spence)走進全球經濟金融大師講堂,為同學們帶來了《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複蘇路在何方》的主題分享。本次分享會由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魏晨陽主持。

1.jpg

圖為分享會現場

     分享會上,邁克爾·斯賓塞就國際上共同關心的話題——全球經濟複蘇的特征和趨勢展開深入探讨。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多管齊下,疫情管控卓有成效,經濟逐漸實現“V型”恢複,相對來說發達國家則恢複較慢。邁克爾·斯賓塞認為各個國家的複蘇前提是對疫情的有效控制,複蘇的快慢也取決于對疫情的控制程度和疫苗的普及度。中國為此做了一個很好的表率,各國也應該對戰勝疫情抱有信心。各國政府承擔了重要的角色,在穩住經濟的同時也要注意自身的局限性,低收入國家可能會因為經濟衰退而債台高築,此時需要更多的結構調整;國際上也需要制定相關章程,對部分疫苗進行許可以擴大其生産和供應,這是對疫苗供應國和需求國雙方都有利的措施。

2.png

圖為斯賓塞線上分享觀點

     此外,邁克爾·斯賓塞談到,目前的經濟複蘇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持續的,尤其是技術的變革形成了後疫情時代的重要發展動力。在經濟複蘇之路上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例如,失業以及疫苗存在失效的可能性等問題。在機遇與變數共存的情況下,應當擁抱技術變革,實現自我重塑。

     在談到第二個話題——中國金融業改革時,邁克爾·斯賓塞提到中國的改革步伐令人印象深刻。研究表明,當不斷積累的海量數據和機器學習結合在一起,會産生很高的滲透率,因此電商和移動支付行業都發展得很好,這也會創造新的借貸渠道,所以數字化銀行是一個健康的、可持續的發展方向。随着數字化平台的迅速推進,風險定價的能力需要整合到金融系統中,如果善用将會加強普惠金融并保持監管的可行性和金融的穩定性。

     有關未來的高增長行業,邁克爾·斯賓塞講述了他看好的三個領域:數字化、健康和生物科學、循環經濟。首要的是數字化,基于數字化基礎來促進經濟還有很長的路,但可以預知的是,這條路上存在很多投資機會,用數字化技術實現基礎醫療、遠程診斷、教育平台共享等都具備很高的投資潛力;第二是健康和生物科學,伴随着對計算量要求的提高和機器學習技術的進步,我們對基因和疾病的探索在不斷進行,醫療科學領域可能會實現爆破性增長;第三是循環經濟,即把經濟放在可控的發展模式上。随着國際社會對環境與氣候治理問題的關注,如何為ESG(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的發展提供解決方案是惠及全球的議題,這也是機會所在。

3.jpg

圖為分享會現場

     在分享結束之前,邁克爾·斯賓塞回答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包括美國股市是否存在泡沫,比特币的價值,傳統經濟是否會被新經濟替代,如何評估中國的系統性風險等。就中美關系的走向,邁克爾·斯賓塞提出了他的一些見解。他認為,中美之間一直是相互依賴、緊密合作的。不同的制度體系和價值觀意味着我們必須接受一些事實,譬如在技術競争方面緊張的現狀;但在有些問題上也可以合作,譬如氣候變化、控制核武器擴散、國際金融體系改造、醫療保健的發展等,而這也是成熟理性的選擇。邁克爾·斯賓塞認為,中美基于合作可以強化雙方關系,但達到這樣的境界需要耐心,目前大家看到了很多矛盾,但不要忘了兩國有很好的合作根基。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