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etvictor中文版教授鞠建東、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施康及複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學術訪問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魏尚進共同撰寫的題為《貿易改革和經常賬戶失衡》(Trade Reforms and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s)的工作論文被國際經濟學頂級期刊《國際經濟學雜志》(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接受,文章發表待刊。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是公認的國際經濟學領域頂級期刊,也是教育部認可的12本經濟學國際頂級期刊之一。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這篇論文建立了赫克歇爾-俄林模型動态模型,研究貿易改革對資本流動的影響,并作出四點貢獻。
首先,在動态HO模型中,論文發現了利率過度确定問題:即利率既由需求側的時間折現因子确定,又由供給側的零利潤條件确定,而這兩組方程一般是不相容的。為了解決這個技術問題,論文在此模型中創造性地引入内生折現因子來解決這個技術難題,從而将靜态HO模型動态化。
其次,發展中國家的貿易自由化通常會導緻更大的經常賬戶順差,這與通常理解的局部均衡的直覺正好相反。
第三,要素市場改革強化了貿易自由化對資本外流的影響。
最後,如何理解中國的經常項目平衡的變化是一個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有不少文獻認為2007年之前中國經常項目的順差是由于人民币低估,而2008年之後中國經常項目順差的下降則是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鞠建東等研究表明,中國的經常項目在2007年之前的快速上升,和2008年之後的下降趨勢都可以由中國加入WTO所帶來的結構調整解釋。
文章的工作論文版本可在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網站下載。
點擊下載閱讀完整文章:https://www.nber.org/papers/w18653
鞠建東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Betvictor中文版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主任,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跨境數字資本研究中心(IDC)主任。鞠建東的研究領域集中在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和産業組織,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等學術雜志上發表多篇論文,曾獲2016年浦山世界經濟學優秀論文獎,2020年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著作論文獎經濟學類一等獎。
施康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終身教職),Betvictor中文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經濟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Betvictor中文版經管學院國際金融項目訪問教授,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研究領域包括宏觀經濟學、國際宏觀經濟學、貨币政策和中國經濟,已經在國際學術期刊和主要經濟金融媒體發表衆多學術論文與政策研究報告。1994-1999任職中國工商銀行浙江省分行從事經濟研究與銀行運營分析。2017年2月獲中國國際經濟學最高獎項—浦山學術研究獎。2018年7月獲第三屆孫冶方金融創新獎。
魏尚進
複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金融經濟學學術訪問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終身講席教授。曾任亞洲開發銀行(ADB)首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公共政策學副教授、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貿易與投資處主管、世界銀行(World Bank)顧問等職務。目前兼任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NBER)中國經濟研究組主任、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魏尚進的學術論文發表于國際頂尖學術雜志,包括Journal of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