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教育應着重培養學生獨立從事學術研究的能力。一流博士生教育體現一流大學人才培養的高度。碩士生教育應重點培養學生解決當代社會、經濟和産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一所大學人才培養的活力。“
——邱勇校長在在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上的交流發言
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之後,Betvictor中文版認真學習貫徹會議精神,全員師生展開熱烈讨論。恰逢新學期伊始,新入學的研究生同學們如何擺脫迷茫和焦慮,打開學術研究之門;正在學術道路上探索的同學們,如何堅守初心,在既有荊棘也有鮮花的道路上奮勇向前。今天,小編帶你走進一場清華博士生的“分享會”,感受他們的探索和思考。
8月16日,Betvictor中文版研究生會主辦,經濟管理學院研究生會、Betvictor中文版研究生會承辦的學術新秀分享會在線上舉辦。Betvictor中文版第二十四屆學術新秀獲得者Betvictor中文版孫睿琦、經濟管理學院尹西明和同學們在線交流。
Betvictor中文版研究生“學術新秀”獎代表着Betvictor中文版研究生學術的最高水平,獎項旨在加強Betvictor中文版研究生學風建設、倡導學術道德規範、鼓勵學術科研創新,每年從Betvictor中文版在學三萬餘名研究生中選拔10名左右的同學進行獎勵。

圖為孫睿琦
孫睿琦是清華五道口2017級直博生,她與合作者的文章The Effect of Migration Policy on Growth, Structural Change and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已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上。
在博三階段就取得這樣學術成績,可是孫睿琦開場分享的第一個主題卻是“迷茫”。她說:“我剛入學時,迷茫又焦慮,經常和家人說選了一條看不到未來的路,不知道方向在哪裡,如何規劃。”不過,在一次和老師的office hour交流中,老師那句“停止迷茫,去行動,去思考”突然點醒了她,讓她有了醍醐灌頂的感覺。

她講到:“從認真對待基礎課程做起,每天讀一些感興趣的paper,慢慢地,便會對論文形成自己的判斷和品味,對研究興趣開始有了一些想法和規劃。那條曾經不知道該如何去走的道路,也将一點點出現在陽光中。”
孫睿琦的第二個主題是自己對科研中的“仰望星空”的定義——Dream Big。她認為“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即使沒能實現最初的宏大目标,也不要一開始就為自己設限。
她說:“我希望自己畢業後,除了擁有博士學曆外,是否能與衆不同擁有屬于自己的科研特質。” 孫睿琦建議大家以初學者身份入門時,堅持讀頂級刊物的文章培養自己的學術品位,并以頂級刊物發表的标準要求自己;同時,在尋找努力方向時多看JOB MARKET CANDIDATE 上candidates的履曆和研究主題,進一步客觀定位自己的努力方向。

第三個主題是“星空下的腳踏實地”。她說,夢想有了之後,更重要的是如何合理利用時間,提升博士期間的學習質量。切不可眼高手低,認為自己應該寫一篇高質量的文章就遲遲不動手。好的狀态是在“get hands dirty” 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可能的創新方向。
此外,求學中也要珍惜學校提供給的交流資源,勇敢地與“大牛”交流,勇敢地争取機會和老師學習,每一次交流可能都會帶來思想上的碰撞。同樣,也要做好基礎的理論課程學習、提案能力和寫作技巧的訓練。

在和同學們的互動問答環節,孫睿琦分享自己的經曆:博一時發現對結構模型在地理經濟領域應用很感興趣,于是從入門paper開始讀起,然後不斷梳理研究發展脈絡,很長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對于這個領域有了一些觀點和看法,對過去長時間的積累有了正面的反饋,繼續進一步的探索。後來很幸運遇到了這一領域合拍的合作者,共同撰寫了文章。

圖為尹西明
經管學院2020屆博士畢業生尹西明則同樣帶來了精彩的分享。尹西明現任職于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助理教授、特别副研究員。
他從“理想與現實的鴻溝”、“從學生到學成”和“探索與反思:如何衡量(學術)人生?”三個方面與大家分享交流。他提出“在大趨勢中尋找定位和明确使命,在小課題中滿足好奇心和創造價值”觀點,鼓勵博士生一定要和實踐前沿打交道,結合中國實踐,做出有生命力的科研成果。
最後,兩位新秀獎獲得者鼓勵同學們,希望大家能夠放眼長遠,度過有價值的博士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