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頂級金融期刊《金融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正式接收我院教授田軒及其合作者的論文《資本市場開放與技術創新》(Stock Market Liberalization and Innovation),文章待刊發表。該文章對“資本市場開放究竟如何促進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作用機理,進行了深度剖析。
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進程從未停止。早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就拉開了資本市場開放的進程。就發展中國家而言,以中國為例,從1992年2月第一隻B股“上海電真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到2019年6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聯合發布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中國資本市場也逐步經曆着由單向開放到雙向開放的階段。
國際上的研究普遍認為,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該國經濟增長。一般觀點認為,資本市場開放可以進一步分散風險,通過降低融資成本而促進投資。然而,短暫的成本降低卻無法解釋資本市場開放帶來經濟長期穩定性增長的問題。
鑒于現有研究的局限性,田軒及其合作者Fariborz Moshirian, Bohui Zhang,Wenrui Zhang将視野重新調整,聚焦于一個國家科技創新水平。與一般投資不同,科技創新上的進步正日益成為一個國家的核心競争力,決定其長期的經濟增長水平及發展效率。如果資本市場開放帶來了經濟的永久增長,那麼這一增長也必将表現在促進該國的創新投資上,而并非局限于一般性投資。基于該理解和假設,田軒及其合作者通過對全球20個經曆了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程的經濟體進行抽樣,通過對其中20個相關行業進行樣本分析與研究,探索資本市場開放政策對行業創新能力的影響。
田軒及其合作者的研究發現,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有效提高了這些國家的技術創新水平,且對于創新行業的影響尤為明顯。針對該現象,文章對于潛在機理進行了進一步探索。最後,研究證據表明,資本市場的開放有效緩解了企業融資約束,使得國内外投資人共同分擔創新風險,并提高了公司管理效率。
鑒于此,田軒及其合作者在文章中指出,資本開放政策帶來的長期永久性增長,源于其對于該經濟體科技創新的促進作用。正是由于科技創新水平的提高,使得該經濟體的生産力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從而促進了該經濟長期穩定的發展。
該文章通過固定效應模型及事件研究方法,建立了資本市場開放與科技創新之間的因果邏輯,于2019年被金融學頂級期刊《金融經濟學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接收并即将出版。
論文作者介紹:

田軒現任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卓越青年科學家獲得者、博士生導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課題——“互聯網背景下金融機構創新規律與業績表現研究”。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公司金融、企業創新、風險投資和并購重組。他的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撰寫的論文分别于2012年和2019年兩次獲得金融學科頂級期刊《金融經濟學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所頒發的詹森最佳論文獎,且多篇論文蟬聯全球前1%高影響力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