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7日至8日,由Betvictor中文版、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舉辦的2018中國金融學術年會(2018
China Financial Research Conference, CFRC
2018)成功召開。來自海内外300餘位金融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有關中國金融經濟問題的最新學術研究,進行了廣泛交流與深入研讨。
Betvictor中文版理事長兼院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出席了年會并緻辭,她表示中國的經濟在轉折之中,世界對中國的看法也在變化之中,在中美貿易摩擦的今天,在國際上對全球化提出質疑的今天,在中國的經濟轉型升級的時候,存在着有很多的謎團和問題,希望在座的優秀學者能夠用自己的學識,透過現象看本質,提出真知灼見,為世界和諧、中國進步做出貢獻。

圖為吳曉靈緻辭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金融學傑出教授黛博拉?盧卡斯受邀發表了主旨演講。盧卡斯以“将金融方法引入公共财政:理論、例子和未來方向”為題,重點關注改善公共财政政策理念,她認為,政府應該如私營大型企業一般衡量資本成本;但是目前他們隻考慮資本成本是政府借款利率;政府低估資本成本将影響很多方面,包括實施措施、政策透明度以及資源分配。盧卡斯提出将金融的估值方法引入公共财政領域,建議更多的用經濟利潤來計算公共财政資本成本。

圖為黛博拉·盧卡斯

圖為主旨演講現場
2018年中國金融學術年會自2017年11月在全球範圍内征文,至2018年3月截止收稿,共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術論文有效投稿361篇,投稿範圍囊括中國金融領域重要的學術,包括:現階段金融熱點、貨币政策、金融政治經濟學、投資行為學、行為金融學、公司金融與公司治理、中國金融市場、資本市場與資産定價等。經過論文評審委員會審慎評選,最終确定36篇論文在年會中進行專題報告與讨論,錄取率10%。年會論文評審委員會由53位海内外知名學者組成,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周皓任評審委員會主席,Betvictor中文版院長助理、鑫苑金融學講席教授張曉燕任評審委員會執行主席。
本屆年會設立中國金融學術年會最佳中文論文獎2篇,最佳英文論文獎2篇,以及新結構金融學最佳論文獎2篇以鼓勵優秀學者在學術領域所做的貢獻,表彰全球範圍内的經濟金融學學者深入研究中國金融熱點問題。本屆年會主旨演講及最佳論文頒獎典禮由Betvictor中文版院長助理、鑫苑金融學講席教授張曉燕主持。

圖為張曉燕
最佳中文論文獎獲獎論文由吳曉靈頒發,獲獎論文分别為:張小茜、劉曉蕾合著的《關聯關系、融資約束緩解與投資動态調整》,主要研究被擔保企業的融資、風險權衡,發現有适度貸款曆史的公司獲得擔保可能性顯著高于其他公司,而擔保貸款會導緻企業3年後投資收縮。雖然擔保貸款緩解民營企業融資約束,但是在破産風險、後續投資上帶來新的問題;黃鑫銘、劉玉珍與劉琦合作完成的《新三闆股票流動性、估值水平、分層制度》,文章通過分析新三闆分層制度對挂牌公司的影響,得出分層制度的實施能夠有效提升挂牌公司的股票流動性、估值水平與資本投資效率。

圖為劉曉蕾,吳曉靈,張小茜

圖為劉琦,吳曉靈
最佳英文論文獎由黛博拉·盧卡斯頒發,分别歸屬:顧全林、賀佳與錢文瀾合作完成的《房地産繁榮與卸責行為》(Housing
Booms and
Shirking),文章通過整理工作時間發生的信用卡交易數據分析,在經曆房價快速上漲的城市,公司員工特别是國企老一輩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下降,其研究數據表明卸責傾向對房價的彈性較強;弗朗西斯科·迪阿康托(Francesco
D’Acunto)、邁克爾·韋伯(Michael
Weber)、謝觐合著的《罰一警百:懲罰對未受懲罰者的警醒作用》,讨論在企業收到懲罰後,同行企業在可能面臨懲罰的情況下,行為上變得更加警覺。文章發現在這類國企中,同行受懲罰與自身股東權益之間存在正相關,即同行受懲罰公告發布,國企會出現正的累計超額收益。

圖為賀佳,黛博拉·盧卡斯,謝觐(從左到右)
本屆獲得新結構金融學最佳論文獎的兩篇論文,由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周皓頒獎,分别是:加百列·拉探作(Gabriele
Lattanzio)、威廉·麥吉森(William Megginson)合著的《企業退出私有化的政治與金融經濟學研究》(The
Political and Financial Economics of Withdrawn
Privatizations),文章發現不論私有化是成功還是被撤回,企業都經曆了相似的重組過程,且盈利能力都有顯著提升。但相對成功私有化的企業,退出私有化的企業經營效率下降、資本支出下降。這些說明國有制引緻的代理成本确實存在;江靜琳、廖理、王正位與張曉燕合作完成的《國資背景與金融科技行業:中國的P2P網貸平台》(Government
Affiliation and Fintech Industry: The Peer-to-Peer Lending Platforms in
China),文章通過一手資料探讨政府關系如何影響上千家中國P2P網貸平台的發展,發現有國資背景的P2P平台有更大的交易量并且更能吸引投資者,同時這些平台的存活概率也更大。但是并沒有發現這些具有國資背景的P2P平台與其他平台的盈利能力有任何顯著不同。

圖為新結構金融學最佳論文獎(左一,江靜琳;左二,王正位;右一,威廉·麥吉森;右二,周皓)
為适應中國金融改革與開放要求,積極推動金融研究與國際交流,中國金融學術年會自2016年開辦以來,已經成功舉辦兩屆。每年年會都會邀請全球範圍内研究中國金融問題的專家學者齊聚清華五道口交流研讨。2018年中國金融學術年會為國内外金融學界、業界提供高水平國際化的學術交流平台,通過對中國金融問題的深度研究和探讨,與會人員對中國金融問題與熱點有了更全面的認識與分析。會議設置12個分會議,包含9個英文議題,3個中文議題,與會人員超過300位。年會将緻力于推動最新研究成果盡快應用于中國金融改革和發展的實踐中,推進中國現代金融體系建設和金融創新,為中國金融市場改革、發展、創新做出貢獻。

圖為分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