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由清華五道口《清華金融評論》和北京恒昌利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清華金融評論》?金融大家評(第九期)數字普惠金融論壇在Betvictor中文版成功舉辦。本次會議聚焦“新風向、新勢能、新科技、新金融”數字普惠金融話題,邀請到了多位來自監管機構、業界、學界和商界的專家一起分享交流,共同探路數字普惠金融實踐,見證中國數字普惠金融事業的成長與發展。

活動現場
本次論壇解讀了《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探讨當下數字普惠金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展望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前景,并對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提出相關建議。會議現場還舉辦了“普惠金融新方向聚集新勢能”、“科技創新引領普惠金融新實踐”的主題圓桌論壇。
Betvictor中文版常務副院長、《清華金融評論》主編廖理,北京恒昌利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秦洪濤代表主辦方緻辭。Betvictor中文版副研究員、《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張偉主持主旨演講環節。

Betvictor中文版常務副院長、《清華金融評論》主編廖理
廖理在緻辭中表示,2016年,二十國集團(G20)财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通過了《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這項原則是全球範圍内第一份關于數字普惠金融的國際性高級原則。在中國,政策方面對普惠金融發展已經有了很多支持,但是如何更好地借助數字技術發展普惠金融,特别是怎樣利用數字技術來傳播金融普及教育是一個重要話題。

北京恒昌利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秦洪濤
秦洪濤在緻辭中指出,2016年9月,《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的通過,标志着數字普惠金融發展進入了新階段。“數字普惠金融正在向縱深方向發展,衆多傳統金融機構紛紛拓展其服務的領域,利用數字技術降低成本,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深化金融服務滲透率,金融科技企業也在積極利用數字技術,創新服務方式。”

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焦瑾璞
在主旨演講環節,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焦瑾璞,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Betvictor中文版蘇世民書院院長、Betvictor中文版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作為演講嘉賓,解讀了《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并探讨了技術如何改變普惠金融發展路徑,讨論了普惠金融發展面臨的挑戰。
焦瑾璞在演講中介紹,根據2016年G20财長和央行行長會的要求,世界銀行等9個國際組織的專家組成了數字普惠金融技術小組,GPFI(全球普惠金融合作夥伴組織)中方主席兼任組長,負責《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的起草工作。最終拟定了8項原則,其中包含66條行動建議。他認為,數字普惠金融可以拓展金融服務邊界,提升金融服務質量、降低交易成本、擴大覆蓋範圍、創新信貸技術,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

Betvictor中文版蘇世民書院院長、Betvictor中文版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李稻葵從整個FinTech角度探讨了對數字普惠金融的看法。他認為,FinTech最重要的發展方向是大數據與區塊鍊等數字技術,在這兩個方面,中國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數字技術給金融帶來了創新,主要體現在交易安全性、數據傳輸安全性以及金融交易便利性。他呼籲,對互聯網金融、FinTech以及數字普惠金融不要過分監管,監管隻需要保住兩個底線:一是不要做過多承諾的融資行為,避免群體性、盲目性、忽悠式的融資;二是不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在底線清晰前提下,讓企業更多創新。”李稻葵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 楊濤
楊濤做了題為“從戰略層面看數字普惠金融的挑戰”的主旨演講,他在演講中指出,數字普惠金融可以探讨怎樣依托數字化實現金融的共享發展,從外生到内生來解決金融發展的矛盾與短闆,從宏觀上來解決資源優化配置的矛盾,微觀上促進金融創新。同時,楊濤指出,要避免普惠金融被無原則濫用,否則會出現“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的現象。

圓桌論壇一:普惠金融新方向聚集新勢能
在“普惠金融新方向聚集新勢能”的圓桌論壇環節,嘉賓們從監管、風險防範、大數據征信等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促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
北京市網貸協會秘書長郭大剛指出,此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包括數字普惠金融行業湧現出來兩個極端現象:一方面是把其“神化”,另一方面是徹底“妖魔化”。“實際上任何東西都是兩面的,包括技術本身也是兩面的。”郭大剛建議,對互聯網金融包括數字普惠金融而言,一切都是剛剛開始,要給它留出足夠的發展空間,既不要高度監管,也不要讓其肆無忌憚發展。
中國法學會理事、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會長王衛國認為,金融沒有監管肯定有風險,但是監管不适當也會産生風險。王衛國預計2016 至2018年是制度建構時期,制度建構成型後,未來監管要不斷完善。他建議,監管一定要科學、适度、友好,用良币驅逐劣币。
《經濟觀察報》研究院院長新望認為,未來互聯網金融、普惠金融重點應往消費金融、供應鍊金融或者是農村金融方向發展,這将是一個重要的發展路徑。在監管層面,他建議監管應守住兩方面發展底線:一是友好式監管,避免發展時運動式發展,監管時運動式監管;二是,對普惠金融監管不能存在偏見。
恒昌利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戰略官翟南賓在讨論中表示,普惠金融是一個很大框架和概念,但是真正實施過程中面臨着很多困難和挑戰。先做普及,然後才是實惠,中國的市場的問題是普及率不夠。他認為,普惠金融、互聯網金融本質上是在推動金融普及。
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副研究員劉新海指出,發展普惠金融可以從信用評估和數據共享兩個技術角度入手。有兩個方面工作需要做:第一,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搭建面向普惠人群的金融信息共享平台;第二,構建覆蓋普惠金融的信用評估體系。劉新海介紹,在目前的中國市場約10億人享受金融服務時面臨各種各樣的障礙,該問題怎麼解決需要思考。

圓桌論壇二:科技創新引領普惠金融新實踐
在“科技創新引領普惠金融新實踐”環節,嘉賓們從實踐層面探讨了科技創新如何引領普惠金融創新。
中國農業銀行網絡金融部數據分析中心副處長郝彥鵬認為,銀行在普惠金融領域不能被認為是弱勢的,隻是銀行的定位和方向可能不完全一樣。互聯網金融公司做普惠金融重點在貸款融資領域,而銀行做普惠金融更多的是先推進基礎金融環境建設,再帶動融資理财等綜合金融服務。
前隆金融聯合創始人王秋瑞指出,經過大半年監管後,部分“渾水摸魚”的互聯網金融公司逐漸開始離場。就監管而言,他認為,接下來監管不要“一刀切”,要差異化,要了解公司的本質。
百融金服CEO 張韶峰指出,如果做普惠金融或者消費金融,迫切需要找一些非傳統征信數據,商業銀行一直以來形成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數據為準的體系,對此,張韶峰提供的新思路是,借助一些非金融數據加金融數據與中國人民銀行形成一套互補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