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币基金組織項目成員與我院研究人員探讨中國經濟熱點

時間: 2016-12-21 09:27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2016年12月19日,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金融穩定評估規劃(FSAP)項目的成員來訪我院,進行學術交流。FSAP項目成員就中國宏觀經濟以及宏觀審慎等熱點問題與我院周皓教授進行了座談,雙方分享了各自的學術及政策觀點。參與座談的學者包括FSAP項目組的專家Hui Miao, Chikaka Baba, Mario Catalan, Naomi Griffin, Kai Yan一行五人,以及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貨币政策與金融穩定中心的研究人員與會。

       周皓首先向FSAP的專家們介紹了他關于中國金融機構系統性風險的研究報告。周皓指出,在宏觀層面上,中國的系統風險在近期有顯著的、持續的下降,這與中國宏觀經濟指标企穩以及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的穩步推進有關。在微觀層面,大型國有銀行、券商、保險公司對系統風險的貢獻在2016年以來都有所降低,但某些中等規模銀行的風險指标一直維持在高位甚至略有上升,需要我們密切關注。對于有些機構的測算和研究并未得出和以上相同的結論的問題,周皓教授解釋到,他的風險測算指标是基于中國金融市場的最新數據,是具有前瞻性的,而有些機構的指标比如不良貸款率和違約率以及債務GDP比率,相對于經濟周期是明顯滞後的,故測算有所差異。除了風險指标的測算以外,周皓教授還列舉了中國宏觀經濟的數據來對系統風險的下降做出解釋。他認為,近期第一産業、零售及批發業以及PMI(采購經理人指數)的上升趨勢,都說明了中國實體經濟的複蘇,這從根本上降低了系統風險。


       報告結束後,FSAP的專家們就各自感興趣的問題與周皓教授進行了探讨。中國經濟的去杠杆問題是在座學者們讨論的核心。周皓認為,中國經濟中貸款的總量并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在于貸款的結構和分布。中國的貸款大體可分為四部分:國家債務、居民房貸、地方政府債務以及企業債。其中,國家債務和居民房貸是安全的,甚至可以說是杠杆率偏低的;地方政府債務存在一些問題,但在國家施行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計劃後,問題慢慢得到改善,在可控範圍之内;企業債存在的問題比較大,主要是國有企業的貸款問題。周皓認為國企貸款的問題不可完全由政府背書,應當通過重組或股權置換等手段逐漸解決;在宏觀上,可以通過給低杠杆率部門加杠杆,來達到給高杠杆率部門去杠杆的目的。


       針對FSAP的專家們提出的人民币彙率以及中國資本賬戶管制的問題,周皓表示,彙率改革的時機問題的确使得中國宏觀經濟調節受到外部環境的強烈制約,也使得中國經濟改革和調控問題更加複雜化。在談到資本賬戶開放時,周皓認為中國應适當放慢資本賬戶開放的進程,但這也絕不意味着要回到資本賬戶管制的時期,應當尋求漸進式雙軌制的外彙改革方案,既不可冒進闖關,也決不可在外彙改革的路上倒退。
       周皓在回答中國的房價問題時列舉了近20年來的房價數據,他認為房價實際上是有其周期的,在過去十幾年也出現了三次大漲大落的周期。面對目前的高企的房價,他表示這不可能完全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來解決,因為在一開始中國房地産市場就不是一個單純的、完全競争的有效市場。政府行政調節和市場價格調節在中國房地産市場調控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最後,針對FSAP的專家們對中國金融監管部門結構的問題,周皓表示,一個監管所有行業的超級中央銀行在中國是不現實的,但這也不意味着現在的結構沒有可改進的地方。他的建議是:現有的金融監管格局不做大的調整,但是對中國金融市場中系統性重要的19家金融機構(SIFI)強制實施以央行為主導的宏觀審慎監管,這會大大降低中國經濟中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的幾率。

       訪談後,周皓及我院的研究人員也聽取了FSAP專家們的觀點和建議。雙方都希望将在日後保持往來,相互促進學術和政策的研究交流。


       FSAP 是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于1999 年5 月聯合啟動的評估項目,主要用來評估各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脆弱性),其中包括宏觀審慎指标如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利率等,綜合微觀審慎指标如資本充足性、盈利性指标、資産質量指标等,推動國際監管标準的實施。經與IMF、世界銀行協商,我國于2009年8月正式啟動FSAP評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