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普惠金融實踐、發展與創新

時間: 2016-06-03 11:01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62日下午,由清華Betvictor中文版《清華金融評論》和中國金融認證中心、中國電子銀行網聯合主辦的第七期“金融大家評”對話講座活動在Betvictor中文版中央主樓後廳成功舉辦。本次以“互聯網+普惠金融”實踐、發展與創新為主題,此次活動特别邀請了普惠金融專家、銀行網絡金融專家以及新金融專家一起,圍繞聚焦“銀行普惠金融實踐,共商發展新機遇”、“創新驅動互聯網+普惠金融新模式”等話題展開全面深入的探讨,共同探路普惠金融發展,見證中國互聯網+普惠金融事業的成長與發展。

 

Betvictor中文版黨委書記顧良飛,中國金融認證中心總經理季小傑代表主辦方緻辭。

 

顧良飛表示,互 聯網技術與金融産業的深度融合,為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但近年來網貸平台的跑路以股權衆籌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等亂象,不僅損害了普通投資者的利益也違背了互聯網金融的初衷。因此需要注意的是,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也擴大了金融風險的複雜性、隐蔽性和傳染性。

 

季小傑表示, 2016年普惠金融發展步入了深水區,面對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消費需求,無論是銀行還是互聯網金融企業,都要加強風險意識,走商業化可持續發展的路線,要堅持創新發展、開放、合作、共享,與差異化戰略。

 

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焦瑾璞認為,現在是發展普惠金融的最好時期,但着力解決普惠金融的商業可持續問題才是普惠金融發展的根本性問題,金融一個核心是商業性的,不是政策性的,它必須在商業可持續的基礎上,才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因此需要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普惠金融的組織體系、探索普惠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等。同時,還需要重視普惠 金融的發展環境建設,要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制定普惠金融發展的指标體系,同時要高度重視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綜合政策研究室主任雷曜表示,商業可持續已經成為國際國内的共識,普惠金融要在社會性或者政策性和商業性之間尋求一個新的平衡。包括數字技術在内的互聯網技術為我們國家解決普惠金 融高風險、高成本兩大難題找到了一個比較好的路子,但是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總體來講,普惠金融依然具有金融的特點,因此需要把握金融的本質要求,降低風險、管理風險、識别風險和降低成本,從這些方面來發展互聯網+普惠金融。

 

随後,六位嘉賓分别針對“聚焦銀行普惠金融實踐,共商發展新機遇”,進行了主題演講。

 

中國工商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吳翔江表示,普惠金融有四個特征:普及性、可得性、便捷性與包容性,目前,工商銀行個人客戶數已經超過了5個億,電子銀行業務占比已經超過90%。為了更好的服務客戶,工商銀行推出了三大普惠性平台是:融e購、融e聯、和融e行。

 

中國建設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劉建忠表示,現在是消費升級的時代,消費升級的核心是反哺社會,要普惠。建行從2013年推出的在線智能客服,通過短短2年多的時間就迅速超過了整個電話銀行的人工服務的總和,力求多緯度地滿足客戶的需求。接下來,建行将把大量的、标準的交易向線上進行遷移,覆蓋線上渠道。基于此,目前建行結合互聯問+商業+金融”的模式推出了三農商務,也結合三農商務在新疆、甘肅、陝西等地試點精準扶貧。

 

中國光大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楊兵兵表示,光大銀行的做的是一種開放性的金融形态,光大銀行與合作夥伴一起構造一個互聯網的小生态圈,未來期望将這個生态圈更廣泛化。同時在産品端,光大銀行将自身作為一個全功能牌照的銀行,用技術對其産品、功能、服務進行整合,打造“一扇門、兩朵雲、三個e”的一個開放式互聯網金融布局。

 

華夏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窦雲紅表示,通過互聯網技術創新、流程制度的創新,結合大數據,銀行可以為客戶提供無處不在的普惠金融服務。華夏銀行緻力于老人服務的方面的精準化、精細化以及如何能夠真正讓老年群體和老年群體的子女們體會出我們服務的相關事項和内容,相當于建立一個老年服務的生态圈的概念,包括IC卡的在線充值、老年專屬的保本理财産品等。華夏銀行基于普惠金融,盡力打造無障礙的金融服務。

 

浙商銀行的電子銀行部總經理王勇強表示,浙商銀行在普惠金融的實踐當中,緻力于服務個人的财富管理業務,包括開發自動理财産品、理财産品的轉讓平台、個人資産的财富池等把互聯網跟普惠金融結合起來的一系列的産品的創新以及服務。同時,對于小微企業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方面,浙商銀行力圖通過互聯網+普惠金融使每一個企業的财務成本最低。并加大跟互聯網企業的合作,來實現普惠金融的突破等。普惠金融最本質的意義,就是把銀行該讓利的、能讓利的部分,通過各種産品的渠道全部讓利出去。

 

江蘇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蔣建明表 示,對商業銀行來講,普惠金融的含義是提供補償性的政策性的服務,另外也需要商業性的驅動。新興的互聯網銀行的業态将會成為銀行體系進化的新物種,能讓更 多的人以更低的成本享受更高效率的服務。目前,江蘇銀行通過與國稅系統結合,為小微企業提供純線上貸款,充分利用自身資源禀賦與策略模型,利用大數據實現 金融的普惠性。

 參與圓桌對話環節,力圖深入解讀普惠金融的方方面面。

 在新書發布環節,《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互聯網+普惠金融:理論與實踐》主編張偉介紹了新書出版的意義和思路。張偉表示,新書完全參照“互聯網+普惠金融”的指導意見,分為理論框架和實踐案例兩大部分,同時提出了“互聯網+普 惠金融”需要解決的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金融機構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擴展金融服務面,提升普惠金融的業務能力;二是互聯網企業如何提供創新的金融産品與服 務,使金融可以惠及更多的人、企業和地域;三是對普惠金融所需要的相關先進技術進行介紹;四是普惠金融提出的時代背景,它的重要意義以及發展方向。

 張偉表示,《互聯網+普惠金融:理論與實踐》一書得到了本書顧問Betvictor中文版常務總經理廖理、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焦瑾璞、中國金融認證中心總經理季小傑大力的支持和指導。

    随後,四位嘉賓就“創新驅動互聯網+普惠金融新模式”發表演講。

 

國美金控高級副總裁丁東華認為,普惠金融的核心問題包括兩點,一是信息不對稱問題,二是邊際成本問題,這兩個問題都需要互聯網來幫助解決。他強調,隻有互聯網才能實現普惠金融,普惠金融不能成為一個扶貧項目,一定要商業化,普惠金融才有希望。他表示,國美的供應鍊金融業務有四個特點:流程簡便,大概三個步驟三分鐘;全部是數據做風控;全部 是一個閉環的工作;全程互聯網化。同時他介紹了“美易融”的工業金融平台,作為國美今後走向整個互聯網的外部單位,中小微企業、行業金融、核心供應商以及 第三方金融機構都會在這個平台實現普惠金融的價值。

 

人人貸WE理财副總裁張樂表示,随着互聯網金融行業拐點的到來,同時也不意味着一個監管時代的到來,如何有效地監管是行業所面臨的比較重要的課題。今年以來行業已經出現分化,劣質的 平台在逐漸被淘汰,好的平台越來越受到信賴。張樂強調,互聯網金融的下一站是資金存管,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服務型智能金融,在引入量化算法的團隊,為智能投 顧體系提供比較強的技術支持的同時,疊加人性化的服務也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愛布谷金融聯合創始人、CEO管延友表示,愛布谷金融的普惠金融實踐主要是面向農村發放小微貸款,一是輕資産運營。我們沒有向社會吸收資金,也不需要建安保設施、建一堆很大的運鈔隊伍,隻需要去為需要錢的人做盡職調查,二是借助互聯網技術降低運營成本。目前愛布谷已經在12個縣覆蓋了1000萬人口,在100多個行業裡面面向328個客戶發放了420筆貸款,累計發放了4400萬貸款,壞賬和逾期控制都符合邏輯判斷。

本次論壇旨在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之路,以期全面提升互聯網金融服務能力和普惠水平,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本屆論壇包括兩大議題,屆時,将圍繞互聯網對普惠金融的影響、銀行普惠金融實踐、普惠金融的發展前景等話題展開深入讨論。同時,《互聯網+普惠金融:理論與實踐》新書将同期發布。

  2016年, 普惠金融發展步入深水區,或引發銀行發展新機遇,成為我國銀行業今後轉型的主要方向。銀行與小微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平台之間在普惠金融領域的合作、投資 與并購大戲必将隆重上演。銀行和互聯網企業各自在普惠金融領域取得了哪些進展?普惠金融的發展前景如何?傳統金融機構如何利用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拓寬金融服 務面,提升普惠金融業務能力?銀行與互聯網企業如何跨界合作實現共赢?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