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取當前在中美兩國市場上分别具有示範效應的若幹技術交易平台,并通過技術的供需匹配、技術的交易流通和金融助力技術發展三個維度,對其各自的運營模式進行分析,試圖發現當前中國技術市場和交易平台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并與之提出相應發展與措施建議。
一.技術交易平台發展情況概述
1.1
發展背景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世界各國間交易要素,特别是技術要素的流動愈發加快,頻繁的技術交易也促進了技術交易平台的形成和發展。
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在技術交易和相關政策方面的戰略布局和調整較早,美國市場自發的技術交易在技術匹配、技術衆包、專利拍賣和知識産權融資等方面均有探索,并積累了成熟的運營經驗;中國的技術交易平台建設盡管起步較晚,但發展出了與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相契合的運營模式,如公開挂牌交易流程、技術資産評價評估體系、在線技術交易系統等。
1.2
當前主要類型
美國的技術交易平台種類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Yet2、InnoCentive、Ocean Tomo和“以專利許可使用權為标的”的IPXI平台等;在中國的則主要包括政府主導建設的上海技術交易所,及市場自發建設的交易平台如科易網、豬八戒網等。這些具有示範效應的技術交易平台的服務内容,主要可以被歸納為技術的供需匹配、技術的交易流通和金融助力技術發展等三類(表1)。
表1:中美技術交易運營模式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1.3
運營模式特點
技術的供需匹配涵蓋了技術搜索、技術與服務衆包和技術拍賣等方面。Yet2通過戰略性咨詢服務與有針對性的技術搜索匹配服務,為企業在創新過程中制定目标,解決客戶的技術需求。InnoCentive與豬八戒網均向企業客戶提供衆包服務,其中,InnoCentive通過平台發布需求者的挑戰(創新需求),并幫助需求者審核挑戰解決者的解決方案;豬八戒網則向技術供需雙方提供C2C電子商務平台,以便交易雙方直接對接需求與服務。Ocean Tomo通過公開、透明的專利拍賣模式,實現了全球專利以及專利申請權的購買或出售。
技術的交易流通涉及技術交易産品的标準化和技術交易流程的标準化。IPXI在專利證券化領域中作出嘗試,推出标準化交易産品,标的為知識産權許可權使用權。上海技術交易所創建的交易所模式的技術交易流程,包含第三方資金結算及成果轉化公示服務,有效提高交易效率。科易網創建的線上技術交易系統“科易寶”以技術交易中的資金安全、技術交付安全和專業化服務為目标,促進了虛拟技術産品的在線交易與流動性。
部分技術交易平台的服務内容還囊括了金融助力技術發展。如Ocean Tomo旗下的投資銀行可通過知識産權質押融資、出售/返許可和知識産權證券化方式幫助企業進行融資。Yet2則創建了自身的風險投資基金,以幫助企業孵化和技術成果轉移。上海技術交易所利用其擁有的交易數據建立評價模型,協助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對科創企業及其技術資産進行評估,幫助科創企業通過知識産權質押融資或信貸融資等方式釋放資金壓力。
二.技術的供需匹配模式的優勢與局限性
2.1
提升效率與信息透明化
技術交易平台通過有針對性的技術搜索與匹配方式,可幫助客戶更快找到解決方案;通過技術與服務衆包聯結了作為交易雙方的技術需求端與供給端,兩者均支持了企業創新。
技術拍賣通過公開競價、要價和成交價等方式規避了傳統交易模式的不足,提高交易透明度,并可通過多種方式為競買人解決匿名性和保密性等問題。
2.2
成本高昂、信任風險和“專利蟑螂”
技術匹配服務往往屬于平台的高級會員服務,使用前需支付昂貴的會員費用,可能不利于一些受資金限制的中小企業;而囿于技術匹配算法的限制,一些最新技術可能在篩選過程中被遺漏,從而造成一些市場機會的流失。
技術與服務衆包交易平台的信任風險控制能力或面臨挑戰。該類平台的交易标的普遍具有個性化、非标準化和不可撤銷等特點,交易過程中的不确定性可能導緻買賣雙方降低對平台的信任度,導緻平台使用率下降。
專利拍賣提供的開放式交易平台和較低的最終成交價格,可能會滋生“Patent troll”——即專利蟑螂現象。[1]随着專利技術逐步成為市場的核心資源之一,專利保護範圍的不斷擴張、市場對專利中介的需求增大、專利技術資本化加劇等,使專利蟑螂現象愈發嚴重。
[1] “Patent troll”現象緣起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美國發生的多起專利侵權糾紛案件。2001年,英特爾與另外一家同行業公司發生商業糾紛,英特爾方的法務高管在法庭上稱對方公司及律師為“Patent Troll”,該詞可被譯為專利釣餌、專利海盜、專利蟑螂等,後廣泛指自身不從事發明或生産,專以專利訴訟而牟利的公司或團體。
三.技術的交易流通模式的優勢與局限性
3.1
加速專利流通,提升市場靈活性
标準化的技術交易産品在幫助專利權人緩解融資壓力的同時,為市場提供了規範化的産品流通标準,加速專利流通并提高投資者對相關專利許可使用權的信任度,有效減少投資者前期投入的精力和時間。
标準化的技術交易流程可節省交易雙方的溝通和時間成本,第三方資金結算功能則有效降低了資金風險。根據我國的政策制度,成果轉化公示免除了轉讓方決策者因轉讓後的成果後續價值變化等因素而産生的決策責任,對于高校院所及科研機構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包括電子合同簽約、技術資料交付、技術合同與技術資料的存證和取證在内的平台所提供的服務内容,一道提高了市場靈活性。
3.2
存在市場風險和門檻
标準化的技術交易産品在其審核和發行過程中面臨操縱價格和信息投機風險、專利權濫用和壟斷風險,而專利蟑螂也可能趁虛而入,通過惡意訴訟等方式擾亂市場。
中小科創企業而言進行知識産權使用權許可權證券化交易的門檻較高,專利權人之間可能因無法就專利捆綁達成一緻而導緻糾紛。
而标準化的交易流程主要适用于前期已有交易意向的技術項目,因此其對于項目前期的交易撮合、技術評估、談判等階段的實質性幫助較少。
四.金融助理技術發展模式的優勢與局限性
4.1
以優勢資源帶動科技成果轉化
大型技術交易平台擁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與政府相關部門、金融機構、行業協會等的聯系機會和渠道衆多,且充分了解客戶企業的經營情況和金融需求,可幫助企業進行知識産權價值挖掘,提高企業孵化、成果轉化成功率。
一些技術交易平台利用自身數據資源優勢建立了針對企業和技術資産的評價方法與評價系統,幫助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緩解了在知識産權價值評估方面的弱勢處境,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知識産權融資面臨的主要問題。
4.2
價值評估難與信息不對稱
知識産權融資對要求投資人與金融機構的要求較高,而目前國内尚無知識産權的評估實施細則和标準,傳統金融機構對知識産權制度又缺乏深入了解,故其對知識産權融資的風險把控、資産處置難度等暫無統一認識。
此外,由于科創企業更多擁有的是專利、商标等無形資産,其可抵押性不及傳統實業企業實物資産,且在獲取融資時,出于對高新技術和知識産權等重要資源的保密性和市場競争性等考慮,企業不傾向于将相關信息及研發進度等情況大量對外披露,從而形成了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可能進一步造成投資機構的逆向選擇。
五.技術的供需匹配模式的優勢與局限性
5.1
問題與挑戰
技術交易平台的上述運營模式可有效節省交易成本、提高技術交易效率,促進技術市場的流通,但同時仍然具有一些局限性,仍需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需求、交易中的信任風險、專利蟑螂現象、信息不對稱、協助企業通過技術資産融資難等帶來的消極影響。
技術交易平台的發展有賴于健全的技術交易環境。目前中國技術市場仍存在如技術市場規模較小、整體布局不均,國家層面關于技術市場的政策法規和監管體系不完善、整體配套實施細則缺失,與資本市場對接不暢,技術市場無法的到有效的支持等問題。
5.2
發展建議與措施
政府方面需進一步建立合理的技術市場法律法規體系,加強市場監管,提高知識産權保護力度;完善技術市場評價機制,與技術交易平台共同穩定技術市場定價;激發技術市場主體參與技術交易積極性,形成統一、協調的市場氛圍;促進技術市場與資本市場互動,引導資金流入技術市場;建立并執行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信息不對稱、價格操縱等風險。
技術交易平台既是交易場所的提供者,也是相關資源與服務的供給商,除交易功能外,提供資源匹配、技術供需對接等服務,如建立數據系統幫助技術供需雙方實現精準匹配,打造自身鮮明特色,将成為技術交易平台發展的又一側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