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論道|亨尼·阿舍等:提高綠色和轉型金融的市場透明度

時間: 2022-12-07 15:13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德意志聯邦銀行市場司副司長亨尼·阿舍(Henner Asche)、國際清算銀行亞太辦公室區域顧問弗蘭克·帕克(Frank Packer)、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金融市場委員會處長羅伯特·帕塔拉諾(Robert Patalano)以及國際清算銀行高級經濟顧問程功四位嘉賓,近日共同做客第十七期“清華五道口綠色金融講座”。本次講座由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綠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副主任孫天印主持,線上舉辦、全網直播。

亨尼·阿舍等四位嘉賓以 Enhancing Market Transparency in Green and Transition Finance(《提高綠色和轉型金融的市場透明度》)為題,圍繞分類法、綠色外部評審與評估以及氣候轉型指标、框架和市場産品三個方面,總結了當前實踐經驗和面臨的主要挑戰。

本場講座的主要觀點如下:

一、對中央銀行和監管機構來說,氣候相關指标和氣候轉型框架是基于市場評估和指導,開展有序氣候轉型活動的重要工具。目前,利用氣候相關指标和框架來監測和評估金融系統綠色轉型的進展仍然面臨着許多挑戰。監管機構需要更好地了解與環境和氣候影響相關的各類衡量标準和框架。

二、綠色和轉型金融分類目錄法不能代替環境戰略和政策。評定被納入目錄的經濟活動必須以國家戰略和政策框架為基礎,并符合政策條例和行動計劃目标。發展中國家的法規通常處于轉型的早期階段,因此,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市場的分類法設計者通常面臨着适應現有法規的挑戰。

三、綠色外部審查在确保綠色原則、标準和分類目錄的正确應用,以及促進市場透明度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提高綠色外部審查可靠性需要提供更多的數據做支撐,從而擴大核查與環境目标有關成果的範圍。

圖為亨尼·阿舍(Henner Asche)

講座開始,亨尼·阿舍首先簡要介紹了全球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的創立背景和當前工作重點,并對《提高綠色和轉型金融的市場透明度》報告的主要内容進行簡要概述。

他指出,全球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Network for Green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NGFS)是中國人民銀行與荷蘭央行、法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德國央行、瑞典金融管理局、新加坡金管局以及墨西哥央行8家央行和監管機構于2017年12月共同發起。目前,NGFS成員已擴大到來自世界各地的120多家中央銀行和監管機構,推動了一系列與綠色金融相關的政策共識。NGFS重點關注氣候變化對宏觀金融穩定、微觀審慎監管的影響,旨在強化金融體系風險管理,動員資本進行綠色低碳投資。

亨尼表示,過去幾年,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在世界各地迅速發展。例如,去年全球ESG債券的發行規模達到了1萬億歐元。雖然這樣的進展确實令人鼓舞,但市場透明度不足依然是金融市場平穩運行的主要挑戰。金融市場需要可靠的數據對氣候風險進行充分定價,從而管理氣候風險。同時,可持續投資實踐與氣候轉型計劃之間更好的協調,有助于金融市場促進各行業碳排放強度的降低。

他表示,為闡明提高市場透明度的重要性、找出當前可持續發展存在的障礙,超過35家央行、監管機構和國際金融機構成立研究小組,撰寫了《提高綠色和轉型金融的市場透明度》報告,圍繞綠色分類法(Taxonomies)、綠色外部評審與評估以及氣候轉型指标(Green External Review and Assessment)、框架和市場産品(Climate Transition Metrics, Frameworks, and Market Products)三個方面,總結了當前實踐經驗和面臨的主要挑戰。

圖為 羅伯特·帕塔拉諾(Robert Patalano)

羅伯特·帕塔拉諾從更廣闊的市場角度評估了一系列氣候相關指标(climate-related metrics)、氣候轉型框架(climate transition framework)以及各類市場産品。

他表示,對中央銀行和監管機構來說,氣候相關指标和氣候轉型框架是基于市場評估和指導,開展有序氣候轉型活動的重要工具。據NGFS研究表明,2021年全球50%的央行在市場監測、維持金融系統穩定和優化投資組合管理等活動中,正在考慮使用或正在使用各類與氣候相關指标和框架,來評估氣候轉型的風險和機會。

然而,如何更好地利用氣候相關指标和框架來監測和評估金融系統向綠色轉型的進展,仍然面臨着許多挑戰,例如:有效數據的缺失,具有一緻性、可比性、可靠性的披露不足,衡量标準的不一緻,以及評估進展與淨零承諾的框架之間缺乏可比性。為此,羅伯特建議,在實踐中,監管機構需要更好地了解與環境和氣候影響相關的各類衡量标準和框架,以及它們各自的優點、不足和差異,從而确保選擇并使用相對應的标準和框架以達到目标預期。

具體來看,央行和監管機構正在制定一系列的轉型框架(transition frameworks),來幫助評估各類因素,例如,發行人對氣候轉型風險的意識、脫碳的雄心和準備程度、治理和戰略,以及基于科學的中長期淨零目标。雖然已大有進展,但在實踐中,實現轉型目标還需要提高準确性和透明度。此外,他提到,當前ESG和氣候轉型框架的評分往往更重視對目标的披露,而忽略了實際執行情況。在這方面,評級和框架中指标、加權和優先次序的選擇存在着巨大差異,因此,這也對各評級和框架的透明度及其可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羅伯特指出,市場産品的開發有助于擴大投資,支持氣候轉型機會和綠色技術,目前已取得很大的進展,但仍需應對挑戰。與氣候相關的指數可以幫助投資者調整其投資組合,使其朝着低碳經濟轉型。然而,那些冠以氣候解決方案、低碳、氣候意識和清潔能源等标簽的基金和ETF,在衡量排放和碳強度的方式上卻存在很大差異。與此同時,鑒于大部分資産所有者和管理者的策略是氣候轉型投資,羅伯特建議,央行與監管機構有必要加強監測、核查和參與策略,以确保發行人對實現其脫碳目标負責。

圖為 弗蘭克·帕克(Frank Packer)

弗蘭克·帕克主要介紹了分類法和轉型分類法的定義,簡述了央行及監管機構使用分類法的現狀,并從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市場角度出發,為綠色分類法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建議。

弗蘭克指出,分類法(Taxonomies)是一套通過定義标準來識别具有環境效益或成本的資産、項目和活動的分類系統。據NGFS調查,目前有25家中央銀行和24家監管機構正在使用分類法。分類法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強烈的信号,并通過确定對資産和項目進行分類所需的信息類型來幫助投資者做出決策。弗蘭克表示,衡量環境影響或評估分類法符合性的數據可獲得性較弱是當前許多分類法使用的一個重大限制,但這一情況預計将在今後幾年迅速改變。

他提到,轉型分類法(Transition Taxonomy)是指定義和确定與向綠色轉型目标相一緻的活動(或更多情況下,确定這些活動的标準)的分類體系。轉型分類法的特點是關注實體層面的轉型和實體業務模式的轉型,從而幫助投資者評估依賴綠色金融的實體是否制定了可靠的轉型戰略,其整體業務模式産生了哪些正面和負面影響,以及與同行業比較的情況。

弗蘭克進一步指出,分類法不能代替環境戰略和政策。評定被納入目錄的經濟活動必須以國家戰略和政策框架為基礎,并符合政策條例和行動計劃目标。當一個部門缺乏明确的框架和實施計劃時,可以将重點放在已知解決方案和明确規定的部門。此外,建立完善的分類法體系需要提供高質量的數據和指标,以評估合規性,衡量目标的進展,并支持披露計劃。

弗蘭克表示,發展中國家的法規通常處于轉型的早期階段,因此,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市場的分類法設計者通常面臨着适應現有法規的挑戰,例如,将分類法與反映自身發展路徑和增長模式的當地法規保持一緻。他建議,分類法構建者需要在尋求靈活和可互操作的解決方案的同時,解決透明度的需求,以便于國際投資者研究和比較跨司法管轄區的分類法,并在投資決策中反映出他們的偏好。

圖為程功

程功介紹了綠色外部評審與評估的定義,簡述了外部評審的四種方式,概述綠色外部審查的制度設計思路。

程功指出,綠色外部審查(Green external review)在确保綠色原則、标準和分類的正确應用,以及促進市場透明度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他介紹到,在NGFS的授權範圍内,《報告》重點關注了獨立評估綠色債券發行框架、收益用途或發行實體自身符合既定綠色或環境标準的程度的過程。

他指出,目前市場上主要由私營部門對企業進行綠色外部審查,主要涉及第二方意見、第三方認證、擔保、以及ESG評級四種評審方式。市場參與者越來越關注綠色标簽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尤其是ESG評級,于是,投資者呼籲央行和監管機構對綠色外部審查市場進行監管。在此背景下,中國和歐盟已開始建立或升級監管框架,指導私人外部審查活動。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指引》([2017]第20号),這意味着中央銀行在确保開展審查綠色債券評估和認證機構,是否具有适當資質方面可以發揮有效作用。

程功認為,清晰而有意義的報告是任何有效的綠色債券外部審查或評估的基礎。報告程序要求發行人披露如何使用或分配綠色債券收益,并對該投資的估計影響進行披露。他表示,影響力報告(impacting reporting)在增進對綠色投資的環境和氣候效益的了解起到關鍵作用,但當前報告普遍缺乏一緻性和可比性,因此市場呼籲對影響力報告進行标準化。

此外,越來越多的市場參與者要求将影響力評估的範圍擴大到活動層面以外,以便涵蓋發行人業務模式的全面影響。新型的綠色金融工具都有針對業績指标内置的量化目标,特别是可持續發展挂鈎債券(sustainability linked bonds, SLB)。内置機制允許發行人實現明确的、可核查的綠色或可持續目标,同時獲得用于一般目的的資金。自2019年以來,SLB市場迅速擴張,歐洲市場表現強勁,企業和主權債券發行人都在積極參與SLB市場。程功博士建議,進一步制定标準化的評估指标和目标,有助于增強SLB為綠色轉型提供資金的吸引力。

最後他指出,提高綠色外部審查可靠性需要提供更多的數據做支撐,從而擴大核查與環境目标有關成果的範圍。在這方面,通過改善技術,可以改進對可持續性影響和成果的披露管理,以及允許實時或至少以更高的頻率收集數據,以此提高市場透明度。目前,歐盟提出的《歐盟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EU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通過利用新技術加強數據收集能力,已經在數據收集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以上觀點根據講座實錄翻譯整理,經由嘉賓确認)

更多精彩内容 觀看講座回放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