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8日,“‘數據二十條’背景下的數據要素化”研讨會暨《數據要素化100問:可控可計量與流通交易》新書發布會在北京成功舉辦。會議圍繞“數據二十條”為數據産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帶來的新機遇,現場邀請多位知名學者與業界專家發表主題演講,展開深入研讨。此次研讨會由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主辦,人民日報出版社提供出版支持,華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協辦。
在新書發布環節,研讨會現場重磅發布了《數據要素化100問:可控可計量與流通交易》新書。人民日報出版社社長劉華新緻辭。他表示,期待圖書能得到更多讀者認可,推動數據要素在經濟、科技與社會發展實踐中發揮更大作用。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智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正位做新書報告。他指出,本書是研究院數據要素專項重磅研究成果之一,并分享本書三個突出亮點:一是以數據要素化為着眼點,聚焦數據流通中的使用可控難題;二是以數據可控流通技術為抓手,深入解讀數據要素化的關鍵技術路徑;三是以交叉融合發展視角,為讀者全面呈現了數據要素化的最新進展。

圖為《數據要素化100問:可控可計量與流通交易》
《數據要素化100問:可控可計量與流通交易》一書由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編著,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中科院院士、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重磅作序。本書邀請了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北大國發院副院長黃益平,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發展與監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華夏銀行原董事和行長張健華聯袂推薦。為保證技術内容的專業性,華控清交(Betvictor中文版轉化科研成果而發起成立的企業)為本書提供了獨家技術内容支持,從全方位多視角解讀數據要素化,為凝聚各界共識、推動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提供重要支撐。

圖為研讨會現場
在研讨環節,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彭雪海,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發展與監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華夏銀行原董事和行長張健華,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富平,人民日報經濟社會部工業采訪室副主編劉志強,廣東數字政府研究院副院長傅建平,華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旭東分别做主題演講,為加深數據要素新認識,把握數據流通新規律,研判數據流通新模式新技術,切實推動我國數據要素化碰撞出跨界火花。
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數字經濟,提出了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标杆城市的宏偉目标。在此次研讨會上,彭雪海以《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 助力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标杆城市——北京市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的實踐》為題,為大家分享了北京市在全國率先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先試,努力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标杆城市的領先探索,并着重介紹了北京在構建制度體系、促進數據開放、培育産業生态等方面加強數據要素市場培育的具體舉措。
金融作為數據要素全面滲透的行業,推動數字金融發展一直是熱點話題。會上,張健華的主題演講以《數字征信與金融數據要素價值實現》為題,指出數字征信作為數字金融基礎設施業的重要部分,在數據要素時代迎來了戰略機遇期。金融行業有必要通過完善征信數據收集、整理加工、交易應用等創新機制,通過創新技術在确保國家數據安全及保護個人隐私前提下,加快推進數字征信應用與發展,助力金融業數字化轉型,全面釋放金融數據要素的價值。
構建中國特色數據産權制度體系是“數據二十條”的核心内容之一。高富平以《數據“産權”體系化解讀》為題,指出數據作為新時代特殊的生産要素,傳統權利制度框架難以突破數據産權困境。為此,“數據二十條”創造性圍繞數據産品化過程設計數據“産權”,提出建立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和數據産品經營權“三權分置”的數據産權制度框架,創新探索我國的數據要素社會化配置權利體系,彰顯了我國數據基礎制度在構建适應數據特征、符合數字經濟發展規律、保障國家數據安全等方面的優勢。
當前,數據已經成為國家的基礎性戰略資源和關鍵生産要素,其生産、采集、加工分析和應用蘊藏着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而如何挖掘數據的潛能,亟待更多的探索。劉志強以經濟報道記者的視角,做了題為《權威生動解讀,讓數據要素走近讀者》的演講,分享對數據要素化的理解和對《數據要素化100問》新書的閱讀體會。數據要素在當下經濟社會發展中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對數據要素需要專業權威的解讀,同時傳播數據要素化的知識觀點要注重通俗性。《數據要素化100問》不僅傳播知識,而且引人思考,填補了數據要素化科普圖書市場的空白。
廣東2020年在全國率先啟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打造全國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先行區。傅建平以《數據要素理論的創新探索與廣東實踐》為題,指出當前供給側結構性矛盾制約數據要素市場功能有效發揮,廣東将建設高标準數據要素市場體系作為新階段創造型引領型改革任務,全省一盤棋統籌推進,堅持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着重體現在用結構性改革破解結構性矛盾、高水平數據治理推動高質量數據供給兩個方面,有效激活數據要素服務實體經濟新動能。
數據要素大規模流通離不開自主可控的創新技術支持。張旭東以《原始數據不出域、數據可用不可見、使用可控可計量——數據使用可控是數據流通安全的核心保障》為題,指出數據使用可控是數據流通安全的前提,是數據監管的重點抓手。“數據二十條”側重突出數據使用權和數據使用價值,主要是依托于隐私保護計算技術,做到“原始數據不出域、數據可用不可見”,在保護數據信息的前提下流通數據的使用權和使用價值。數據“使用可控可計量”保障數據安全地流通使用,有效厘清數據使用的“責、權、利”,為數據要素流通和數據價值釋放提供了新模式。
本次研讨會搭建了學術理論研究和産業實踐應用的橋梁,來自政界、學界及業界的專家代表深度對話,解讀“數據二十條”背景下數據要素的機遇與挑戰,共商推進數據要素化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研讨會在“數據二十條”出台後不久即舉辦,圍繞中國數據要素市場的未來發展建言獻策,為共同推動中國數據要素市場培育,促進中國數字經濟進程提供了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