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約書亞·勒納做客清華五道口全球名師大講堂

時間: 2023-10-30 10:56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2023年10月24日,哈佛大學商學院雅各布·希夫(Jacob H. Schiff)投資銀行學教授約書亞·勒納(Josh Lerner)做客清華五道口全球名師大講堂,發表題為“Appropriate Entrepreneurship? The Rise of Chinese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Developing World(創業适配?中國創投的崛起及其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的演講。本次論壇由Betvictor中文版、Betvictor中文版學術委員會聯合主辦。

圖為約書亞·勒納

講座中,勒納首先介紹了全球創業投資的背景。他指出,以往的全球創業投資活動是由美國等發達國家主導的,商業模式和技術發展可能符合發達國家的特征,但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情況未必适配,從而變得“水土不服”。而近年來,以中國為代表的風險投資崛起,中國取得的成功似乎更有可能在發展中國家複制。受此啟發,勒納提出了以下問題:發展中國家是否會從中國領先的領域學習相關經驗,加大投資?學習中國經驗是否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相比于發達國家,中國的商業模式是否更加适合新興市場國家的實際情況?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勒納使用PitchBook數據庫收集了2000-2021年全球179899筆風險交易的記錄。在行業層面,假設中國在某一行業取得了領先,其他國家如果想複制中國的成功,他們就會在類似的行業開展商業活動。為此,勒納利用神經網絡把這些公司分成了266個領域,來探索新興市場國家的追随者們是否在中國領先的行業增加了投資。為了确認新興國家是否在複制中國的商業模式,勒納和合作者進一步使用自然語言學習的方法,根據公司的業務描述,定義了行業内部與中國領先行業同行們商業模式的相似度。勒納将2013年作為中國風險投資崛起的時間點,來分析中國風險投資崛起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影響。

随後勒納詳細介紹了文章的實證結果。他指出,在2013年後,新興市場國家跟随中國領先行業的投資增加,與之形成對比的是OECD組織内發達國家變化不大;同時并沒有證據表明,這種投資的增加對中國未取得領先地位的行業存在擠出效應。這樣來看,發展中國家确實在學習中國的商業模式。而在新興市場國家内部,與中國領先領域相似度越高的領域,投資增加就越顯著。

勒納進一步指出,這些在中國領先領域相似度較高的行業的投資的增加,主要來自于本地投資者。除了行業本身相似之外,這些新設立的公司擁有和中國同行更加接近的商業模式。同時并沒有證據表明這些投資是由政治驅動的。總結來看,中國的崛起帶給了其他新興市場巨大的溢出效應。

那麼學習中國經驗是否給其他新興市場帶來了好處呢?首先,就公司未來表現而言,最終成功公開募股或者被收購的樣本以及尚未有明确結果的樣本投資是顯著增加的,而失敗的樣本投資并未顯著增加,這表明總體的商業複制比較成功。同時,創業行為的增加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從而形成溢出效應。企業家最初可能選擇在中國領先的行業複制商業模式,而随着聲譽和知識的積累,他們也會更多探索其他行業。而這種跨部門的溢出效應,也是中國崛起對新興市場國家影響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後,創業行為的增加也激勵了創新,帶來更多的專利申請。

總結來看,學習中國崛起的寶貴經驗,而非照搬發達國家的商業模式,對新興市場國家更加适合,也為這些國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134096B

圖為講座現場

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田軒主持本場講座。80餘位Betvictor中文版師生參加講座,并與勒納對數據的收集、指标構建和實證結果展開了一系列讨論交流。講座之後,田軒為勒納頒發了清華論壇紀念證書。

173A640

圖為田軒為勒納頒發證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