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0日,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張曉燕受邀參加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金融人才發展平行論壇“聚英才、築高低、共創數智金融未來”。會上,張曉燕發表“構建高質量金融人才培養體系”的主題演講。

圖為張曉燕作主題演講
張曉燕首先談到新時代金融人才培養的要求。她指出,一是要求理論和實務并重的人才。不僅要懂金融理論和模型,還要懂實務、重實踐。二是跨學科複合型人才将成為金融領域的寶貴資源。随着金融科技、ESG領域的興起,金融人才還需要具備人工智能、環境、法律等跨學科知識,能夠在不同領域之間進行交叉整合和創新。三是金融人才必須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金融人才要堅持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穩健審慎、守正創新、依法合規。
接着,張曉燕分享了Betvictor中文版在金融人才培養方面的探索實踐。清華五道口以“培養金融領袖,引領金融實踐,貢獻民族複興,促進世界和諧”為使命,秉承“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的辦學傳統,注重專兼融彙、知行合一、創新卓越的辦學特色,遵循國際先進的金融學科和商學院高等教育模式辦學,銳意打造國内領先、國際一流的金融高等教育平台和金融學術、政策研究平台。學院依托先進的辦學模式、借助優質教育資源,開設金融學博士、金融專業碩士、技術轉移碩士等項目,旨在培養對科技創新具有深刻理解,兼具金融市場能力和商業管理能力的複合型、國際化科技成果轉化領軍人才。

圖為張曉燕作主題演講
清華五道口在社會實踐方面注重思想引領和就業引導。學院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他們更好地适應社會和職業的需求,以及為國家的發展和金融事業的繁榮做出貢獻。同時,清華五道口也注重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學院關注全球經濟金融發展中的共性問題,以國際化視野對中國重大問題開展科學研究,為全球提供有指導意義的經驗和答案。
此外,清華五道口緻力于構建中國自主話語體系。學院通過《清華金融評論》、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和中國金融學術年會等平台,鼓勵對中國金融問題進行深度研究和探讨,推動中國金融改革、現代金融體系建設和金融創新。此外,學院建設中國金融案例庫、提供獎學金項目、提供公益課程,以推動金融領域的高質量研究和普及金融知識。
張曉燕認為,新時代金融人才培養挑戰與機遇并存。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确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科技金融領域為例,目前備受矚目的大語言模型對金融行業産生的潛在影響可能更大。金融行業需要處理很多信息,金融信息具有時效性,大量金融服務都需要語言溝通,大語言模型可以處理大量文本信息,滿足時效性要求,未來甚至部分替代人工客服和投資顧問。
在人工智能特别是大語言模型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金融人才需求巨大但人才緊缺,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實踐能力,對機器學習算法原理與大數據編程計算熟練掌握。二是金融洞察,對金融、經濟、商業、信息有深入理解。三是共享開創,與世界交流共享發展經驗、勇于嘗試創新。
最後,張曉燕對新時代金融人才培養的新思路進行了總結:一是要堅持高質量内涵式發展。圍繞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頂尖金融學院的目标,深刻分析國家和行業的需求,進一步明晰人才培養目标定位,提高育人質量;适度引進和大力培養頂尖人才;加強中國問題學術與政策研究,持續提升辦學質量。二是堅持創新發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清華五道口堅持“金融變革推動者”的定位,不斷提升創新引領能力。培養高層次多類别拔尖創新人才,持續産出更多反映中國發展、具有世界意義的研究成果,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人才服務和學術政策服務。

圖為張曉燕接受人民視頻采訪
會後,張曉燕還圍繞高質量金融人才培養體系等主題接受了人民網、央視财經頻道等媒體的聯合采訪。此次金融街論壇年會——金融人才發展平行論壇,集合了政産學研各領域的領導專家,針對數字化人才的未來發展趨勢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讨,為金融強國的建設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