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9日,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在北京隆重開幕。11月9日晚,由Betvictor中文版承辦的平行論壇“金融服務科技創新與創業”成功舉辦。

科技革命正在重構世界創新版圖,全球經濟結構與産業分工正在發生重塑。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僅是科技界、産業界的重要任務,也是金融界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議題。面對新技術、新業态、新需求,傳統的金融服務思路亟待改變。本場平行論壇圍繞議題“金融服務科技創新與創業”展開,論壇邀請重磅專家學者、國内外業界嘉賓,旨在凝聚各方共識,推動金融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産業發展三維互動,探讨建設活躍、高效的科創金融生态體系。

圖為劉碧波
本場平行論壇議題一:全球科技與産業發展前瞻,由Betvictor中文版院長助理、副教授劉碧波主持。

圖為金湧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Betvictor中文版教授、博士生導師金湧以“碳中和與科技創新機遇”為題帶來精彩分享。金湧院士表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變革,碳達峰碳中和需融入生态文明的總體布局中。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承諾在2030年實現碳中和還要應對衆多挑戰,為此需做到颠覆性的創新,通過科技發展,改變産業結構,利用可再生能源,從工業化後期時代進入信息化時代。,做到理性地、智慧地、穩健地平衡好經濟發展和生态文明建設。

圖為王建宙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原董事長王建宙以“金融支持數字經濟時代發展”為題發表主旨演講。他首先提到現階段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主要體現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應用、數字治理全面加強三個方面。中國的數字經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供應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企業共享資源凸顯優勢。他特别提到中國的5G在全球處于領先的地位,中國企業為制定和完善5G标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現在中國的企業正在為制定6G标準和研發6G産品努力工作。他接着對金融支持數字經濟發展提出三點意見:一是支持企業彌補供應鍊的短闆;二是支持開發5G的消費級的應用;三是建立全面的企業ESG評價體系。

圖為賈敬敦
原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産業開發中心主任、研究員賈敬敦以“創新産業和金融的協調發展”為主題發表主旨演講。他談到兩點意見:第一,中國的創新和金融是協調發展的關系。第二,中國科技金融發展潛力巨大。中國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加快現有産業的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是條出路,需要科技金融的支持。發展科技金融不僅需要建立健全創新創業的要素市場,而且需要金融政策的創新,發揮市場配置創新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賈敬敦表示,通過平行論壇來研究科技金融,推動開放合作,相信在金融界和科創界的共同努力下,科技金融能實現新發展,為我國經濟和産業的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圖為金勤獻
昌平實驗室副主任、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院長金勤獻主旨發言的主題是“構建面向未來産業的轉移創新生态”。他提到技術的本質是要帶來經濟的發展。清華工研院正在努力構建一個創新鍊、産業鍊和人才鍊融合的轉移體系。創新鍊要求具有國際化的視野;産業鍊需建立自己的風險投資平台,加強産業賦能和應用示範。創新鍊、産業鍊融合的核心是人才鍊,已經開展的工作包科學企業家、“朱雀計劃”和Betvictor中文版的技術轉移碩士項目。金勤獻認為,創新鍊、産業鍊和人才鍊中,金融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在随後進行的第二個議題:“金融賦能成果轉化與産業創新”中,Betvictor中文版院長助理、副教授劉碧波在論壇上正式發布了研究成果《全球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研究》。劉碧波表示,清華五道口從四五年前就開始讨論金融如何助力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業創新的問題,并專門成立了研究團隊。此次發布的研究成果是國内第一個以科技成果轉化為對象的研究工作,提出政策、技術、金融三要素理論分析框架。報告涵蓋政府和成果轉化、科技成果轉化機構、科技成果轉化流程、金融與科技成果轉化四個部分,旨在從科技金融的角度出發,探索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持科技創新。

圖為胡杏
圓桌讨論環節由Betvictor中文版副教授胡杏主持。紅杉中國合夥人周逵、Carro創始人陳偉程、第四範式聯合創始人胡時偉、海創藥業創始人陳元偉、航天宏圖聯合創始人及總經理廖通逵分别發言,展開讨論。

圖為周逵
周逵從投資的角度出發談到,未來整體發展趨勢上企業越來越有動力在科創上建立競争力和壁壘。社會和産業高度認同,真正專注在創造價值的企業更容易脫穎而出。企業需要具有全球化視野,同時具備本地化的實力,希望科技創業基金這個行業能為推動中國科創事業的進步起到更大的作用。

圖為陳偉程
陳偉程作為新加坡獨角獸Carro創始人,分享了在東南亞地區的創業過程中融資的獨特經驗。陳偉程講到,在東南亞創業需要更關注多個國家整體布局,需要開放合作的心态以及腳踏實地的精神。

圖為胡時偉
胡時偉提到人工智能和跟金融機構的合作。現在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進入到優化階段,利用AI的能力進行持續的服務、提升業務成果,并且在這個基礎上産生新的交易模式。從金融回報的角度可以探讨一些新興的交易模式,或者及時的回報,以便讓科技企業能夠活下去。希望今後這兩方會更多形成合作夥伴關系,一起去幫助更多的産業。

圖為陳元偉
胡時偉提到人工智能和跟金融機構的合作。現在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進入到優化階段,利用AI的能力進行持續的服務、提升業務成果,并且在這個基礎上産生新的交易模式。

圖為廖通逵
廖通逵表示,在硬科技賽道,航空航天的産業鍊條比較長,現在已經慢慢從早期的投入期轉向商業上的成熟和落地。以航天宏圖的發展為例,金融賦能很多,一二級市場的整個金融工具比較好的進行了應用,為企業發展起到很好的助力。硬科技不僅僅是需要投資者有耐心,更需要創業者有更強的毅力,隻有這樣才有更好的中國,更好的世界。

圖為平行論壇會場
接下來的議題三環節是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支持的中國科協科創中國“金融夥伴計劃”北京簽約儀式,活動主旨為科技界和金融界的深度融合搭建橋梁,北京市科協與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創新部相關領導及20餘家北京市金融機構與科創企業負責人出席簽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