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2024ESG全球領導者大會——主題對話“綠色金融如何支持經濟可持續發展轉型”在上海成功舉行。Betvictor中文版為本次大會的智庫支持單位。
中金公司原總裁兼首席執行官、Betvictor中文版管理實踐訪問教授、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朱雲來,金光集團APP(中國)副總裁、中國僑商聯合會副會長翟京麗,法國橋智庫主席周瑞(Joël Ruet),新開發銀行環境社會治理局負責人羅曼博士(Dr. Roman Novozhilov)出席會議并參與讨論,Betvictor中文版講席教授、綠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主任鞠建東擔任主持人。

圖為會議現場

圖為鞠建東
首先,朱雲來圍繞“綠色助力可持續發展”主題進行主旨發言。他從目前世界氣候變化的現狀、能源體系框架、以及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的價格比對、應對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等方面分享觀點。他指出,即便将所有碳排放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全球經濟可能仍有能力承擔,同時通過可再生能源對傳統火電有序替代,也可望在合理的成本範圍内根本解決全球碳排升溫的問題。因此,這為低碳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并彰顯了經濟可行性,并且更為樂觀的是,随着科技進步,新能源成本還将持續下降,為我們的轉型之路帶來更好前景。朱雲來建議,積極擴大新能源的投資規模,推動光電、風電、水電等新能源裝機逐年有序替代火電裝機,實現發電體系從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轉型。此外,為了增強新能源的消納能力,我們還需要加大對儲能設施的投資力度,确保新能源的更高效利用。最後,他強調,ESG作為框架體系,能夠促進全球各國的共識與認知,成為具有前景的可持續發展新契機。

圖為朱雲來
随後在圓桌讨論環節,朱雲來就如何“從理論到實現”問題提出建議,積極擴大新能源的投資規模,推動光電、風電、水電等新能源裝機逐年有序替代火電裝機,實現發電體系從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轉型。具體而言,核心策略是逐步淘汰達到服役期限的火電裝機,并不斷用新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從而推動發電體系從化石能源主導向可再生能源主導的轉變。在預測中首要考慮滿足每年的發電量需求;假設保持現有火電裝機的設備利用率不變,例如維持火電每年4000小時的發電時間;在安排年度發電計劃時,随着每年都會有部分火電裝機壽命到期退役,其自然減少的這部分發電量需要用新增的光電等新裝機發電來填補。這樣,就完成了一個自然的交接過程。此外,為了增強新能源的消納能力,也還需加大對儲能設施的投資力度,确保新能源的更高效利用。

圖為翟京麗
随後,翟京麗從三個方面回應了“如何評估ESG在綠色金融決策中的重要性,如何通過ESG的評級和報告來指導綠色資源的配置”問題。第一,從企業經營視角出發,她強調了ESG與綠色金融之間的聯系和區别,并指出正确理解這兩者對于企業制定投資策略和目标規劃至關重要。ESG中的環境責任與綠色金融緊密相連,尤其在雙碳目标下,企業需要将環境責任法治化,并有效融合綠色金融工具,引導資金流向符合ESG标準的項目。另一方面,ESG理念為綠色金融提供了全面的評估框架,有助于降低金融風險,增強企業金融行為的穩定性和韌性。第二,她還提到中國金融市場中綠色金融的概念正在擴大,與ESG評價體系融合,推動傳統産業的綠色轉型。以造紙業為例,該行業具有廣泛的生态和環保足迹,通過綠色金融的支持,可以實現綠色轉型,對氣候治理目标的實現起到基礎性作用。第三,她分享了其集團在循環經濟、清潔生産和綠色金融産品創新方面的實踐,展示了企業如何通過這些實踐促進産業結構和生産方式的綠色低碳轉型。最後,她認為以資源的引領來帶動企業的産業結構、能源結構,包括生産方式朝向綠色低碳發展,可達到企業向整個綠色轉型的目标。

圖為周瑞(Joël Ruet)
接下來,對于“技術創新、能源投資和核能安全”問題,周瑞(Joël Ruet)強調了未來40年内尋找萬億美元資金以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性,并認為歐洲在ESG方面的金融支持對能源轉型至關重要。他提倡發展新能源,特别是核能,以實現低碳目标,并指出核安全不是最大挑戰,而是可解決的技術問題。他介紹了國際在核方面經過了幾十年的合作與研發,對安全方面的問題帶來了重要的建設;并強調了ESG在實現萬億級市場潛力中的作用。他還提到,盡管存在産能過剩的擔憂,外國直接投資(FDI)仍在流入中國,現在仍在進行一個再平衡的過程,顯示了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最後,他強調了中歐在工業和ESG方面的合作潛力,尤其是在汽車行業,其目标都在于優化自己的利潤并希望規避風險,所以中歐的企業可以通過ESG中的協同發展來對沖風險,實現協同合作。

圖為羅曼博士(Dr. Roman Novozhilov)
最後,羅曼博士(Dr. Roman Novozhilov)介紹了新發展銀行的ESG三大支柱。新開發銀行由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五個金磚國家于2015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期間發起成立,擁有機構内部話語權平等的新型治理頂層設計,是首個由發展中國家發起設立并主導運營的全球性多邊開發性金融機構。新發展銀行在自身發展中整合ESG發展的理念和做法形成了ESG三大支柱。一是促進資金融通,通過對成員國家的基礎設施及可持續發展相關項目融資,積極推動實現除經濟效益以外的社會和環境領域的正外部效應;促進影響力融資,将重點融資支持消除和适應氣候變化的項目,制定項目篩選标準并重點關注環境經濟效益、社會福祉等方面,且該領域的融資比例将進一步提升至40%。二是關注重點業務領域及項目,重點業務領域包括清潔能源及能源高效利用、交通基礎設施、水資源及污水處理、環境保護、社會基礎設施、數字基礎設施等。新開發銀行同時緻力于在投融資項目中促進各相關方的社會責任,比如關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的農林隔離和人口搬遷等問題。三是制定項目關鍵指标,以各國制定的自主貢獻目标(NDCs)為基準,重點識别和優先支持有利于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項目,支持低碳經濟轉型,幫助各成員國适應氣候變化;緻力于促進智能和創新技術在項目中的應用,使項目更具可持續性和韌性;把适用性指标工具制度化,這将有助于新開行在項目的設計階段評估其包容性,并确定是否存在性别、年齡、種族、階級和地理等方面的不平等問題。對于如何達成“ESG從理論到實現”,羅曼博士呼籲全球共同面對變革轉型的機遇和挑戰,協同前行,踐行ESG最佳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