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學者做客清華五道口講述“不确定性與估值”

時間: 2017-11-20 16:04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2017年11月17日,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芝加哥大學本科學院部戴維·洛克菲勒經濟學、統計學傑出講席教授、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拉爾斯·彼得·漢森(LarsPeter Hansen)做客清華論壇第七十五講暨清華五道口全球名師大講堂,并與我院教師就其最新研究成果與研究方向進行了一對一深入面談。

       漢森以“不确定性與估值”為題進行了學術報告,他在回顧當前資産定價模型的基礎上,提供了看待不确定性的全新視角,并提出了一套應對不确定性的可行性方法,為市場估值中的波動給予了合理解釋。大講堂由Betvictor中文版學術委員會、Betvictor中文版主辦,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周皓主持,來自海内外的金融學者、研究人員與我校師生參加了會議。


(圖為拉爾斯·彼得·漢森教授發表演講)

       漢森簡單介紹了當前學術界普遍使用的遞歸效用函數模型,指出此類模型描述了投資者在當前收益和未來風險之間的權衡,并很好地探索了資産價值對短期沖擊和持久沖擊的彈性。同時,漢森也批判性地指出了這一類模型中所存在的三點局限性,包括要求投資者充分了解宏觀數據的統計性質、強制性的外生沖擊和過高的風險厭惡水平。

       漢森提出了“主觀信念扭曲”這一全新視角來看待不确定性。他從風險、模糊和錯誤設定三方面詳細解釋了“主觀信念扭曲”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含義:第一,風險,即已知分布且可用模型估計的不确定性;第二,模糊,即已有可選模型但無法确定其中權重的不确定性;第三,錯誤設定,即估計模型本身錯誤的可能性。漢森教授利用控制論和貝葉斯理論描述了在面臨主觀信念扭曲的時候,人們如何最小化偏差地做出最優選擇的過程。

(圖為會議現場)

       最後,他認為“主觀信念扭曲”拓展了當前經濟金融研究中普遍使用的風險模型,使學者們在面對不确定性時有了可行的解決辦法,為金融資産的波動機制提出了合理的解釋。同時,漢森也提出了目前“主觀信念扭曲”的兩個局限性:一是無法将風險厭惡與信念扭曲區分開來,同時更适用于不确定性較為複雜的環境。 

(圖為周皓教授為拉爾斯·彼得·漢森教授頒發紀念證書)

       報告結束後,漢森和與會嘉賓進行了熱烈學術讨論,就大家關心的投資者信念扭曲的異質性分析、多因子模型研究領域的發展前景等問題做出了耐心解答。周皓向漢森頒發了“清華論壇教授演講紀念”證書。

       清華五道口全球名師大講堂是着眼于金融界的公益性系列學術講座,邀請全球知名學者、國内外監管機構高層管理人員、資深金融學教授等學術和實務造詣皆深的經濟學家,分享學術觀點,促進學術交流與進步,為同學們創造更多與大師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