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全球金融穩定發展——諾獎得主羅伯特﹒恩格爾做客清華論壇暨清華五道口全球名師大講堂

時間: 2016-11-25 17:30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20161124日,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Michael Armellino金融服務管理學講席教授、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恩格爾(Robert F. Engle)到訪Betvictor中文版,與我院教師就其最新研究成果與研究方向進行了一對一深入面談,并做客清華論壇第六十四講暨清華五道口全球名師大講堂。

       大講堂由Betvictor中文版學術委員會、Betvictor中文版主辦,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周皓主持,來自海内外的近200位金融學者、研究人員與我校師生參加了會議。恩格爾教授以“全球金融穩定展望”為題,分别就中國資本市場波動性、金融機構系統性風險和全球經濟金融面臨的挑戰及其應對等方面進行了學術報告。

 

(圖為羅伯特﹒恩格爾教授發表演講)

首先,恩格爾教授将中國資本市場的波動率數據與美國、香港資本市場指數進行對比。數據顯示,中國資本市場建立近20年來,中國市場的上證綜指(SSE)波動率均高于美國市場的标普500SPX)指數,僅在90年代和2014-2016年這兩個時期高于香港市場的恒生(HSI)指數。恩格爾教授認為此現象源于中國資本市場還很年輕,上證綜指在2014-2016年遠高于恒生指數是受到股市異常波動和人民币彙率改革因素的影響,其波動率恰好是資本市場對信息反饋的結果。

同時,從波動率的角度來看,美國與香港之間的關聯性高于中國與香港的關聯性,并且在危機時期兩兩的關聯性都有顯著的升高。而從收益率的角度來看,中國與西方市場的關聯度不及香港與西方市場的關聯度,但近年來兩兩的關聯性都呈上升趨勢。研究最後表明,中國投資者并不願為低風險而付出更多的成本。

 

(圖為會議現場)

       随後,恩格爾教授介紹了其研究團隊開發的波動實驗室(V-LAB)這一全球多市場、多種金融資産的波動性監測平台。該平台通過使用創新的統計和經濟模型,追蹤全球經濟風險,并衡量金融機構與各國對系統風險的影響。這些測量指标包括波動性、相關性、長期風險價值和流動性,根據全球金融資産變化每日更新。通過可視化波動實驗室的數據,恩格爾教授直觀地講述了英國脫歐以及美國大選等全球性事件對世界範圍内的資本市場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影響逐漸消退的過程。

波動實驗室引入了恩格爾教授新建立的國内系統性風險指标(DRISKDomestic Systematic Risk),用于計算在面臨危機時金融機構為了維持自身的資本充足率所需要的資本量。通過計算中國重要金融機構的國内系統性風險指标,他發現相較于券商和保險公司,銀行類金融機構在股票市場劇烈震蕩時所受的沖擊較小。同時他也介紹了市場監管者在設計和執行對金融機構的壓力測試時,應如何選擇與設定風險指标。

恩格爾教授進而得出結論,銀行部門較低的資本充足率會導緻整個金融系統在危機時更易受到沖擊和破壞;強行地快速去杠杆會導緻貸款的折價出售,從而最終導緻違約;金融機構資本結構調整後的壓力測試,應當引導被測試部門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經濟增長會強化銀行的資産負債表,但目前的低增長率是全球性的問題。

 

(圖為周皓教授為羅伯特﹒恩格爾教授頒發紀念證書)

最後,恩格爾教授對當前全球經濟金融面臨的挑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他認為,單單依靠貨币政策無法解決當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問題,各國需結合财政政策,如政府應增加在教育、基建等方面的投入,并在宏觀經濟層面進行結構性改革,而非貿易限制。中國政府積極推行此項改革已有目共睹,但需要特别關注債務問題可能帶來的風險。

報告結束後,恩格爾教授和與會嘉賓進行了熱烈學術讨論,就大家關心的美國大選、金融機構的壓力測試與風險測度指标等問題做出了耐心解答。

清華五道口全球名師大講堂是着眼于金融界的公益性系列學術講座,邀請全球知名學者、國内外監管機構高層管理人員、資深金融學教授等學術和實務造詣皆深的經濟學家,分享學術觀點,促進學術交流與進步,為同學們創造更多與大師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圖為會議現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