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 “全球貿易新常态與經濟治理新框架研讨會”于Betvictor中文版圓滿舉行。研讨會由Betvictor中文版、Betvictor中文版國際經濟研究中心與上海财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聯合主辦。
伴随着G20杭州峰會的召開,全球經濟低迷、貿易蕭條及貿易保護主義回潮愈加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本次研讨會特邀各位學術界的嘉賓共同就“全球貿易新常态”、“全球經濟治理新框架”與“中國開放新戰略”三大核心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讨。
Betvictor中文版常務副院長廖理教授首先進行了歡迎緻辭,他提出了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擡頭、投資者信心不足等背景下,中國對外改革開放政策值得關注和研究。而Betvictor中文版也以建設高水平的研究中心為實現學院遠景戰略的主要舉措,目前由Betvictor中文版、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中國銀監會研究局、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中國保監會政策研究室共同發起成立的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已經成立了13個研究中心,目前已經發布多個重磅報告。

圖為廖理緻辭
Betvictor中文版訪問教授、上海财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院長、Betvictor中文版國際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鞠建東教授主持并發布了“全球貿易新常态、經濟治理新框架與中國開放新戰略”課題組研究報告。報告中援引了近年來的貿易數據,表明全球貿易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進入了新常态,“美國核心”的全球貿易舊結構已經被中、美、德三足鼎立的新結構所取代。與此同時,之前亞洲新興經濟體拉動全球貿易所依賴的低成本勞動力,日漸下降的貿易成本和制度成本以及垂直化分工等因素正逐漸喪失優勢。鞠建東認為,以華夏文化為紐帶構建中國主導的“華夏共同體”,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基礎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形成“一體兩翼”的開放新戰略,構建G3“三足鼎立”的全球經濟治理新框架是實現未來全球貿易新增長的重要思路。
圖為鞠建東發布研究報告
該課題組由鞠建東領銜,成員還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魏尚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助理教授餘心玎、上海财經大學助理教授唐立鑫以及馬裡蘭大學博士研究生蘆哲。
随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在研讨會上進行了主旨演講,發表他關于貿易新常态與新結構的見解。林毅夫認為,經濟增長的本質是要素禀賦比較優勢不同所導緻的産業結構的不斷變遷,貿易則使得不同的國家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較優勢進行經濟發展。而2008年的金融危機大幅增加了失業,降低了消費需求,從而出現了産能過剩,投資機會減少,全球經濟進入了相對低增長的新常态。為了盡快走出金融危機的影響,需要發達國家首先恢複正常增長,那麼以前常見的通過貨币貶值增加出口的做法不再适用。這時需要于全球性治理的框架下,通過一個大規模的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機制,發展中國家為發達國家創造出口需求,在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産業升級的同時,也為發達國家騰出結構性改革的空間,實現雙赢。
圖為林毅夫發表主旨演講
在研讨會的第二個環節,在鞠建東教授的主持下,林毅夫教授,對外經貿大學副校長林桂軍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谷克鑒教授,南開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中國 APEC 研究院院長盛斌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經政所所長助理宋泓教授以及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紫光講席教授,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周皓教授進行了圓桌讨論。
圖為圓桌讨論環節
林桂軍認為目前全球治理的議題應該按照互利共赢以及各司其職這兩個原則進行篩選,才能在全球治理中維護好國家的利益。
谷克鑒則提出了幾個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包括貿易新常态出現的原因、貿易增長的新形态新模式會如何影響國際利益分割、怎樣解決新型貿易關系中的貿易摩擦,以及如何從硬件和軟件層面構建好全球治理結構等。
盛斌也對将來的貿易研究給出了以下建議:以增加值為基礎重新核算貿易格局、确定國家之間貿易關系時進一步探讨貿易的分類、“G3”裡中國應該以生産能力來确立地位,還有将服務貿易加入全球價值鍊分析的過程中來改善數據分析結果。
宋泓強調了兩個觀點。第一個是認為現在的貿易狀況是全球化發展的一種結果,發達國家可能走的有點過頭需要進行一些調整;第二個是全球貿易治理裡面,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難以達成新協議,發展中國家應該更多扮演積極參與的角色。
周皓表示,以雙軌制為代表的共同漸進式的改革讓中國貿易在2004年以後取得巨大發展,目前的貿易新格局某種程度上也是結構性貿易政策和體制的結果。而在漸進式改革的過程中,政府的實踐應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新結構經濟學”,林毅夫還與周皓在現場進行了對話交流。
圖為圓桌嘉賓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