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5日,清華五道口金融家大講堂邀請投資公司協會(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ICI)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保羅·斯科特·史蒂文斯(Paul Schott Stevens)就“重塑全球資産管理行業的未來力量:人口、科技以及競争”話題發表演講。本次大講堂由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娴主持。

圖為王娴主持大講堂
保羅在演講中表示,基金行業發展至今已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在全球範圍内已獲得51萬億美元的淨資産規模。但是當前受到監管的基金,尤其是包括美國和歐洲在内的成熟市場,卻面臨着最為嚴峻的競争挑戰。基金行業的成功和它的規模正在吸引監管者的注意力,這也導緻了行業面臨更高的監管成本。

圖為ICI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保羅·斯科特·史蒂文斯
在分析影響基金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上,保羅認為,一是來自人口老齡化和退休的挑戰。預計中國在2025年65歲以上人口将達到26%,而這一數據在2015年為10%;美國2025年65歲人口占比将達到22%;日本和歐洲的老齡化速度比中國和美國更快。保羅認為,将儲蓄引入到資本市場中不僅能夠支持退休的時候的收入,而且能夠刺激經濟的增長。他分析指出,資本市場有着非常獨特的優勢,包括能夠非常高效的分配資源,保持經濟穩定性和靈活性。通過每一筆交易、中間的價格回饋,可以使整個市場更加的穩定,也能夠促進風險廣泛分攤。
二是新技術的誕生會給行業帶來很重要的影響。在這方面,中國扮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領袖角色,具有獨特的優勢。從很多角度上來說,中國的電子化比美國要先進很多。中國會繼續建立自己的基金行業,同時也會去承擔基金行業當中所面臨的一些挑戰。
三是越來越大的競争壓力影響了行業的發展。基金其實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市場,當前的投資人希望能夠有更低的基金管理費用。在這樣的環境中,來自各方的競争壓力使得所有的基金公司将會以最低的成本給投資者提供服務。投資人可能會很高興看到這些變化,但這對于行業的發展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
此外,保羅指出,對于基金行業來說,若像銀行一樣的監管制度實際上是不合理的,監管機構必須要認識到基金自身的獨特特征。
對于中國的基金行業而言,保羅認為,中國明确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時點,消除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以及人民币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的配額限制,這會進一步促進海外投資于中國的基金市場。中國政府也計劃在深圳建立一個财富管理中心,這将會進一步促進基金的全球銷售。所有的這些步驟都緻力于要實現更大的改革開放,而且這也會進一步促進中國資産管理行業的蓬勃發展。

圖為活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