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檔案

董甫聳,Betvictor中文版技術轉移碩士2022級學生。本科畢業于東北大學軟件工程專業,競合科技創始人兼CTO,曾任職于華為、彙銀豐、Thoughtworks。目前緻力于組織知識圖譜構建以及數據平台建設,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
我的華為歲月:軟件開發領域需要工匠精神
我來自東北一個素有“鋼都”美譽的工業城市——遼甯省鞍山市。2008年大學本科畢業之後,我來到了深圳,作為一名嵌入式軟件開發工程師加入了華為深圳無線産品線CBTS産品部。
入職時正趕上華為CDMA王者歸來的項目,當時無線産品線正處于高速發展期,我很快經曆了第一次出差,第一次跟着老員工通宵寫代碼,第一次參與電話會議進行網絡問題攻關,第一次淩晨路測服務運營商開局……在這個過程中,我漸漸明白了軟件開發領域的工匠精神,明白了以奮鬥者為本的企業文化,明白了公司的成就來自無數個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平凡質樸工作的華為人。
現在,我已經離開華為很多年了,依然以曾經是一名華為老兵而感到驕傲和自豪,之後每每看到華為的輝煌事迹,都會懷念當年的奮鬥歲月,都會感激華為公司和當時的同事們對我專業技能和工作素養上的培養,在離開華為之後,我也一直以“無線鐵軍”的經曆為榮,部門CBTS首字母組成的“從不退縮”的信念一直激勵着我不斷前行。
在華為工作的時候,公司為了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争,提升自身的研發和管理水平,引入了國際先進軟件公司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聘請了世界頂尖軟件服務商IBM和咨詢公司Thoughtworks的顧問來公司咨詢,而我也有幸作為骨幹,成為了部門第一批重點培養對象,接觸了很多行業最佳實踐和優秀的方法論,諸如目标管理,需求管理,敏捷開發,精益實踐,測試驅動開發,演進式架構,解耦和封裝,持續交付,領域驅動設計,精益思想等等,這些方法和實踐在我之後的工作、創業中一直伴随着我成長。我也一直在努力理解和實踐這些方法,幫助自己和所在公司以客戶價值為中心進行軟件開發和科技創新,在精益理念下應對不确定性,持續改進,不斷提升産品競争力。
在華為工作的5年間,我一直有繼續深造的想法,工作之餘準備了托福和GRE,申請到了美國西北大學軟件工程專業的獎學金,而當我正打算辭去工作完成學業的時候,父親的病重給我的求學之路按下了暫停鍵,我也因此回到了老家,回到了北方。
我的咨詢師時光:方法論的重要性
在處理完家裡的事情之後,我來到了北京,繼續作為軟件技術人員,在工業軟件領域工作,其中在安防産業參與了行業标準的制定和國标軟件的開發。這個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了數字化産品與線下産業結合進行落地的艱辛,也越來越多地體會到了正确的方法論和系統解決方案的重要性。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接到了Thoughtworks咨詢公司的工作邀請,想到當年外部咨詢師在華為帶着我們進行培訓和實踐解惑的情景,想到任總傳達的我們一直要向最先進的公司學習先進的工作方法的理念,令我我心潮澎湃,毅然地選擇加入了咨詢公司,希望接觸到更多的項目實踐,積累更多的技術和組織管理方法論,希望能夠分享更多的先進的軟件開發方法給同行業的合作夥伴。
進入了Thoughtworks中國之後,我加入到了咨詢師團隊,如願以償地接觸到了全球更先進的IT方法和實踐,并參與了多個咨詢項目,其中包括對華為、騰訊、中興公司的軟件開發和系統重構項目,尤其自豪的是曾經參與的中興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項目,獲得了工業部設計大獎,也獲得了中興相關領導和所屬研發中心的表揚。在這些軟件項目的咨詢過程中,我也進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方法論體系,并對企業的實踐和産品創新的過程向往之,希望自己也有機會帶着先進的方法論和實踐能力開啟一段創業之路。
我的創業之路:為數字化決策貢獻價值
恰時,互聯網創新創業大潮來了,帶着不舍,我離開咨詢行業,加入到了一個朝氣蓬勃的互聯網創業公司,作為CTO帶領團隊開發了支付系統,并且通過了中國人民銀行層層的系統資格檢測,拿到了人行頒發的支付牌照,并同工商銀行合作了彙貝生活卡項目。
随後,我跟着公司一起參與到了金融科技的業務轉型之中,2016年在深圳高交會上,我們攜公司的産品得到了時任工信部副部長懷進鵬和原深圳市市長許勤的接見。2017年公司成功入圍互聯網公司Top50的榜單,技術部門慢慢的從幾十人發展成為了幾百人的戰鬥力團隊,公司也成功完成了B輪5000萬美元的融資。随着公司的發展,自己也接觸到了除技術之外,包括金融,法律等各個領域的知識,逐漸對自己的定位有了不同的認知。于是,當公司的業務被巨頭企業收購之後,我并沒有選擇跟随加入,而是在2019年辭去了公司首席技術官的職務,開啟了關于電子筆記和數字化辦公的二次創業,我希望通過這樣一款産品來滿足用戶快速掌握知識、迅速建立知識圖譜的需求,未來打算進一步解決自組織學習團隊中,知識的傳遞和信息共享問題,希望在個人和企業數字化知識管理和數據決策方面貢獻價值。
結緣技術轉移:金融賦能科技創新

(圖為董甫聳在清華園)
創業的過程中,我無意間了解到Betvictor中文版技術轉移碩士項目的招生消息,當看到招生簡章中“金融賦能科技創新貢獻清華力量”這句話時,再一次喚醒了我回歸校園繼續深造的想法。看到“技術轉移”這四個字,我不由對自己發起了靈魂拷問:技術轉移有沒有最佳的實踐?如何做才能把一個先進的技術轉變成具有商業價值的産品呢?面對這些問題,我并沒有得到讓自己滿意的答案,于是希望帶着這些疑惑,能夠在素有“金融黃埔”之稱的Betvictor中文版找到答案。功夫不負有心人,我非常幸運地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到了技術轉移的大家庭。
我們這一屆32名同學都是來自各個領域的優秀精英,在疫情下我們學習的熱情絲毫不減,大家紛紛表示在如此短的時間内就接觸到了大量專業的金融知識和科創案例,學習到了多元化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前沿的科技信息,真的受益匪淺,并在日常學習和組織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體會到清華“行勝于言”的優良校風,其中“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的五道口傳統已經成為了我們自我激勵,不斷拼搏,努力前行的十二字箴言。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不但有金融學院的優秀老師給我們授課,還有其他學院的教授、院士和校内外各個領域的頂級專家給我們講解行業的最新發展情況和技術轉移過程中的核心環節和關鍵問題,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學院對我們教學培養方面的良苦用心,也由衷地希望自己可以努力達到學院對于技術轉移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标:成為兼具金融市場能力和商業管理能力的複合型、國際化技術轉移核心人才,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産業落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想小時候耳熟能詳的鞍鋼故事:“在新中國建立初期,為了恢複高爐生産,面對敵特的破壞、專家的質疑、現實的窘境,鞍鋼的先輩們一一克服了各種艱難險阻,成功煉出了第一爐鋼水,并立志讓這座鋼城的爐火永遠燃燒下去,鞍鋼也因此成為了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為祖國的工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星火傳承代代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作為互聯網從業10餘年的技術老兵,作為來自鋼都的清華五道口技轉人,也要向先輩學習,在中國工業數字化發展的道路上傳承鋼鐵意志,在産業數字化的進程中貢獻技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