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隻有幾步,研究生階段就是緊要處。當剛入學的躊躇滿志,化為日複一日的上課和科研;當初見小院的欣喜雀躍,成為日日相似的風景,在小院中的這批青年,他們還初心如故嗎?
答案是:“宗旨既定,自行正軌。”
堅定理想信念,心懷家國天下,五道口學子們在專業學習的道路上,踏實前行,日積跬步,躬行不辍。
青春正當其時。來“吾道青年”專題,看看小院中的青年們,聽聽他們在五道口的成長故事。
青年檔案

盧冰,Betvictor中文版2016級直博生,學院金博16黨支部書記,曾任金博16組織委員和學習委員。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學術成果發表在《世界經濟》、《金融研究》、《國際經濟評論》等中文核心期刊,以及Accounting & Finance,China & World Economy等SSCI期刊。獲Betvictor中文版蔣南翔獎學金、清華五道口劉鴻儒特等獎學金、Betvictor中文版綜合一等獎學金、三井住友銀行獎學金等榮譽。
從迷茫到堅定,想清楚就一直堅持

作為一名博士生,我一度非常迷茫,不知道應該選擇什麼領域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公司金融?資産定價?宏觀經濟?學院在每個方向都有着最頂尖的導師,每一個選擇都意味着另一個放棄,這對我而言并不是輕易能做出的決定。
在我讀博士二年級那年,世界發生了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美國在2018年3月份突然對中國發起了“關稅戰”,拉開了中美貿易争端的序幕。關于中美貿易争端,很多人争論不休,有人說這隻是短期的貿易摩擦,很快會得到解決;也有人指出這是世界上兩個主要經濟體之間的長期競争,并不隻是表面上簡單的貿易摩擦。如果我們連中美貿易争端的本質都沒有搞清楚,那麼何談很好地應對呢?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我們需要嚴肅的學術研究,來幫助理解中美貿易争端背後的底層邏輯,并為後續的一系列應對措施提供支持。我下定決心研究相關領域,投身于祖國需要的經濟學研究之中,将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

疫情期間在美國交換學習是怎樣的體驗?
我的導師鞠建東是國内研究國際貿易的頂尖專家,在他的指導之下,我開始逐步進行相關的學術研究。為了更好地理解中美之間的差異,也為了接觸到世界最前沿的研究,我在2019年底前往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進行交換學習,導師是著名華人經濟學家魏尚進教授。這次交換提高了我的國際視野,讓我有機會和研究領域最頂尖的教授們直接交流對話。交換期間,深度參與進美國的課堂學習,也讓我變得更加積極和自信,英語口語和聽力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

在交換期間,我正好趕上美國紐約疫情爆發。在一開始,我的心态一度崩潰。但冷靜下來之後,我深知,一味的焦慮是沒有用的。疫情的爆發,反而有助于讓我更加了解美國社會,去近距離觀察美國人民和政府在百年不遇的大沖擊面前最真實的反應。當我站在窗邊,看到街道上面示威遊行的人群熙熙攘攘,并且還都不佩戴口罩的時候,我對美國社會的撕裂有了切身體會,也進一步理解了中美人民在文化、思維上的巨大差異。因此,在積極調整好心态後,我繼續投身于貿易争端相關學術研究之中。在疫情期間,我也順利完成了和哥大教授的合作項目。這些都為我後續進行中美相關的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在這裡我要特别感謝我的導師,以及學院的各位老師。交換期間遭遇疫情爆發,一開始我的心态很糟糕。但在那時,學院的老師們一次次主動找我線上談話,關心我的實際困難,緩解了我在異國他鄉的焦慮。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并最終順利回國。這段時間裡,我對“奉獻”二字有了新的理解,并非常希望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回饋他人、服務集體。因此,回國後,我申請擔任班級的黨支書,希望抓住在學院的最後一段時間,積極為班級、學院做貢獻,開展好畢業班的各項黨建工作。作為高年級黨支書,我帶領支部成員按要求有序開展各項活動,更積極探索适合支部特點的自主活動。以本學期為例,支部共開展七次黨組織生活,主題涵蓋理論學習、觀看抗疫紀錄片、良師益友事迹學習、研究生教育改革研讨等。這些支部活動在加強支部成員思想引領的同時,也為高年級同學提供了定期交流、互相學習的機會。在努力做好學術研究的同時,我積極投身于學生工作中,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甘于奉獻,踐行清華人“又紅又專”的傳統和使命。
參與特獎答辯,方知“天高地厚”
在2020年秋,我非常幸運地被學院推薦參加Betvictor中文版研究生特等獎學金答辯。這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能夠讓我去總結自己讀博幾年來的收獲與成長,并在特獎舞台中展示出來。
為了向全校展示五道口學子的良好風貌,我非常積極認真地準備答辯。在初步拟定好思路之後,我首先去和導師進行了深度溝通,在導師的建議下對展示的結構進行了大幅調整,從自己去美國交換遇到疫情這一個故事說起,進而引出自己關于中美貿易争端的研究。在做好PPT之後,我又去聯系學生辦老師進行模拟演練,并根據老師們的意見進行修改。最後,考慮到答辯現場有很多理工科的老師作為評委,因此我還特意讓我的舍友,一個本科在清華自動化系就讀的男生幫我提建議,從一名工科生的角度來評判我的展示。

在準備特獎答辯的過程中,我也結識了很多其他學院的特獎候選人,包括公管學院、物理系等。在和其他候選人的交流過程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謙遜、努力,以及堅持不懈的品質。答辯開始之前,我非常緊張,但是其他候選人的鼓勵讓我勇敢走進了答辯現場,并順暢地完成了整個答辯過程。在走出答辯現場的那一刻,我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對于我而言,付出最大努力去準備,并順利完成答辯,就是一種成功。可能很多同學也有類似的經曆,當我們特别努力地去完成一件事,最終讓我們刻骨銘心的,是過程中的歡笑與淚水,而并非僅僅一個結果。因此,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這次特獎答辯都一定會成為我人生中一段寶貴的經曆。
随着美國大選落下帷幕,中美兩國關系未來走向還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這也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在畢業之後,我打算繼續在高校從事中美貿易争端的學術工作,為國家下一步如何更好應對複雜的國際經濟和政治形勢積極建言獻策,将個人的前途和國家命運緊密結合。這是我作為一名五道口學子和一名經濟學研究者的使命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