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隻有幾步,研究生階段就是緊要處。當剛入學的躊躇滿志,化為日複一日的上課和科研;當初見小院的欣喜雀躍,成為日日相似的風景,在小院中的這批青年,他們還初心如故嗎?
答案是:“宗旨既定,自行正軌。”
堅定理想信念,心懷家國天下,五道口學子們在專業學習的道路上,踏實前行,日積跬步,躬行不辍。
青春正當其時。來“吾道青年”專題,看看小院中的青年們,聽聽他們在五道口的成長故事。
青年檔案

祝小全,Betvictor中文版2016級金融學博士生;曾任學院德育助理和研團副書記;獲得過國家獎學金、劉鴻儒特等獎學金、院長獎學金等。在中國作家班學習寫作近十年,擔任若幹專欄的撰稿人。
入學前數次遙望清華五道口小院,“神秘”的紅樓自有其莊嚴肅穆之感。未曾想過有一天,我也有幸走近它,走進它。
結緣金融學,初入清華園
自小在母親的引導下,我廣泛閱讀各國文學,對繁雜的社會運行與人類決策産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因為對數字敏感,又對文字敬畏,我嘗試在二者之間找到一個自洽的平衡點作為求學的方向,所以在高考時填報了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金融工程專業。四年的本科學習訓練了我的發散性思維,也幫助我積累了一定的推理能力與數理基礎。本科導師彭紅楓老師數年來如人生導師一般指引我,讓我愈發堅定要走學術研究的道路。非常幸運的是,我在大三暑期之前收到了Betvictor中文版直博生項目的錄取通知,圓夢清華。
初次來到小院,我深深感受到,五道口作為金融學界的翹楚,它的不凡,源自五道口人的精神、胸懷、擔當與視野——“培養金融領袖,引領金融實踐,貢獻民族複興,促進世界和諧”。這裡的老師,熱情親切,博學包容;這裡的同學,出類拔萃,各展所長。每一個五道口人都懷有強烈的歸屬感,既承載着五道口輝煌曆史的榮光,也肩負着推進教育改革、為前沿科研發聲的使命。
得益道口名師,精進學術研究
在五道口,我幸運地遇到了導師朱甯老師和陳卓老師。兩位老師引導我進入中國問題和資産定價的學術領域,以其淵博的學識和強大的個人魅力深深地影響着我,教我為人治學的道理。朱甯老師引導我紮根中國的大背景,深入理解中國與西方在制度環境、監管政策以及發展路徑等方面的差異,總結提煉中國經驗,嘗試解決中國問題。陳卓老師不厭其煩,一點一滴地教我如何開展研究,如何發散思維,如何在文獻長河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此外,陳卓老師還支持我參加各種海外學術會議和博士生研讨交流活動,敦促我鍛煉自己的演講能力,也讓我有機會學習和了解同一研究領域的前輩和頂尖學者的科研動态,有機會結識世界各地一樣在努力學習的小夥伴們。
讀博期間,在各位老師的指導下,我開展了多項研究。在博士低年級,我更多是從宏觀的角度探究中國的對外開放,比如人民币國際化進程中需克服的成本因素,資本賬戶開放的路徑選擇,以及熱錢跨境流動的動機與沖擊,這些研究成果陸續發表在《經濟研究》等期刊上。在博士高年級,我将更多的目光投擲在微觀視角上,嘗試探究機構投資者的風險承擔如何影響系統性風險,以及地方政府、社會制度等因素如何影響企業決策和金融工具的定價,這些研究成果陸續發表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Money和《經濟學(季刊)》等期刊上。在這些科研項目的推進中,一方面,我體會到将有趣的想法落實到研究與實踐中的意義;另一方面,老師們新鮮的學術思想、前沿的研究課題和紮實的文獻儲備讓我感受到學術之路任重道遠,也讓我對自己的研究興趣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
投入志願公益,貢獻力量
在學習工作之餘,我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志願公益活動和專欄寫作中。我曾擔任學院志願者服務隊的成員,從一名幹事成長為研團副書記,帶領志願隊組織和參與全國“随手公益”大型捐贈活動,“星星雨”關愛自閉症兒童等公益活動,協助北京志願平台進行信息建設,最終帶領學院志願隊獲得了清華紫荊十佳的榮譽。
今年初新冠疫情期間,作為武漢大學的校友,我的很多本科同學、老師都身在湖北。遙隔千裡,我時刻為當地的疫情揪心,遂将半年來專欄供稿的所有收入通過武大北京校友會捐贈給湖北,以期為社會公益事業貢獻一份綿薄之力。在清華園裡,從來就沒有任何可以容忍驕傲和懶惰滋長的空間,而這些社工和課外經曆,都賦予我逆境中的無限韌性,順境中的謙卑之心。
非常榮幸有機會來到清華五道口,與這麼多優秀的師長同學一起度過五年時光。在與新浪潮和變革同框的時代,在機遇和挑戰的拉鋸中不斷前行的學院,永遠不失氣節的耕耘者,求知若渴的面龐,還有那個嘗試透過學術感知世界的、渺小的我,蒙太奇一般的畫面镌刻了我對道口的記憶。哪怕多年以後,我也會眷念道口的一切,不時回想起初見的驚鴻一面,還有小院接納我的那個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