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被人拒絕的時候,總是會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覺得是自己不夠好看,不夠優秀…
●看到别人拿offer拿到手軟,自己的暑期實習還遙遙無期,感覺自己是學校裡最不夠格的學生…
●明明準備了很久,但考試成績出來之後還是沒達到預期,覺得自己真是失敗透了…
在我們的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上面的感受都是常見的,這些都是自我懷疑(self-doubt)帶來的情感體驗。産生自我懷疑後,常常會同時帶來焦慮、沮喪和不安等消極的情緒,甚至會對自身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造成困擾。
那麼,造成自我懷疑的影響因素都是哪些呢?
自我懷疑通常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解讀方式、社會文化因素以及個人的内在特質和性格特征等。
自我懷疑不一定完全是負面的,有時候也與每個人的解讀相關,比如一些人可能将自我懷疑解讀為一種積極的反饋,即自我懷疑可以促使人們更加努力地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然而,另一些人可能将自我懷疑解讀為一種負面的反饋,即自我懷疑可能會使人們感到自卑和無助。這兩種解讀方式都可能導緻自我懷疑的情緒反應加劇。
舉例而言,如果你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反而更加冷靜理性地去分析自己沒有掌握好的知識點,及時查漏補缺,并且在下次考試的時候吸取教訓,其實這也是一種積極的反饋。自我懷疑促使了自己更加積極努力地去準備下次考試,也算是一邊自我懷疑,一邊繼續向前。
對于自我懷疑的不同解讀方式也會受到社會和文化因素的影響。比如,在部分傳統文化中,人們可能将自我懷疑視為一種謙虛和美德的表現,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可能會将自我懷疑視為一種負面的情感體驗。因此,人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對自我懷疑的認知和解讀方式可能也會有所不同。
自我懷疑與個人的内在特質和性格特征也有關聯。研究表明,自我懷疑可能與個體的自卑感、自尊心、自我效能感等因素有關。此外,個體的性格特質也可能影響每個人對自我懷疑的認知和解讀方式。例如,宜人性較高的個體可能更容易将自我懷疑視為一種積極的反饋,而宜人性較低的個體可能會将其視為一種負面的反饋。
自我懷疑還會受到個體的心理健康因素的影響。比如,自我懷疑可能與抑郁症、焦慮症等心理問題有關,處于焦慮或抑郁狀态的人更加容易産生自我懷疑。除此之外,自我懷疑也可能與個體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認同有關。自我懷疑往往會影響個體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

了解了自我懷疑的影響因素以後,再來看看自我懷疑的特點
自我懷疑往往具備持續性、廣泛性、負面性和複雜性四個特點。
持續性:自我懷疑一般是一種長期存在的情感體驗,可能會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數年。不過也有短期性的出現的自我懷疑,一般與遇到的突發事件相關。
廣泛性:自我懷疑可能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例如工作、社交、家庭等。可能會在日常中的任何一類事件中産生自我懷疑的情緒。
比如在戀愛和情感問題上,當我們遭到拒絕或者是被遺忘之後,經常會陷入自我懷疑的困局之中,無法自拔,反複去思考是不是自己哪裡不夠好,會不會是哪個方面表現得不盡如人意等等,這種情緒往往會持續一段時間。
負面性:自我懷疑給人們帶來的更多的是負面情緒,例如焦慮、沮喪和不安。除了負面性以外,也有部分人會将自我懷疑解讀為積極因素,從而将自我懷疑作為前進的動力,但自我懷疑更多帶來的仍是負面情緒。
複雜性:自我懷疑通常伴随着其他情感體驗,比如自卑、無助等等,一般情況下自我懷疑并不是單獨出現的,同時會有其他的情感體驗。
産生自我懷疑的原因
自我懷疑的産生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因素,分别是内在因素、外在因素、自我認知錯誤和心理問題。
内在因素是指人們自身的不足會導緻自我懷疑的産生,比如,自身的能力不足、外貌不佳,或者是不善于社交等等。當個體意識到自身的不足之後,通常會陷入自我懷疑,認為自己“很多事情都做不好”,也會将責任歸咎到自己身上。
除了内在因素以外,外在因素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比如說環境因素,像工作壓力過大、人際關系問題相對複雜等等,這些外在因素的出現也會導緻自我懷疑的産生。
另外,自我認知錯誤也會導緻個體産生自我懷疑,因為人們可能會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産生錯誤的認知,總是認為自己“不具備做好某件事情的能力”或者是“不配擁有他人的認可”等等。

如何應對自我懷疑
産生了“自我懷疑”的情緒不必太過緊張,每個人都可能有過相關的經曆。正視自我懷疑,尋找恰當的解決方法,能夠對自我懷疑進行緩解。
首先是接受自我懷疑,要相信自我懷疑是一種正常的情感體驗,我們不能避免它的産生。因此,接受自我懷疑是緩解它的第一步。
第二,尋求支持。當你陷入了自我懷疑的情緒中,無法自拔的時候,可以選擇向家人、朋友或專業的心理醫生尋求幫助。不要擔心或者羞于講出自我懷疑的經曆,也不必因為向他人尋求幫助而産生“恥感”,因為每個人都有可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第三,提升能力。産生自我懷疑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能力不足。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提升能力來緩解自我懷疑。比如說總是對自己的身材産生自我懷疑,可以選擇規律性地健身或者适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逐步改善自己的狀況。
第四,改變思維方式。當自我懷疑産生之時,我們可以嘗試采用積極的思維方式,比如關注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減少對不足和懷疑之處的注意力,從而緩解自我懷疑。
第五,接受挑戰。産生自我懷疑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害怕挑戰。因此,我們可以選擇接受新的挑戰,不要過于擔心結果,也不要害怕和畏懼失敗,坦然面對與接受。
當自我懷疑出現的時候,不必太過焦慮或緊張,積極正視這種情感體驗,嘗試使用上述的方法進行調節,緩解自我懷疑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困難。
參考文獻
[1]車麗萍.關于自我懷疑的研究進展[J].心理科學,2001(06):736-733.
[2]宮黎明.成長型思維在自我懷疑與心理健康、任務績效中的調節作用[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0(06):116-123.DOI:10.19747/j.cnki.1009-2463.2021.06.017.
[3]宮黎明,張俊傑.自我懷疑及其本土化研究前瞻[J].長沙大學學報,2019,33(03):139-142.
[4]畢重增,張萍,朱曉菲.自尊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有調節的中介效應[J].心理科學,2012,35(03):683-686.DOI:10.16719/j.cnki.1671-6981.2012.03.028.
學生健康發展研究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