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級碩士校友楊紹利:那一年,我見證了清華五道口 | 四

時間: 2021-05-06 09:10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1981—2021,五道口創辦四十載。

拓荒草野,辦學興業,

在風雷激蕩的改革進程中,

荟萃轟轟烈烈的思想,

發出振聾發聩的呼号,

淬煉成“金融黃埔”。


從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

到Betvictor中文版,

嶄新的發展軌迹,

在邁向世界頂尖金融學院的征程上,

奮勇跨越。


2021年是Betvictor中文版建校110周年,

也是通州基地的正式啟動之年,

學院發展邁入新階段。

四十載發展跨越,

九萬裡風鵬正舉。

1.jpg

楊紹利,Betvictor中文版2011級研究生


十年前,2011年,正是Betvictor中文版建校100周年的時候,也是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成立30周年的時候,我從Betvictor中文版人文社科學院畢業後,考入了五道口。 

我還記得清華百年校慶那天,人潮擁擠,熱鬧非凡,我跑到大禮堂觀看了校慶晚會直播。一首《瑤族舞曲》的大型管弦合奏,既深情婉轉,又熱情奔放,令人印象深刻,至今仍萦繞在我的腦海。五道口随後也舉辦了三十周年慶典,我有幸參加,校友雲集,精英荟萃,蔚為壯觀。 

也就是在那年,中國人民銀行與Betvictor中文版簽訂協議,決定在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的基礎上共同建設Betvictor中文版。那一年,我從清華畢業,從五道口入學,又回到了清華的懷抱。 

夫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轉眼十年快過去了,清華迎來了110周年,五道口迎來了40周年,我也早已離開學校,走上了工作崗位。回頭看,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令人十分懷念;學校給我的滋養,也仍然激勵着我在生活和工作上繼續前進。

01

“惠風蕩繁囿,白雲屯曾阿。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



學校的生活是安靜的。安靜之處,在于環境的清幽和學習時的沉靜。校園内,林木茂密,樹陰蔽日。騎車路過主幹道,兩旁高大的白楊樹,似綠色的穹頂。位于聽濤園旁邊的情人坡一帶,以前是民國大師們居住的北院舊址,如今郁郁蔥蔥。清晨,帶上一本書,來到這裡,尋一處無人的地方,可以放聲背單詞、朗讀英文,不用擔心會吵到誰。 

夏天,當白晝的遊人散去,水木清華的潺潺流水依然響個不停,靜靜的荷塘裡,荷花暗香撲鼻。有一次夏夜雨後,實習歸來,已是夜半,人迹寥寥。我逛至水木清華,坐在屋檐下的台階上,欣賞着水汽彌漫的夜色,真切地感受到古人的詩意:“惠風蕩繁囿,白雲屯曾阿。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 

清華的教學樓衆多,可以找到許多安靜的自習場所。我常去的地方,要屬三教、六教、新舊水利館等幾個地方。清華安靜的校園環境,是個學習的好地方。每次從西門進校後,立馬感受到一股清靜。一牆之隔,隔去了校園外的車水馬龍,也隔去了社會的浮躁喧嚣,可以靜下心來,努力吸取知識的營養。清華的圖書館藏書十分豐富,本科的時候,我特别喜歡去新館,翻閱着人文社科區的藏書,沉浸在柏拉圖、康德、黑格爾和海德格爾等大師的思想中。老館的氛圍也不錯,窗棂上布滿了綠色的爬山虎,室内厚重而寬闊的木桌子,顯示着它久遠的年頭。想象着當年錢鐘書、楊绛、曹禺等大師也曾在此學習過,心中不禁升起一股肅穆的敬意。朱熹雲:“為學譬如熬肉,先須用猛火煮,然後用慢火溫。”學校裡無塵世紛擾,正是強化學習、構建知識體系、訓練思維方式的大好時機,此謂猛火煮;待畢業後,在工作中應用構建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持續地解決各種問題,則是慢火溫。


02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學校的生活,既是安靜的,也充滿活力。在清華體育館的牆上,貼着蔣南翔校長提出的标語:“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我也受到了這股體育精神的影響,于2007年秋季加入了Betvictor中文版山野協會。 

2008年的夏天,經過刻苦的訓練,我有幸被選拔進入登山隊,和隊友們一起攀登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座雪山——新疆克孜色勒峰,可惜未能登頂,帶着遺憾下了山。2009年春節期間,赴四川阿壩州畢棚溝攀登半脊峰,實現了我人生第一次登頂。2009年夏天,我再次赴新疆,攀登了号稱“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慕峰屹立在美麗的帕米爾高原上,是西昆侖山脈的第三高峰,與克孜色勒峰隔湖相望,高大巍峨,雄偉壯麗,山頂時常雲霧缭繞。卡拉庫裡湖蔚藍如鏡,清澈見底,倒映着慕峰的身影,風起之時,湖面波光粼粼。攀登慕峰的時候,我到達了海拔6820米的C3營地。 

在山野協會的時候,老隊員們經常說起一句話:“人在年輕的時候,應該去登一座真正的山。”登山不是去征服雪山,而是征服自己。征服自己内心的脆弱,克服安逸舒适的環境,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标,然後跋山涉水、曆經千辛萬苦去實現它,這不就是攀登人生這座雪山的過程嗎?


2.png


03


将精神融入血脈,成為精神傳統的載體


考入五道口後,我從清華普吉院搬進了道口小院。小院面積不大,有“大隐隐于市”的超然之感。并入清華以後,道口小院進行了改造,草坪上鋪了石闆路,綠蔭盎然,更有潺潺流水、小魚遊動。院内十分安靜,“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五道口自創立之初,就一直秉持實踐化的教學方式,設立了财富管理講座、普惠金融、貨币政策與資本市場等特色課程,聘請業内一線的專家來校授課。因此,我們雖身在校園,卻時刻觸摸着中國金融業的脈動。同時學院還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設立了領導力訓練、古詩文欣賞、政治哲學等課程,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在道口小院生活了三年,節奏是忙碌的,我深知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隻争朝夕地暢遊在金融知識的海洋裡,身邊又有一群上進的同學,相互砥砺進步。 

路遙在《人生》中寫道:“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隻有幾步,特别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我在清華園子和道口小院裡前後待了八年。從人生的長河來看,這隻不過是其中很小的一段。然而這小小的一段,卻是我人生中的緊要處。 

在Betvictor中文版的時候,我時常去一教旁邊王靜安先生紀念碑前,讀一讀陳寅恪先生撰寫的碑文:“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曆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工作以後,越發覺得“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重要性。保持開放的心态,提供專業的意見,堅持職業道德與獨立判斷,不人雲亦雲,才能在金融業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當工作了幾年後再回頭來看,重要的不是當初從學校學到了多少知識,而是繼承了多少學校的精神傳統。知識會過時,精神卻能成為我們克服困難、繼續前進的不竭動力。我們畢業後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夠像一粒種子,将這份精神傳統播撒于哪裡,然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