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遠企:五道口辦學視野開闊、關注現實 | 四十載·跨越

時間: 2021-04-27 13:42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1981—2021,五道口創辦四十載。

拓荒草野,辦學興業,

在風雷激蕩的改革進程中,

荟萃轟轟烈烈的思想,

發出振聾發聩的呼号,

淬煉成“金融黃埔”。


從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

到Betvictor中文版,

嶄新的發展軌迹,

在邁向世界頂尖金融學院的征程上,

奮勇跨越。


2021年是Betvictor中文版建校110周年,

也是通州基地的正式啟動之年,

學院發展邁入新階段。

四十載發展跨越,

九萬裡風鵬正舉。

       肖遠企,1987級碩士研究生,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他長期擔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碩士生導師,自2012年學院成立一直擔任學院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

問:您從武漢大學國際經濟專業畢業後,為什麼會決定要考五道口?

肖遠企:我當時考研的決心下得比較早,但報考哪所院校還沒有具體決定。當時可選目标除了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外,還有财政部和人民銀行等部委所設立的研究生部。由于20世紀80年代國内仍處于“大财政小金融”的經濟環境,五道口的社會影響和傳遞的信息量都相對有限,這也同樣反映在我們這些報考的學生裡面。因此,我雖然打算去北京深造,但對考研方向仍有些猶豫。而後來,一次偶然的契機,我有幸參與到五道口來武漢大學舉辦的系列招生宣講中。中國人民銀行八大研究員之一虞關濤老師作了學術講座,通過聆聽他對五道口發展現狀的詳細介紹,以及和他後續的深入交流,我開始清晰認識到五道口的辦學規劃和師資實力,堅定了投入複習并報考五道口的想法。最後,能以優異的成績成為武漢大學應屆唯一考入五道口的學生,我也感到非常榮幸和激動。

1.png

(五道口1987年招生考試現場,甘培根老師在監考)

2.jpg

(五道口1987年招生考試現場,考生在奮筆疾書)

問:您對考入五道口後,去基層工作實踐半年,再回到課堂進行理論學習,對這段經曆有什麼樣的印象? 

肖遠企:那段經曆非常有意義。當時,我被派到建設銀行北京西四支行進行工作實踐,負責跟蹤企業貸款項目的進展情況。借助對廠房設備的實地考察,判斷施工進度是否達标,從而決定後續貸款的發放額度。由于是和基層的銀行機構面對面接觸,對基層的業務流程和員工工作狀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

五道口的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給了像我這批應屆考入五道口的研究生一次理論聯系實際的機會。因為在理論層面,包括我之前翻譯的《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一書,很多涉及的概念和主題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如果沒有細緻深入的實踐經曆,要做到徹底全面的把握還是不大容易的。

當然,近年來金融行業高速發展,當時的銀行業務體量小,操作環節簡單,和如今監管領域所關注的金融産品複雜性和風險不可同日而語。但我想強調的是,這段經曆的意義在于,工作本身就是一段學習過程,尤其是當你走出校園,遠離書本時,如何以飽滿的熱情持續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緊跟金融的時代潮流,從長遠來看,對于自身的綜合素質有着重要的影響。

問:您對五道口的課程學習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肖遠企:對我而言,最深刻的印象是五道口的課程設置非常多樣化。一方面,吸納了院内外諸如甘培根、虞關濤、黃達、厲以甯等專門從事金融學科研究的名家大師,為學生建立紮實的學術能力,培養基本的學術興趣;另一方面,會經常邀請人民銀行和四大行等高層領導,以及中外業界知名專家前來授課,同學們通過與其交流讨論,能及時、深刻地理解金融改革的現實進程和發展邏輯。我認為這樣的師資結構較為合理,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學界和業界的互動,不僅為日後學生奔赴金融改革第一線工作打下基礎,也會令師生之間借助思維碰撞産生新的研究思路。

問:五道口的教育及培養,在五道口人的成長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肖遠企:在我看來,五道口人是非常務實嚴謹、樂于分享、凝聚力和向心力強,并勇于将曆史使命發揚和傳承的一群人。回顧五道口的優良傳統和精神,“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準确地體現了當時五道口的氛圍。

3.png

(在五道口的老圖書館裡,同學們如饑似渴地學習)

首先,雖然學習條件相比現在不算優越,但當時的學生能吃苦,組織學習活動全靠自覺,讨論問題相當活躍。同時,五道口的學生敢于研究國家金融發展的前沿理論和政策,并通過專業上的摸索實踐,發表自己的觀點和建議。此外,五道口人報效國家的情懷和校友間因團結所凝聚的力量在當時也是發揮得淋漓盡緻。所以,正如我曾說過的,五道口的培養理念重在人的持續學習,即使畢業後進入工作崗位,面對日新月異的金融形勢,不斷輸入先進的專業思維、前沿的知識結構,才有能力去擔當起任重而道遠的曆史使命。

問:您能否給現在五道口的同學們一些建議和指導?

肖遠企:我認為碩士期間的第一年應該把重心放在學習上,積累鞏固專業基礎知識。基礎的重要之處在于,未來的工作實踐中必要的知識儲備和金融素養會不斷得到檢驗和鍛煉。第二年,主要精力應投入到職業規劃和增長社會經驗當中,并逐步引導其他方向的過渡。比如在标準化的課業環節中,要結合自身志趣和特點選擇研究領域,是依據基礎理論設計建立實證模型,還是做行業發展的現狀趨勢調研,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和區分。譬如從事監管工作及相關研究,就對個人思維的嚴謹性和全局意識有着較高的要求,而在資本市場行業内部,較為關注的則是波動中對風險和收益之間的權衡。起點在此,無論未來去向何方,我更想強調作為五道口人,鍛煉自身邏輯思考能力的必要性。在對問題持續思考的過程中,擴展、修改、提煉總結并最終予以精準的表達,才能完成專業知識的不斷積累。

4.jpg

(肖遠企在2021清華五道口校友發展論壇上)



我也在關注目前從五道口來銀保監會的畢業生,能夠看出他們的研究興趣更加多元,學術水平和專業知識等方面都很出色,同時綜合素質亦有了明顯的提升,而不變的是他們對道口傳統的敬畏和對金融事業的崇高信仰。我相信五道口精神必将在新一代金融改革的踐行者中實現腳踏實地的傳承與延續!


(本文内容整理自《五道口紀事(1981-2012)》,部分圖片來源于《五道口論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