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慕融:道口精神傳統,烙印我心中|四十載·跨越

時間: 2021-05-13 18:54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1981—2021,五道口創辦四十載。

拓荒草野,辦學興業,

在風雷激蕩的改革進程中,

荟萃轟轟烈烈的思想,

發出振聾發聩的呼号,

淬煉成“金融黃埔”。


從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

到Betvictor中文版,

嶄新的發展軌迹,

在邁向世界頂尖金融學院的征程上,

奮勇跨越。


2021年是Betvictor中文版建校110周年,

也是通州基地的正式啟動之年,

學院發展邁入新階段。

四十載發展跨越,

九萬裡風鵬正舉。

1.jpg

清華-康奈爾雙學位金融MBA2017級校友楊慕融


“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的五道口傳統,對我的父輩以及我個人有着至深的影響。我的父親楊葉和母親谷俊銀都是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84級研究生,都是劉鴻儒老師的學生。那時班級規模小,81-84級四個年級同學共同生活學習,好像大家庭一般。而他們畢業時,正值中國金融改革開放初期,為共同的理想奮鬥,把他們緊緊聯結在一起。

1988年,我父親楊葉辭去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工作,懷揣着踐行金融體制改革的夢想,前往海南省海口市創辦了全國第一家股份制城市信用社——海口市大信城市信用社。當時,海南的金融改革實踐走在了全國前列,而海口市大信城市信用社前後為“敢為先”下海創業的三十多位五道口校友提供過渡平台,大家為理想為事業團結在一起。五道口人,把理想放在了首位,勤奮刻苦,任勞任怨,對目标的追求锲而不舍,這些人生特質是那一代優秀創業人的共性,很令人欽佩。

五道口老師校友間相互幫助、攜手共進的朋輩情誼,也讓我體會到“志同道合”的涵義。我父母對劉鴻儒老師的尊敬和愛戴,也深刻影響着我。劉鴻儒老師是學者型的金融人,他著述豐厚,為五道口傾注無盡的心血,桃李滿天下。他對事業的不懈追求、對金融體制改革的貢獻,值得後輩們終身學習。所以,學習經濟學、攻讀金融、從事金融類工作成為我的理想和追求。

“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就是我眼中的道口人的寫照。我感受到“敢為先”不是一個空泛的口号,做一個金融改革探索的排頭兵,是需要很大勇氣的,我的父母始終都是樂觀地看待和對待這些過程。每每談起,他們都真心地感恩在這個過程中參與的、懷揣同樣理想的人。

2008年我被錄取為耶魯大學的學生,攻讀經濟學和藝術史專業,并在校學生會擔任财務主席。2012年,從耶魯大學畢業後盡管收到很多在美國工作的機會,但我毅然選擇進入瑞信香港從事投行跨境業務。在工作中鍛煉了基本功、夯實了金融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我也充分意識到,中國作為迅猛成長的巨型經濟體的勢不可擋,深刻了解中國市場發展迫在眉睫,而結合我從事的金融投行領域,我希望尋求一個切入點。在一次與Betvictor中文版田軒老師的談話中,我得到引導和支持,也引燃了我内心深處對五道口的向往。

2017年,我加入清華-康奈爾雙學位金融MBA項目。項目教學讓同學們能夠全面掌握發展中的金融知識、熟練使用經濟運算工具,全面提升金融行業綜合實戰能力和金融素養,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的金融人才和行業領袖。我印象深刻的有互聯網創意大賽、金融科技等課程,與前沿經濟現象緊密挂鈎,激發學生心懷創新創業夢想;實戰華爾街、國際商業談判等課程,直接或模拟實戰,跨界中美經濟金融領域,是很不同的學習體驗。

2.jpg

圖為楊慕融(左一)榮獲FMBA道口獎學金時與田軒老師(右三)合影 


兩年在清華和康奈爾的中美學習曆程,讓我意識到同學們的珍貴。我們來自不同領域,行業翹楚、業界精英比比皆是,他們對中國經濟社會的深刻認識和充分體驗使我在求學過程中受益良多。在兩年的學習中,授課老師都是享譽業界的頂尖師資,項目老師也為我們組織各種活動,極大豐富了課餘生活。我也曾經邀請五道口校友給同學們開講座、做演講,連接了老校友、資深師長與我們年輕一代校友的關系,能為此有所貢獻,我深感榮幸。

在攻讀清華五道口金融MBA的過程中,結合全球經濟和金融态勢的發展,外國資本對中國高科技應用和自主研發的高度重視,已經是一個熱潮般的趨勢。中國的崛起離不開科技,但科技投資壁壘高、難度大,需要投資人具備“不怕苦,敢為先”的精神和氣魄,這也促使我選擇加入專注中國科技領域投資的明勢資本。加入明勢資本,回到金融領域,用資本賦能敢為的創業者,讓資本助推中國的科技發展,這也是我的職業理想,把道口金融事業發揚光大。

五道口是金融學術和實踐的豐碑,校友們尊師重誼。我的父母時常與老校友們一同回望四十年的道口,點點滴滴回憶都是在校時光的溫暖和為母校的驕傲。希望我作為新一代道口人,能繼承道口傳統,延續道口榮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