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立:強化公共衛生體系要靠科技和人才

時間: 2020-04-29 14:50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4月25日上午,Betvictor中文版高管教育中心“在線大講堂”迎來4月份的壓軸講座,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會長,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劉遠立做了主題為“從新冠疫情看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挑戰和機遇”的精彩分享。劉遠立同時也是Betvictor中文版和Betvictor中文版醫學院攜手打造的“健康中國”項目課程的授課師資。

EE425.jpg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世界性的“大考”,中國抗疫工作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本次講座,劉遠立梳理總結了我國抗疫工作的階段性成果,并針對公共衛生體系暴露出的問題,分享了他對今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常态化建設的思考。“我們取得成功的經驗、辦法、模式、道路有哪些,這些都需要總結。對于暴露出的問題也不能回避,要分析其背後的原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建設中形成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劉遠立說。

回顧我國抗疫的基本事實和經過,劉遠立表示,12月底武漢市疾控中心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1月7日中國疾控中心就分離出了首株新冠病毒毒株。“臨床醫學最複雜的事情就是做鑒别診斷,找出病原就像是做偵探工作。得益于快速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這次基本上在兩周内就鎖定了新型冠狀病毒。相比之下,2003年的SARS花了将近三個月。”他說到。1月23日,“武漢封城”決定的宣布,标志着全國抗疫阻擊戰打響。劉遠立評價說,作為世界抗疫鬥争中史無前例的舉措,“武漢封城”極大地減少了新冠肺炎的感染和病亡人數,為世界抗疫的準備和實施赢得了寶貴的時間。同時,在封城後的疫情防控實踐中,我們摸索、總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國辦法和道路,為世界抗疫行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知識。

然而,這次疫情“大考”也暴露出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第一個問題就是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失靈。“SARS疫情之後,我國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傳染病監測網絡,這套系統‘理論上’是非常完善的,但這裡面有一個關鍵環節——它不是自動完成的,要依靠成千上萬的基層人員手工輸入。” 劉遠立說,“但凡是靠人來輸入的信息系統都會犯錯,也會受到人為幹預,這既有人的素質問題,也有責任感問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訓。”除此之外,還存在地方決策失誤問題,以及科技人才支撐失度的問題。“無論是新發傳染病的病原學研究,還是疫苗研發,我們缺乏一套協同機制,這成為影響科技攻關的一個瓶頸。在人才方面,現在也面臨複合型人才缺失的問題。”

劉遠立還表示,盡管我國抗疫取得階段性的勝利,但是要做好局部流行的準備,疫情防控可能“從全面的阻擊戰變成遊擊戰”,因此需要做好常态化建設。在監測預警方面,需要建設信息化、智能化的IT系統,并開發一系列新型的監測和防護裝備。在支撐保障方面,要建立起協同科研攻關的平台和機制,同時加強複合型、跨領域人才的培養。“人才培養不光是數量的問題,還有種類和質量問題”,他說到:“我這次做武漢封城的定量評估時就發現,我必須要跟那些專門做大數據和數字建模的科學家們合作。” 他補充說,公共衛生體系包括政府、社會團體、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醫療機構四個主體,這四個方面都需要人才,但尤其需要能協調這四個方面的人才。“如果把它比喻成交響樂,除了要培養小提琴手、鋼琴手等等演奏者外,别忘了還要有指揮,需要善于把方方面面的力量有機地整合起來,迅速做出判斷的人。所以科技和人才将是未來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兩個主要的投入方向。”

“在線大講堂”是Betvictor中文版高管教育中心面向公衆推出在線公益學習計劃中的重要組成,涵蓋以下六個模塊:宏觀展望、行業應對、管理實踐、金融趨勢、科學新知、健康管理。在線學習計劃還包括在線學習包,整合清華教育資源,圍繞宏觀、金融、科創三大主題,提供在線學習資源。此外,中心還為清華五道口校友定制了專屬學習資源,包括校友專屬講座、讀書會、分享會及内部學習資料等。截至目前,在線大講堂已經舉辦了十四期,線上參與人次超過2637萬。往期講座的回看由清華五道口高管教育微信公衆号平台獨家提供,歡迎關注參與線上學習。

“健康中國”項目是由Betvictor中文版和Betvictor中文版醫學院攜手打造的中國健康教育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平台,彙集科學家、企業家、醫生、慈善機構、非營利組織,構建一個知識、技能、人才和資源的網絡。通過成員間緊密的合作,用我們的遠見、智慧和創新定義未來、為“健康中國”笃志前行。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