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首屆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召開,本屆論壇由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與京東數字科技聯合主辦。Betvictor中文版校長助理、教務處處長彭剛,京東集團執行副總裁、首席公共事務官藍烨出席并緻辭。論壇以“2019中國與世界經濟展望”為主題,來自國内外著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與領軍學者熱議中國與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政策走向。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是CIFER舉辦的系列論壇,論壇定位高端、權威、前沿,将形勢分析、政策解讀、實踐建言與學術研究融為一體,将成為國内權威且具影響力的經濟與金融政策論壇。

大成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姚餘棟認為, 世界經濟發展面臨全球貨币體系多元化、貧富差距加大、民粹主義盛行,經濟全球化再平衡等多個問題。總體來說,遇到的挑戰是比較多的。但總體全球流動性不足到走向相對寬松,為新興市場國家帶來了難得的喘息時間,也給中國經濟帶來了更進一步的機遇,中國經濟将繼續乘風破浪,保持新常态繁榮。
以下為姚餘棟演講全文:
謝謝五道口論壇邀請我,很榮幸向大家彙報。
我主要交流兩個觀點,我記得2015年在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我當時第一次表達一個觀點,就是全球流動性不足。大家可以查一查,這個新聞上網都有,今天請允許我再表達一個觀點,就是由于美聯儲今天早上的決定,導緻我覺得全球流動性不足的拐點來臨。
全球流動性,從相對不足,走向一定程度的寬松,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拐點。我們看一下全球經濟。全球經濟我們看到這個BDI指數超季節性低迷,全球的主要發達國家制造業PMI不斷下行,IMF是不斷調降增長預期。世界經濟增長面臨需求在哪裡,如果加杠杆加給誰的問題,畢竟全球債務也在上升。這個我們看到了,我們也預測到了,這也被證明了,美聯儲9月份即将停止QE的縮表操作,這預示着全球的貨币政策轉向。美國經濟下行和全球的同步放緩,這個還在繼續,中美貿易談判和世界貿易環境在變化,還有國際形式錯綜複雜,可預測和不可預測的事件沖擊比較多。這是我們的一貫理論,包括我開始也在不同場合說,中長期看貨币超發是僞命題,這個是我們的一個推導。
以前大家把貨币需求理論搞錯了,它是交易創造需求,這是我在研究所工作期間跟我的同事這樣一個論文。由于你交易創造需求,以至于它這個是指數形式增長,大家看這個紅線,那麼你貨币的供給是線性增長,所以最長期來說,往往觸碰到了這個流動性不足的問題。我們看一下美國經濟,現在美國經濟應該說難以一枝獨秀,一個是它的債務上漲比較快,大家看下面這個圖,債務占比已經是整個債務已經22萬億美元了,而且這個占比速度增長很快。
同時,最近有一個新的理論值得關注,就是現代MMT理論引起激辯,它的理論就是說這個債務不重要,這個債務發得債越多,作為國際貨币國,它是無所謂的,這個事件我覺得大家可以商量,到底是怎麼樣的,要關注這個事情。我們看到了美國經濟開始走弱,而且它有可能回到它的長期增長,大約2左右的增長速度,财政刺激就是減稅的刺激逐漸在消退,全球的貨币政策在轉向。
1月4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美國經濟學會年會上态度轉變實際上開啟了這個進程,那麼2月7日,印度驚人的降息,2月7日澳大利央行轉向,3月7日,歐央行在去年12月份之後重啟了TLTRO的操作,實際上這個操作可能就是歐央行重啟QE操作的先導。我們看到了整個歐洲的這樣一個沖擊,歐洲經濟有可能陷入衰退。而且歐洲也無力進行結構性改革,比較麻煩這次,歐洲的事情。但是不會導緻歐洲的債務危機,因為歐央行還會采取更多的非常規的政策,全球的風險偏好實際上在今天美聯儲做決定之前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去年從12月份開始,整個股市像東京、巴黎、倫敦都在回升,包括新興市場的MSCI的指數也在回調。恐慌指數已經大大減少了。
所以,我們看到全球已經預計到了全球這樣貨币政策的轉向,流動性不足逐漸轉向流動性的相對寬松,這裡也有很多問題所在,像美國十年期的利率一直下調,現在好不容易回到了3.1,現在又調到了2.57(今天早上),将來這個低利率怎麼辦?是不是我們又面臨一個低利率時代。歐洲進入負利率、日本也是負利率,全球一看主要經濟體就兩個在幹活,即中國經濟和美國經濟,但現在流動性恢複以後,新興市場國家開始恢複增長,但主要還是靠中國經濟和美國經濟,未來相當長的時間還是靠中國經濟來作為全球經濟的火車頭。
我們看到現在面臨多邊貿易機制改革、全球貨币體系多元化、貧富差距加大、民粹主義盛行,經濟全球化再平衡等多個問題。總體來說,遇到的挑戰是比較多的,但我想說總體全球流動性不足到走向相對寬松,為新興市場國家帶來了難得的喘息時間。大宗商品在恢複,看看我們的理論對不對就看我們的預期對不對。
大宗商品已經恢複,油價開始上升,通脹略有通脹預期和通脹略有上行,新市場的資金流入,股市開始有所恢複,特别是新市場的東亞地區發展會比較快一些。
對中國經濟簡單的觀點是,中國經濟不是新周期,這不是新周期,因為我們能維持6到6.5的經濟增長速度,在今年和明年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就足以可以達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的指标。
“十四五”期間按照人均1萬美元的大經濟體,它的速度應該是中速,即5左右的增長速度,能夠未來10年維持5的增長速度,維持到10年,中國經濟就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所以,我們是從一個中高速逐漸轉向中速,我們系統性風險得到了有效控制,資本市場的發展狀态良好,形勢也不錯。
用什麼來形容?即新常态繁榮,概括說來,全球流動性拐點出現又開始逐漸地恢複一定的寬松,這樣的話給中國經濟帶來了更進一步的機遇,中國經濟将繼續乘風破浪,保持新常态繁榮,長期穩健的發展戰略,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