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建東:全球經貿格局變化與中國策略

時間: 2018-12-27 15:27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與金融改革同行 定稿banner.jpg

本文編自中央廣播電台經濟之聲對鞠建東的采訪

鞠建東,Betvictor中文版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全球經貿格局變化與中國策略

記者:您可不可以從曆史維度先給我們梳理一下,全球貿易體系這幾十年來的一個變化?

鞠建東:全球貿易體系的變化,大概從2012年之後有一個結構性的變化。2012年之前,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是全球化的第一個階段,我把它總結為“以美國為核心,但以中國為驅動”,美國把大量的制造業外包到中國,然後中國巨量的低成本勞動力進入世界體系,再加上新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全球化的進程。

2012年以後,全球的貿易結構、經濟結構都發生了變化。美國的貿易總量已經讓位給中國,就是說,由于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迅速發展,使得全球貿易和生産的格局發生了變化,不再是以美國為核心了。我把它總結為三足鼎立:歐盟25%,北美25%,亞洲25%。


記者:您可不可以從曆史維度先給我們梳理一下,全球貿易體系這幾十年來的一個變化?

今年以來,世界經貿關系非常複雜。您怎麼看待美國現在對包括像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幾乎所有重要的貿易夥伴,都不同程度地加征關稅?

鞠建東:全球貿易體系的變化,大概從2012年之後有一個結構性的變化。2012年之前,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是全球化的第一個階段,我把它總結為“以美國為核心,但以中國為驅動”,美國把大量的制造業外包到中國,然後中國巨量的低成本勞動力進入世界體系,再加上新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全球化的進程。

美國社會對于全球化給美國帶來的後果,有不同的看法。相當一段時間裡,美國社會主流的看法是,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給美國帶來的是好處,美國過去一直是自由貿易的強有力的推動者。但也有一部分人,有長期的孤立主義的曆史淵源,認為全球化給美國帶來了傷害,影響了美國的生活,認為美國的貿易吃了大虧。

這次加征關稅,我覺得需要分兩個層面講。第一個層面就是美國全球化政策的調整,針對的是所有國家,包括中國、俄羅斯、日本、以及歐洲各國,誰對美國有貿易順差,就對你耍各種各樣的貿易手段。第二個層面是所謂制造業回流,他希望把更多的制造業帶回美國,這本身和全球價值鍊的發展是有沖突的。


記者:您可不可以從曆史維度先給我們梳理一下,全球貿易體系這幾十年來的一個變化?

現在的全球産業鍊和價值鍊是走向競合,是重構,那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中國的機會在哪兒?

鞠建東:全球貿易體系的變化,大概從2012年之後有一個結構性的變化。2012年之前,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是全球化的第一個階段,我把它總結為“以美國為核心,但以中國為驅動”,美國把大量的制造業外包到中國,然後中國巨量的低成本勞動力進入世界體系,再加上新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全球化的進程。

對于中國而言,有一點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全球價值鍊的格局裡面,我們和美國的實力還有相當的距離。第二個呢,中國的發展長期是值得看好的。為什麼看好?全球經濟裡面,美國的貿易隻占15%。除了這15%,從總量上來講,全球還有85%。中國本身就有這麼大的市場,加上周邊亞洲國家地區,已經有20%的份額。所以對于中國這麼大的市場,大型的跨國企業,沒有誰敢完全放棄。隻要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我們的整個增長規模還是可以樂觀的。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