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皓:中國金融改革對外要穩定、對内是關鍵

時間: 2018-12-26 09:57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與金融改革同行 定稿banner.jpg

本文編自中央廣播電台經濟之聲對周皓的采訪

周皓,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加入Betvictor中文版之前,周皓曾擔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風險分析部高級經濟學家。


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在上升


記者:我注意到您和您的團隊剛剛發布了《2018年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報告》。那麼根據您的分析,當前我們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大嗎?和去年相比的話有什麼特點和變化嗎?


周皓:2018年,我們中國的金融系統性風險是有所上升,在一些局部的領域和一些特定的時點也突出了警戒線。但是整體來講,金融風險沒有從局部擴展成全面的或者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記者:中國可能會發生這種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風險敞口,是在哪些領域呢?

周皓:有這樣幾個領域:一個就是股權質押,特别是民營企業在證券市場上通過股權來取得融資,在經濟下行和國際貿易不利的情況下,有一些情況變得比較嚴重;第二是債券的違約;第三是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引起了一些金融方面的連環違約的現象。

記者:您沒有提到房地産。

周皓:是的。

記者:是不是說我們今年房地産市場問題不大了?

周皓:如果房地産行業受到非常大的沖擊的話,那麼連帶整體經濟向下行的壓力就會加大。所以從前兩年房地産行業的過快、過高的增長,到現在可能過于低迷,都是一種風險。那麼現在應對房地産問題,是要防止房價的快速下降,要穩定房地産,要讓它健康地成長。




中國經濟的發展優勢在哪?



記者:過去幾十年,中國基本上是以一種低成本的優勢在全球獲得一個很好的發展。那現在中國人力成本的優勢已經在逐漸地喪失,但是我們像技術和資本的獨到性的優勢又還沒有體現出來。那未來的中國,要靠什麼往前走呢?

周皓:中國現在是介于兩者之間,既不是勞動力成本最低的,也不是資本最豐富的,我們現在的産業結構肯定是一種混合型的,就是一大部分還是要以成本來競争。我們的勞動力比越南這些國家要貴,但是和發達國家比也就他們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那麼在另外一些比較前沿的技術領域,我們可能能夠和發達國家接轉一些升級換代的行業。


中國金融改革對外要穩定、對内是關鍵


記者:當前我們的金融改革似乎面臨了一些新的挑戰,因為一方面去杠杆的任務還沒有徹底完成,另一方面我們的金融市場在加速地對外開放,再加上人民币彙率波動似乎也總是讓人很揪心,那麼這些新的變化,您認為給當前的金融監管改革有沒有提出一些新的挑戰呢?

周皓:我覺得金融改革要講究一個優先順序,比如說,利率市場化和彙率的市場決定機制,都是我們要推進的方向,但是一個有先有後的問題,就是在國内有金融不穩定因素的情況下,那麼還是應該優先的推進國内金融監管的改革,那麼對外人民币國際化的道路是可快可慢的,在适當的時候我們就推進,但不适當的時候就沒有必要推進這麼快,甚至在資本賬戶開放的過程當中,可進也可退,這個就講究一個優先的順序。


在内部和外部風險都存在的時候,那麼對外的改革要穩定,對内的改革是關鍵,所以從金融改革來講,利率市場化内部改革應該是排在優先的地位,那麼彙率的市場化可以在這之後再改,因為在這種内部的企業、外部的經濟環境都有風險的情況下,這樣的優先順序是個非常值得考慮的一個關鍵點。


清華五道口培養複合型金融人才,為實體經濟服務


記者:Betvictor中文版在金融人才培養方面有沒有什麼樣的目标,有沒有什麼樣的期望,您作為副院長能給我們做一下介紹嗎?

周皓:我們Betvictor中文版的前身是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從80年代初成立的,到今也快四十年的曆史。


記者:金融人才培養的“黃埔軍校”。

周皓:對!我們對金融人才的培養是注重于長遠發展的。中國金融行業長期來看,是需要更大的發展的,短期有一些過度的波動是存在的,清華五道口注重培養複合型金融人才,長期地為實體經濟服務,這樣的人才一定是可以為中國金融經濟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的。

優秀的金融人才,既要學金融,也要學經濟,也要學技術,既要懂得基礎的經濟學知識,也要懂得金融操作,更要懂一些就是數學啊、計算啊,這些技術性的,這三方面都是需要的。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