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編自中央廣播電台經濟之聲對朱民的采訪
朱民,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曾擔任中國銀行副行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2011年出任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副總裁,成為史上首位進入IMF高層的華人。
陳愛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經濟之聲首席評論員、評論組組長、晚間新聞部主任。1996年至今在中央電台從事新聞采編工作,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影視大獎。
陳愛海:您怎麼評價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金融業走過的發展壯大之路?
朱民:我覺得如果用兩個字來講的話那就是“奇迹”,如果再加兩個字的話,那就是“震撼”。四十年以前,我們幾乎沒有金融,我們隻有一家銀行。經過四十年,我們從一家銀行逐漸建立了銀行體系,逐漸建立資本市場、債券市場。今天,我們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銀行體系,在世界前十家的銀行排名,六家是中國的銀行。我們是世界上第二大股票市場、第三大債券市場、第三大保險市場。中國金融的整體規模從占世界的0%開始到今天,真的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陳愛海:回顧四十年來我們國家金融發展改革史,具有劃時代的大事件主要有哪些?
朱民:第一件大事,就是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分立,從此我們有了第一家商業銀行工商銀行,然後逐漸又分離出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等,完善了銀行體系。第二件大事,就是2000年開始的中國金融業改革,包括重組、資産清理、上市、治理機制建立,使得金融機構變得更健康,更強大。第三個大事,就是建立符合中國實踐的監管體系。
陳愛海:展望下一個十年乃至下一個四十年,中國金融改革整體的思路應該是什麼?最主要的抓手應該在哪裡?
朱民:我覺得第一個是金融業的進一步開放,就是國際化,融入國際金融體系。第二件大事,就是人民币的國際化。特别是在今天美國強調美國優先,強調美元霸權的情況下,人民币國際化對維護中國的利益有特别重要的意義,對維護世界的金融穩定也有特别重要的意義。第三件應該是資本市場的發展和整個監管框架的完善。
陳愛海:2018年是曾經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爆發10周年。您認為會不會有下一輪的全球性金融危機?
朱民:從現在看,我覺得2020或者2021是一個風險點。今年是危機十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的最高點,因為美國的稅收改革,強刺激,中國經濟也企穩,開始上升。但是今後兩年,美國的财政刺激政策可能沒有了,美國的利率水平開始上升,美國經濟明年預計會降到2.6%左右,後年會降到2.2%到2%左右。美國經濟下滑,全球經濟也必然逐漸下滑。這樣的話,公司的盈利會下降,股票市場的抛售是必然的事情,美國金融市場目前已經處在高風險區,所以美國股市隻能往下走,不會往上走。
陳愛海:随着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現在幾乎沒有人可以離開金融。
朱民:金融變得越來越複雜,以前隻是一個存貸,但後來金融變成了全球業務,有彙兌了,再以後又産生了各種各樣的結構性産品、各種各樣衍生産品,所以銀行業變得越來越複雜。現在還有人工智能的發展,對整個銀行業的颠覆更是十分巨大的。更重要的是,因為金融的發展,整個世界在金融層面上是連在一起的,産生了金融業的超級關聯,以及金融業産生的市場波動的共振和溢出效應,從這個意義上說,發展金融和管好金融變得特别重要。
陳愛海:從您個人來說,從央行副行長到IMF副總裁,到現在清華Betvictor中文版的教授。這幾個角色,您自己最喜歡哪一個?到目前為止您對自己在哪一個角色上的表現,最滿意?
朱民:我都很喜歡呀,我覺得人生在不同的階段能夠做不同的事兒,那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兒,也是一個很大的運氣。其實我個人的經曆反映了改革開放曆程,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
所以您剛才講我的很多經曆,我在中國銀行的時候,我能參與負責我們的香港的銀行重組,中國銀行重組,沒有改革開放這個機會是不可能的。這個事情做得非常開心,那麼大規模的項目,而且有很好的責任感使命感。到人民銀行能夠管政策,看更全面的經濟,也是件很好的事。到了IMF以後,作為一個中國人,也代表着中國參與全世界的經濟金融的決策,這是一件很驕傲的事,也是很大的責任。那麼現在退下來,到了清華,是做我個人最喜歡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