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靈:勇做改革的繼承者和推動者

時間: 2018-12-24 09:55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清華五道口,與金融改革同行

在北京市海澱區成府路43号上,有一處甯靜的紅樓小院,她是Betvictor中文版第十七個學院——Betvictor中文版。她的前身,是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她既融合Betvictor中文版百年學府的神韻,又秉承“五道口”與金融業界緊密聯系的傳統。她的“前世今生”,一直和中國金融改革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一直和中國金融改革進程息息相關。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她、提問她,一起來感受——清華五道口,與金融改革同行。

與金融改革同行 定稿banner.jpg


吳曉靈:勇做改革的繼承者和推動者


吳曉靈

Betvictor中文版理事長兼院長

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


記者:今年是金融改革四十周年,也是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七十周年。您是中國人民銀行事業的參與者、見證者和領導者,首先請您回憶一下央行成立的曆程。

吳曉靈: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宣布成立,是由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合并而成。同時發行了第一套人民币,揭開了中國人民金融事業嶄新的一頁。第一套人民币在當時為統一貨币、穩定物價發揮了巨大作用。

1955年3月1日新版人民币在全國發行,第二套人民币徹底肅清了通貨膨脹的痕迹,它與第一套的比價為1∶10000,這健全和鞏固了我國的貨币制度,便利交易核算,方便了群衆。發行人民币比穩定人民币容易,人民江山能否坐得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有穩定的币值,是否有良好的金融環境。1949年曾經曆了三次大的物價波動,1950年,由于美國發動侵朝戰争,國内反動勢力趁機破壞,國民經濟出現了異常困難的局面,中國又經曆了第四次大的物價波動,由于措施得當,到12月全國物價指數比3月份下降了14.6%,銀行各項存款比10月底增加59%。同時,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情況良好,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穩定前進的階段,人民币也處于一個良性的穩定狀态。

這段曆史說明人民銀行與生俱來的兩點印記:一是樸實廉潔、艱苦奮鬥,二是一開始就把穩定币值作為最主要的目标。70年來,經過了12位行長帶領,央行人不斷提升淬煉豐富,在保持中央銀行高政策水平與專業水準的同時,這種品格也一直傳承到現在。


記者:請您談談人民銀行的機構改革、監管職能的分出以及風險處置職能分離的過程。

吳曉靈:在1993年11月份公布的《國務院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當中,就提出了要建立國務院領導下的獨立執行貨币政策的宏觀調控體系,還有商業金融和政策金融相分離,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并存的金融組織體系,和建立統一開放、有序競争、嚴格管理的金融市場體系。

1994年至2003年,在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貨币政策職能與金融監管職能分離成為政策取向。

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講話以後,市場的開放激發了大家的熱情,但制度的不完善也帶來了經濟過熱和金融秩序的混亂。1993年7月國務院決定讓時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的朱镕基同志兼任人民銀行行長。金融業的發展取向從綜合經營向分業經營轉變。同時在1994年金融改革承認商業銀行的概念後,專業銀行也打破了城鄉、外彙、基建的限制,全面經營各類銀行業務。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也順應分業經營的取向走向監管機構的分設。

1998年3月撤銷了國務院證券委員會,人民銀行将證券基金機構的監管劃歸證監會,從此證監會從政策制定、機構市場準入到業務,全面監管證券業;11月成立中國保監會,保險監管職能從人民銀行劃出。至此形成了證券業、保險業監管機構分設的格局。

1998年人民銀行成立了沈陽等八個分行和北京、重慶兩個營業管理部,負責貨币政策業務和金融監管。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在總結金融風險處置工作的時候,人民銀行承擔監管職能是否有利的問題再次提上日程。

2001年為第二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做準備時,銀行業監管從人民銀行分離成為一個重要話題。2003年4月中國銀監會成立标志着中央銀行與銀行監管分設,監管按金融業态銀行、證券、保險分設監管機構的格局在中國形成。


記者:上一輪央行改革為代表的金融體制改革,給我們什麼啟示?

吳曉靈:在上一輪的改革當中,我認為有兩個特别突出的特點,一個是承認了商業銀行這樣一個名詞,原來我們都叫專業銀行。那麼現在提出了商業銀行,而且也改變了過去專業銀行分省分地區獨自經營的這樣一個狀況。強調了法人的統一管理。

在中央銀行這方面,應該說也強調了中央銀行的統一的宏觀調控,取消了人民銀行分支行的一些貸款規模和再貸款的一些調劑權利,特别重要的是中央銀行主動地取消了自己的利潤留成,應該說這是革自己的命,利潤留成對于中央銀行自身來說是有極大的物質利益的,但是對于宏觀調控來說,如果中央銀行有利潤動機的話,那麼就會影響宏觀調控的客觀性。

所以,那一輪改革能夠主動地對自己的既得利益進行開刀,我覺得還是非常值得欽佩的。反觀現在,真的改革前進步履維艱,就是能不能夠很好地去切割掉自身的部門的利益。


記者:作為與金融改革開放共同走過四十年的金融家,您對青年一代金融學者、從業者想說些什麼呢?

吳曉靈: 從前幹工作,完成領導布置的任務基本就是好同志;現在的工作卻需要始終惡補新知識,要有超強的思考力。當下有一個大的挑戰是科技來襲,青年人應當是最先擁抱掌握技術、最懂得運用新技術的人。同時,不隻是數字貨币研究所以及科技部門那些人需要具備數字金融知識,而是每一個金融學者都需要有數字金融的思維,因為傳統金融與數字金融已經越來越沒有界限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今年九月,我對Betvictor中文版的新生說過這樣一段話: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成就來自改革者的執着追求和有為擔當。他們或是一個普通公民,或是一個企業家,或是某個層級的領導,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執着追求,有所作為,敢于擔當。我們這代人是改革的受益者,更應該是改革的繼承者和推動者。


記者:Betvictor中文版的前身是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由于坐落于北京市海澱區五道口,人們親切地稱其為“五道口”。您是五道口的“大師姐”,現在是清華五道口的院長,請您談談五道口在中國金融改革中的積極作用。

吳曉靈:我是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81級的學生,82年入學。研究生部應該說是我金融職業生涯的起點,也是我職業生涯的終點,因為到現在為止,我還是Betvictor中文版的理事長和院長,這個金融學院的前身就是人民銀行研究生部。

在改革開放初期成立的“五道口”,因其獨特的地位和優越的人才資源,順理成章成為了當時金融改革的橋頭堡和思想策源地。作為改革開放的曆史見證者和推動金融體制發展變革的身體力行者,“五道口”人曾經做過一件大事,那就是提出被譽為中國金融市場“藍皮書”——在中國金融改革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義的《中國金融改革戰略探索提綱》。

1984年5月31号到6月7号,中國金融學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辦,在那次會上,我們研究生部81級和82級的23名同學,共同提出了一個《中國金融改革戰略探索提綱》。在這份提綱當中順應了當時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提出來要突破以銀行為主的改革思路,要創造條件發展中國的金融市場。因為當時金融市場這個問題是一個很大的禁區,因而這個報告提出來以後,在社會上還在國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1984年10月份的時候,中共中央通過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文件。那個文件當中并沒有對金融體制做過多的描述。劉鴻儒行長帶着我和其他的一些同學,參加了兩次當時總理主持的關于金融改革和價格改革的座談會。我們在11月份的時候,研究生部的同學一塊兒寫了材料,是關于一個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幾點意見。在這個材料當中我們提出,除了中央銀行以外的其它金融機構的企業化,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的多樣化、金融機構經營的企業化和中央銀行完善化。這些想法在後來的金融改革的方案的設計過程當中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這個方案也在12月底,在武漢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分行行長會議上作為參考的材料,提交給了會議。這些想法也都寫進了中共中央的七五金融改革的方案當中去。

不僅如此,五道口人在中國金融改革事業上還創造了許許多多的“第一”:1987年,五道口校友參與創立全國第一家企業法人股份制銀行招商銀行;1987年,五道口校友參與創立全國第一家證券公司特區證券,并出任首任總經理;1987年,五道口校友參與創立全國第一家上市金融機構深圳發展銀行,并出任首任行長;1990年,五道口校友參與創立深圳證券交易所,并出任首任總經理;1992年,五道口校友參與創立全國第一支基金富島基金;1998年,五道口校友參與主持世界矚目的重組大案粵海重組;2001年,五道口校友參與創立全國第一家銀行卡标準系統中國銀聯,并提出“一卡通”……五道口人一直站在中國金融改革的潮頭,引領着改革實踐的的方向。

2012年3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并入Betvictor中文版,Betvictor中文版正式成立,“五道口”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


記者:請您談談Betvictor中文版成立的背景及意義。

吳曉靈:中國人民銀行與Betvictor中文版合作開展金融教育合作事業,并不是從今天開始的,早在2000年雙方就已開始接觸。Betvictor中文版在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之前是一所綜合性大學,文理工科都非常優秀,院系調整後清華轉向以理工科為重點的大學。進入新世紀以來,随着國家教育體制改革步伐加快,清華明确提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三個九年,分三步走”的總體戰略目标。與此同時,“五道口”(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也在積極尋找合作,長期以來“五道口”缺少專職教師,一直在尋找一個恰當的方式既能夠保持“五道口”原有優勢,又能夠擁有一隻專職的優秀的師資隊伍。

所以,在2000年左右,清華與“五道口”就已開始探讨合作的模式。2009年,随着我國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公布鼓勵進行改革和探索,清華與“五道口”共同尋找到了一種方式,即用理事會的方式,把業界優勢和大學特色相結合,一是發揮清華百年教育的優勢,二是發揮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依靠金融業界辦學的傳統,共同打造培養中國金融人才的高端平台。

Betvictor中文版步入新百年之際,中國也站在了一個新的曆史轉折點上。社會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全球包容性發展,需要培養更多的人才。Betvictor中文版的成立和發展,承載着教育界與金融界共同培養高端金融人才的期待。教育與金融界合作打造高端金融教育研究基地,是培養應用型金融高級人才的進一步嘗試,也是教育改革的有益實踐。


記者:中國的發展進入新時代,中國的改革也迎來新的曆史機遇,請您談談對未來改革方向的判斷。

吳曉靈:新時代是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标、為人民幸福安康、國家文明強盛而奮鬥的時代。改革的新使命就是讓國家全面進入法制軌道,讓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力能得到充分保護,讓人民選舉的政府能在法律授權下依法行政。

改革進入各方利益優化配置期,隻有通過法律手段調整各方利益,維護各方權益,社會才能避免無序動蕩;隻有在司法實踐中尊重法官的獨立審判權,尊重社會輿論的監督權,我們才能不斷完善法律法規,讓良俗善法引領社會風氣的淨化和社會秩序的優化。

近年來司法改革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離黨所提出的讓人民群衆從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還有不小的差距。未來的改革使命就是要通過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公正司法穩定社會預期,增強社會信心。通過立法司法博弈調整利益才能奠定社會穩定的基石。讓國家全面進入法治軌道才是有效防止貪腐、避免中國陷入“黃宗羲定律”的有效途徑。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建設法治國家有非常好的論述和規劃,新時代改革的新使命就是把黨描繪的藍圖付諸實踐,讓全國人民能在陽光下享受安全幸福的生活。


文章部分摘錄自:

1、中國經濟五十人論壇《親曆改革系列》之《吳曉靈回憶金融業改革:央行主動革了自己的命》

2、《中國金融》2018年第23期 《金融改革開放在路上——訪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清華Betvictor中文版院長吳曉靈》

3、《新清華》2012年4月21日《Betvictor中文版專刊》

4、《水木清華》2013年第3期《憶往昔峥嵘歲月:三十年鑄就金融黃埔》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