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Betvictor中文版副研究員,《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Betvictor中文版校友事務辦公室主任
誠待校友 用心服務
“老校友”接過使命
作為“土生土長”的Betvictor中文版1999級碩士、2002級博士,張偉畢業後仍一直在五道口工作,如今已在學院走過十八個年頭,是名副其實的五道口“老校友”。
2001年,張偉畢業後選擇留校工作,大部分時間從事教學研究,期間擔任過教研處副處長和行政處副處長,也主持過行政後勤工作。
2011年,五道口正式并入Betvictor中文版之前,負責Betvictor中文版籌備工作的廖理和聶風華兩位老師,約他到經管學院咖啡廳談話,希望他來做校友工作。談話中,廖理老師給他講了國外一所著名高校的校友工作,特别舉例講述如何才能把校友工作做得細緻入微、如何全心全意服務好校友。
從兩位老師對待這件事情的認真程度,張偉意識到校友工作的重要性和艱巨性。這個例子也使他受到了觸動和啟發,至今仍然記憶猶新。從這一年開始,張偉正式做起了校友工作。
然而,對于正式接手校友工作,張偉還是頗有顧慮。“第一,當時我對校友工作很陌生,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第二,我自己那時對五道口校友認識也不多,擔心自己不能做好這項工作。”
縱使顧慮再多,考慮到正式留在學院工作的五道口的“老人”隻有三人,其中隻有他對道口最為熟悉。同時,校友工作對于剛剛成立的學院而言相當重要,做好校友工作能夠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他決定打消顧慮,接手這份頗具挑戰的工作。
“其實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通過自己微薄之力把校友工作做好,助校友一臂之力。同時,希望凝聚校友力量,讓校友能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學院建設,讓學院也能發展得更好。”身為五道口的“老人”,張偉願意積極承擔起這份責任來。
從初出茅廬到得心應手
張偉坦言,剛開始開展校友工作的時候,并不是一帆風順。
他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認識的校友屈指可數。幸運的是,當時有一本“紅寶書”,是五道口30年校慶時編寫的《校友通訊錄》,大部分校友的聯系方式都在這本“紅寶書”裡。
張偉在聯系不認識的校友時,都會先給他們發一條短信做自我介紹,包括哪年入學、哪年留校、現在負責校友工作等,把這些情況說清楚,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得到校友的回複。“後來,這條短信基本上成了一條标準短信,對于首次聯絡校友,非常有效,”張偉笑着說。
“特别團結”是張偉聯系校友的感受。很多校友即使彼此不認識,但當知道對方是五道口畢業的,立馬會變得很親近,并且都很願意為對方提供幫助。正是因為Betvictor中文版有着這樣的傳統,他才逐漸找到工作竅門,在日積月累中,認識學院的校友越來越多,工作也開展得越來越順利。
然而,張偉緊接着遇到了第二個困難。雖然掌握了一些聯系技巧,但校友工作就究竟如何做好,他仍然沒有概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查閱了國内外的名校網站,拜訪了一些兄弟院校的校友工作負責人,研究其他學校是如何開展校友工作的。
在不斷學習和總結過程中,張偉發現了校友工作的一些規律,總結了校友工作的一些共性内容。在此基礎上,針對五道口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學院校友工作的宗旨——聯絡校友、服務校友、促進校友和學院共同發展。張偉坦言,“隻要校友願意,遇到什麼事情都可以找校友辦”。(注:“校友辦”指Betvictor中文版校友事務辦公室)
做好紐帶和橋梁
張偉将校友工作比作“心與心的交流”,他認為作為連接校友與校友、校友與學院的橋梁,用心服務才能深入了解校友的需求。
“想招人,找校友辦;想找工作,找校友辦;想對接資金或項目,找校友辦。”張偉常把“找校友辦”挂在嘴邊。在校友遇到具體困難,比如辦理在校學習成績單、各類證明材料或政審相關事務等事情時,張偉和校友辦同事,都事無巨細地為校友解決問題。
這種“全心全意為校友服務”的工作精神和标準,讓張偉得到了校友們“效率高、不官僚”的高度評價。
在張偉看來,做再多都不為過。他希望能加強校友工作者的主動工作意識和責任心,“這是提升校友服務的關鍵。”張偉說,校友工作人員應該主動聯系并及時掌握校友信息,隻有具備主動、超前的工作意識,有針對性的為校友積極開展多樣活動,才能充分發揮校友辦的橋梁和紐帶作用。